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5299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说明:全卷共计150分,其中客观题60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主观题90分,用黑色水笔答在答卷纸上。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28分,17每小题4分)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猪。B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巳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C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D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大寒。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D她并不是真正关心矿上的生产,上次来,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央行负责人表示, 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B.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C. xx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参观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D. 为方便广大学生和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教育部日前开通了举报教育乱收费电话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6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B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也叫做“填词”。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D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由孔子编定。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7为下面上联选配下联,正确的一项是人梯巧搭登攀路 a、水深不乏破浪舟学海无涯勤可渡 b、心血勤浇栋梁材山高自有人行路 c、雨滋桃杏万户红风吹杨柳千门绿 d、书山有径志能攀 A.d、 B.a、 C.b、 D.c、二、古诗文言文阅读(4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20分)。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曰“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於乎:呜呼。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 诣:往,到B是自誉自伐功 伐:征伐C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D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自请与太守俱 夫人之相与B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齐彭殇为妄作C各任之以其能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余之力尚足以入10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11.下面句子和“今安在?”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大王来何操? D.籍何以至此?12.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行至宫下 / 待诏宫府门王先生 / 徒怀钱 / 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 / 醉 / 不视其太守B. 行至宫下 / 待诏宫府门 / 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 与卫卒仆射饮 / 日醉 / 不视其太守C. 行至 / 宫下待诏 / 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 / 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 / 醉 / 不视其太守D. 行至 / 宫下待诏宫府门 / 王先生徒怀钱 / 沽酒与卫卒 / 仆射饮日 / 醉不视其太守(二)古代诗歌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贺知章碧玉 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3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地一项是(4分)( )A. 贺诗中的“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比喻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 曾诗中“解”读作“ji ” ,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14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地一项是(4分)( )A贺诗用梳妆打扮得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重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情”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以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咏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的黑暗。15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騒)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三、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盛开在屋顶的莲花葛俊康 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种上一大片的莲藕。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 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父亲除了摆渡,没事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 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得特别猛。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 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 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 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 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上跑。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 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运完了吗?”父亲说:“还没!我想先把你送上山。” 奶奶厉声对父亲说:“瞎胡闹,赶紧回去!运完了再来,我没事!” 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 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背上山坡;返回,再装。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 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把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 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着船往家赶。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 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祥的观音。父亲赶紧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 奶奶愣住了,问父亲:“船咋了?下面挂着啥东西?” 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着父亲不放。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 奶奶立刻急了:“你咋能这么干?我刚才还寻思,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王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饿死的不可。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 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 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 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 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你不送回粮食,我哪有脸见人?”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 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船又划了回去。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 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 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17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意在强调奶奶勤劳,心灵手巧。B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C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令。D父亲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根本原因。18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奶奶”这一形象的特点。(8分)19小说以“开在屋顶的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外名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学过的课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请从中选择一部,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部名著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正标题,2.把副题补充完整“我读 的感悟”3.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实验班、普通班)1.答B,辰时是指7点至9点。 2.答案: B 。A失陪,谦词,自称,对象错用。C寒舍,谦词,自已称,不称对方。D千金,敬词,不能用于自己。3.答:D。【解析】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4答:D A。“缓解”与“负担”搭配不当;B。“培养”缺宾语C“历届”语序不当。5答C6.答:D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春秋时左丘明编辑的国语。7.答:D8B(伐:夸耀)9D (A于:和、跟、同,介词交往,动词B为:替、给,介词是,动词C以:按照、依照、根据,介词因,介词D之:的,助词)10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话的艺术和策略;汉武帝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并非做事轻率、随意。) 11.C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宾语提前。12.B 参考译文:汉武帝时,征召北海太守到皇帝行宫。有个执掌文书的府吏王先生,自动请求和太守一同前往,说,“我对您有好处。”太守答应了。许多官府属官禀告说:“王先生爱喝酒,爱说闲话,不办实事,恐怕不可以和您一起去。”太守说:“王先生想前去,不可以违背他的意愿。”走到行宫外,在宫府门等待诏令。王先生只是揣着钱买酒,和卫兵仆射喝酒,每天醉醺醺的,不去看望那个太守。太守进宫拜见皇帝。王先生对守门郎官说:“希望您替我喊我们太守到宫门以内,我要远远地和他说几句话。”守门郎官替他去喊太守。太守出来,远远地看见王先生。王先生说:“皇帝如果问你怎么治理北海,使那里没有抢劫、杀人的人,您回答说什么呢?”太守回答说:“选择贤能的人,按照(依照)个人的能力分别任用他们,奖赏才能超群的,惩罚不贤良的。”王先生说:“像这样回答,这是自己称颂自己夸耀功绩,不可以。希望您回答说:不是我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奇灵异的声威改变的。”太守说:“好!”太守被皇帝征召进入宫中,走到殿阶的下面,有诏令问他说:“怎么治理北海,使抢劫、杀人的人不出现呢?”太守磕头回答说:“不是我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奇灵异的声威改变的。”汉武帝大笑,说:“唉啊!哪里得到性情严谨敦厚的人的话来称赞我!从哪里学来的?”太守回答说:“从执掌文书的府吏那里学来的。”汉武帝说:“他现在在哪里?”回答说:“在宫府门外。”汉武帝下诏召见他,授予王先生水衡丞的官职,任用北海太守作水衡都尉。古书上说:“美好的言辞可以求得尊贵,美好的品行可以超越别人。君子用美好的言语赠送对方,小人用钱财赠送对方。”13.D 。“解”字是“懂得”“知道”之意。14. D 。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15.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1分)联想到翠绿的丝带(2分);后者由枊枝的随风摇摆、飘拂不定(1分)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2分)。16及尔偕老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17C A项,开篇写莲花主要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呼应,展现奶奶高贵纯洁的灵魂。B项,高尚情操固然不能说没有,但不全是,大家要保住活命粮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D项,奶奶遇难固然跟船走得慢有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父亲”的私心,使得奶奶无颜面对乡亲,拒绝上船。18奶奶是一位慈祥而严厉的母亲。她总是慈祥地望着干活的父亲,但孩子犯了错误,却决不宽容。奶奶是个倔强、正直、刚强的人。虽然面临危险,但儿子不用行动改正错误,就坚决不让步。奶奶热心善良,品德高尚。总是把集体和他人的事情放在首位,洪水来时,她一家家叫醒村民;自家东西还没有收拾,让自己的儿子先搬村里的粮食。奶奶品质高洁,珍惜名誉。喜欢莲花,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要,因儿子私自占有集体的东西而感到无脸见人。(答对1点得2分,答对四点,即得满分8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9能引起读者的好奇。莲花开在屋顶违反常规。(构思方面)美化了人物,概括了主题。“开在屋顶的莲花”是比喻端坐在屋顶上的奶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人物和主题方面)以此为题提示了小说的线索。屋顶是小说高潮发生的地点,也是主人公牺牲的地方,(情节方面)(答出一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