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52226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得分。)1“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2“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 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4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5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6“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7如果为右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8“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材料中“中国富农大贾仿造洋机器制作”产生了A洋务派的军用工业 B外商在华的近代工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企业9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0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11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12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股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比44.3%,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影响当时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对建国初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C以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需要 D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14下表为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5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A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C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16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17对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18下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C亚、非、拉的近代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20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名为“马卡丹路”,在中国俗称“马路”。这表明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A工业革命时城镇化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中运输商品的需要C工业革命时新型农业化的需要 D利用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21“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的“兴衰消长”的原因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美国独立战争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1787年宪法颁布22如图所示,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据此判断下图所列四个国家从左至右依次是A英国中国美国德国B德国英国美国中国C美国中国德国英国D英国德国美国中国23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 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24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251931年12月,胡佛在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应该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迫不得已和暂时的”。这说明胡佛A认识到进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B主张政府暂时介入以渡过危机C决心对以往经济政策进行改变 D坚持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6随着1933年6月银行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制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立,有人说金融中心已从纽约转移到了华盛顿。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A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经济布局 B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位C美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 D整顿金融成为新政核心措施27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 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28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29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30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出现了“凯恩斯革命”,形成了凯恩斯经济学。下列说法符合凯恩斯主义的是A节俭对于个人是一种美德,但对于社会却是一种恶行B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C以大地产为代价,增加中小农数量D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 6971916 19610328 00018951913年46390 8018628 469136103 153(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材料三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历史必修2(人教版)(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6分)(2)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三类企业的发展情况(4分),并指出商办企业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6分)(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二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要求企业主共同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用以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该法案第七条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主强迫雇员加入公司工会或反对雇员加入其他工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该法案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提高社会购买力。此外根据法案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在政府指导下,由雇主、雇员和消费者共同“监督”和“调节”生产。世界通史材料三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 400万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70年代已接近20%。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阐述的经济理论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基本主张。(8分)(2)罗斯福新政与材料一的主张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材料二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些变化与材料二所体现的经济理论是否有本质区别?(6分)1A这里主要阐明了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及农民容易满足的心理。2A依据材料“乡村纺织,以织助耕,所出布匹,日以万计”可知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3C历史遗存是第一手资料,是最可靠的佐证材料;A、B、D均带有主观色彩。4C从“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A错误;水排用于冶铁,筒车是灌溉工具,故B错误;水排可提高炉温,有利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正确;灌钢法是炼钢技术,水排是冶铁工具,故D错误。5D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导致大都市的规模比起以前小了许多。6D“海者,闽人之田”,但明朝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广东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不许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从材料中“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可以看出是“海禁”政策造成的结果,故选D项。本题没有涉及朝贡体制,排除A项;B、C两项无从体现。7B地图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都采用机器生产,属近代工业,因此答案为B项。A、C、D三项时间不符。8C中国的富商大贾受到了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正确。9C近代民族企业注重使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所以注重民生,致力于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轻工业。10A注意分析材料中“认购股份”说明为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具有爱国性质。11B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导致其他地区社会动荡,促使外国人在华投资日益向上海集中,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12C注意时间:1934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13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际上两大阵营对立,其中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孤立封锁,企图扼杀,所以出于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的目的,我国的工业多集中在东北和中部地区,东部几乎没有,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中的“合理调整”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东部的投资;D项不选,“各地工业基础”与材料无关。14、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所以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所以排除C项。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于1952年底,然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1956年“八大”的方针被1958年的“大跃进总线”所代替,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偏离的了正确的轨道而一步步走向“左倾”。15、解析材料中邓小平的说法,实际上是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故选C项。材料要求政府适度放权,提高企业的积极性,而非强调集体经营,故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6、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世界逐渐走向整体。文艺复兴的兴起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项正确;造船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宗教方面的原因,故D项错误。17、答案A解析哥伦布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从材料中“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可知,材料赞成站在全球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环球航行是麦哲伦的成就,所以B错误。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所以C错误。D不是从全球史观进行的评价,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18、答案B解析图片中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B项最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答案为B项;A项不能反映欧洲与亚洲的关系,排除;图片不能说明亚、非、拉走上了近代化,排除C项;D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19答案A、解析材料“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应运而生”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20、答案B解析据材料“18世纪末”可知,马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材料并没有涉及城镇化与农业化,排除A、C;路面排水是适应天气的需要,而非机器的需要,排除D。21、答案C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市场的需求促使英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很快成为“世界工厂”。但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美国为核心展开的,美、英两国国力开始出现兴衰消长。22、答案D解析近代前夜,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在工业革命后,西方崛起,而中国依然在传统经济道路上徘徊,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逐渐下降,故从左至右第四个国家应该是中国;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迅速崛起,但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渐被美国超过 ,故从左至右前三个国家分别是英国、德国和美国,故D项符合题意。23、答案C解析材料叙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分期付款这一现象。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用之过度,消费远远超出实际购买力,只能是短暂的虚假繁荣,实则孕育着经济危机。24、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国内市场,美国的这种做法只能起到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消极作用,故选B项。25答案D解析材料突出了胡佛政府仍坚持政府尽量不要干预经济发展的观点,实质上就是继续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6、答案C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立法活动及设立一些监管机构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督,故C项正确。2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企业所得税来看,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减少企业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故B项正确。28、答案A解析材料“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兴办教育”“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说明工程振兴局采用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故选A项;材料中这些做法不属于“金融手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排除C项;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是想解决就业问题而不是控制市场,排除D项。29、答案A解析题干中提到“1936年”说明该法案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缓解经济危机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保障农场主利益,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布局调整,故D项错误。30、答案:A解析:凯恩斯主义认为,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是实现充分就业,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的经济职能,B、D两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直接关系。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A项正确。二、材料解析题:1、(20分) (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分)(2)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外商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4分)原因:商办企业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有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减少了发展的阻力;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清末新政”的推动。(6分,任意三点)(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2、(20分)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基本主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2)国家干预经济。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国家举办公共工程。(3)变化:政府扩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或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没有本质区别,依然体现的是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