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530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创作特点。2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1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难点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再根据故事传说,便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那么,散文大家汪曾祺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对端午的鸭蛋作者又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欣赏汪曾祺的风俗小品文端午节的鸭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和散文天山行色。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在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端午节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1听课文录音,感受平淡的语言美。2朗读课文,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1)第1自然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2)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2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1)蛋白柔嫩、油多、黄里透红的“双黄蛋”。(2)引用袁枚的腌蛋,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的鸭蛋则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3为什么重点介绍“鸭蛋络子”和孩子们吃鸭蛋的方法?使行文更加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以及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内容?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5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2、3、4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1)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6高邮的咸鸭蛋很闻名,为何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作者花了不少笔墨盛赞故乡高邮的鸭蛋,但为了突出端午节的故乡风俗,同时,端午的鸭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时候,所以用了这个题目。7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对家乡特产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令人怀念。,8作者如此津津乐道地谈论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含义?其实,日常生活富含情趣、意味。我们的生活并不总是惊涛骇浪,并不总是死水无波,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是真实地体验了生活。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宛如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同学们,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请大家说一说,我们应怎样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已制订有关法律,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端午的“鸭蛋络子”,并联系到历史故事。,1语言运用富有特点。本文口语色彩浓厚,好用短句,并且时时穿插朴素的“大白话”,信口而出,使人备感亲切,也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同时,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作者还善于运用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为语言“造型”,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典雅而又生动传神。2运用铺垫,烘托的手法。本文的主体是写端午的鸭蛋,而在写此之前,先写了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其他风俗来烘托、铺垫,使端午的鸭蛋具有更淳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我从文章本身出发,在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和积累。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接着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体味好词好句。语言离不开生活,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得更好,我让学生在分析时先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时我适当地给予一些评价、点拨,通过朗读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分析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