资源描述
第3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一轮复习,0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02,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以及用途,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01,复习目标,了解碳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知识建构,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知识梳理,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深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差异。,为什么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知识梳理,制油墨,作燃料,冶炼金属,可燃性,还原性,稳定,考点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C+O2CO2(O2充足),2C+O22CO(O2不充足),知识梳理,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现象:,黑色粉末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C+2CuO=2Cu+CO2,高温,知识梳理,考点三:碳的氧化物,知识梳理,变红色,无变化,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水不能令紫色石蕊变色,无变化,CO2不能令紫色石蕊变色,变红色,烘干后后变回紫色,CO2与H2O反应生成酸令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喷稀盐酸喷水,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重点实验: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知识梳理,实验室制取装置的确定方法,考点四: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梳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梳理,提示:可操作性是前提条件装置简单、易控制;使用安全,原料是否廉价易得,产生的气体是否有利于收集,整个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长颈漏斗一定要插入液面以下,制取装置,知识梳理,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加大理石,加稀盐酸,收集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注意:装药品要先固体在液体!,知识梳理,导管只需突出胶塞少许,导管口应插到集气瓶底,如是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到液面以下,注意事项:,知识梳理,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CO2的检验和验满:,1、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识梳理,定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危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防治措施: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考点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CO2+H2O=H2CO3,点燃,点燃,识记,知识梳理,1、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C,难点突破,2右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变红,不变红B变红,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D比先变红,、不变红,C,难点突破,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C.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一氧化碳会形成酸雨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D,B,难点突破,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完成问题。,(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_。(2).用B装置与E装置制取纯净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用装置A与D相连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4).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而氢硫酸是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实验室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盐酸按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其制取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相同,但生成的硫化氢气体有毒,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多余的气体用装置H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漏斗的作用是_。,答案:(1)锥形瓶(2)2KClO32KCl+3O2(3)Zn+2H2SO4=ZnSO4+H2或Zn+2HCl=ZnCl2+H2(4)FeS+2HCl=FeCl2+H2SH2S+2NaOH=Na2S+2H2O防倒吸,难点突破,6.将以下左例和右例有关项目用线连接起来。石墨冰箱去味剂、防毒面具炭黑导电金刚石新型催化剂C60制油墨活性炭切割坚硬金属,难点突破,碳和碳的氧化物,单质碳,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用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本课小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对空气的影响,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