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3607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生命活动中,需要ATP提供能量的过程是A.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B.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C. 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 D. 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要求考生熟记常见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详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为胞吞过程,需消耗能量,A正确;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利用的是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机理,不消耗ATP,B错误;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是由于渗透作用失水造成的,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点睛】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B. 记忆、思维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 胰岛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D.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概念与生理现象,涉及神经中枢、特异性免疫、体液调节等考点,要求考生熟记相关内容,并结合选项分析作答。【详解】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是抗原,A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激素等化学物质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C正确;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D正确。【点睛】抗原有多种,除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还有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产物等,抗原一般有如下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3.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树的榕果内产卵繁殖并专一性地帮助传粉,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但不帮助传粉,它们的产卵时间存在分化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进入榕果产卵,榕果会分泌特殊代谢物,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榕树和传粉榕小蜂存在协同进化B. 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C. 榕果的脱落可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D. 两种榕小蜂和榕树的种间关系为寄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榕树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传粉榕小蜂在榕树榕果中产卵,榕树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另外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说明传粉榕小蜂和非传粉榕小蜂之间形成竞争关系。【详解】榕树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榕小蜂在榕树花序中产卵,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唯一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两者存在协同进化,A正确;由题干信息知,两种蜂之间产卵时间存在分化,进入榕果的时间有差异,故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B正确;“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导致非传粉榕小蜂幼体不能发育,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传粉榕小蜂与榕树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楚榕树、传粉榕小蜂、非传粉榕小蜂之间的种间关系,进而根据选项分析答题。4.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J/(cm2a)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J/(cm2a)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8.75%D. 从A到E的20J/(cm2a)属于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A是初级消费者摄入量,B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C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是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是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详解】图中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80J/cm2a,A错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图中C,即同化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D,为30J/cm2a,B错误;由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只知道摄入量,不知道同化量,无法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从A到E的部分是构成植物的有机物的能量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属于生产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正确。【点睛】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5.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图示中,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植物体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B. 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C. 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大于B点D. 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植物体鲜重增加量包含水的增加量,不宜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A错误,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或光照强度,B错误,b点和c点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应相等,C错误,如果e点之前光照强度已达到光饱和点,再次增大光照强度,则曲线为eg,若e点之前光照强度没达到光饱和点,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为ef,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限制因子的理解。6.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 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D. 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A正确;子代中圆眼与棒眼的表现型比例雌雄不同,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染色体遗传,B正确;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和 BbXAY,因此F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2bbXAXA和 1/2bbXAXa,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1/2,C错误;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 例应为(1BBXaXa 1BBXAXa 2BbXAXA2BbXAXa) :(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 52,因此可 判定基因型为 BBXAXA 或 BBXAXa 的个体死亡,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高浓度重金属会影响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研究了锶对油菜幼苗叶片叶绿素a、b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素主要功能是_。(2)提取色素时,加入CaCO3是为了_。(3)该实验的自变量的设计存在的缺陷是_。各组处理中,选择油菜幼苗的要求是_。(4)实验结果表明:_。高浓度的SrCl2对_的减少量影响更大。【答案】 (1).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2). 防止色素被破坏 (3). SrCl2溶液浓度应设置成等浓度梯度 (4). 生长状况相同 (5). 随SrCl2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6). 叶绿素a【解析】【分析】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结合实验分析,考查色素的功能及色素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原理等考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叶绿素的功能主要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2)色素的提取过程中,需要加入少许的CaCO3,其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3)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SrCl2的浓度,因变量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将SrCl2溶液浓度设置为等浓度梯度;本实验中油菜幼苗的状况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故应选择生长状况(苗龄、长势)相同的幼苗;(4)分析柱状图可知:随SrCl2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且在高浓度SrCl2作用下,叶绿素a的减少量更为明显。【点睛】(1)实验设计的变量原则:单一变量;无关变量要一致;(2)解答此题还需注意纵坐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数值差异。8.如图为下丘脑内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图(局部),其中神经元C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当突触小体释放少量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会产生一个小电位,此小电位可以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稍长);给A连续两个刺激(间隔很短);给B一个刺激,(间隔稍长)再同时给A、B一个刺激;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记录每组实验中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只有产生动作电位。(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神经元C可以释放_,神经元C在体温调节中属于反射弧的_,此时比炎热环境更容易集中精力,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2)若给予神经元的D处一个超过阈值的刺激,_(能/不能)在A、B上检测到电位变化。(3)实验中的突触后膜小电位叠加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_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主要引起_离子通道开放增加,导致电位变化增大。(4)请参照将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画在坐标系中。_【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效应器 此时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该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2)不能 (3)神经递质 钠离子(4)(画图:应体现出前面三次的逐渐增加和第四次达到动作电位即大于0,未体现前面三次的逐渐增加扣1分,未体现膜电位大于0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神经元C(下丘脑)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效应器,由于寒冷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更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所以比炎热环境更容易集中精力。(2)由于D处为神经元的胞体,故在此处给予一个刺激,不能在向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所以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3)由于中突触后膜没有产生兴奋,所以中突触后膜小电位不能传播,产生动作电位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4)根据可以推知,给B一个刺激,(间隔稍长)电位会有小的波动,再同时给A、B一个刺激时,电位会有与A连续两个刺激大致相当的动物变化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很短),会出现小电位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所以曲线图如答案所示。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表表示6种纯系果蝇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品系都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其他性状都为显性性状,请回答下列问题:类型性状野生型白眼变胸型短肢型残翅型黑身型基因位置眼色红眼E白眼eX染色体后胸后胸正常H变胸h号染色体肢型正常肢D短肢d号染色体翅型长翅F残翅f号染色体体色灰身B黑身b号染色体(1)若进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后胸)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编号是_,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依据是_表现为自由组合。(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FfXeY长翅白眼雄)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编号及其基因型_。(3)让品系的雌性个体与品系的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得到的F1的基因型可能有_。(4)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学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果蝇都是黑身。现有一只用含有这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身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基因型,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 (1). (2).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 FFXeXe (4). DdXeY、DdXEXe (5). 让这只黑身雄果蝇与正常的黑身雌果蝇(未用添加剂食物喂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正常食物(不含添加剂)喂养【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此题研究5种性状,的5对基因都是显性纯合子;相关性状有一对基因是隐性的,其余基因是显性纯合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对于题目给出的任意一对等位基因(Ee、Hh、Dd、Ff、Bb)来说,其遗传都遵循分离规律;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E、e基因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两对或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以上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表中d、f、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肢型、翅型和体色是连锁的。【详解】(1)若进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后胸)的遗传表现,选择亲本的黑身(bb)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选作亲本的后胸变形(hh)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即表格中的作为亲本,由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FfXeY(长翅白眼雄)的果蝇,亲本两对基因组合分别是FF、ff和XeXe、XEY,又因为表格中的每一个体都只含有一对隐性基因,因此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是 FFXeXe(长翅白眼雌果蝇),(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是ffXEY残翅红眼雄果蝇);(3)品系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DDXeXe,品系的雄性个体基因型ddXEY,两者进行交配,后代基因型可能为DdXeY、DdXEXe ;(4)根据题意分析,现有一只用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身雄果蝇,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bb,要判断其基因型,可以让该黑身雄果蝇与正常的黑身雌果蝇(bb,未用添加剂食物喂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正常食物(不含添加剂)喂养,其他条件适宜,观察果蝇体色状况:若后代全为黑身,则该果蝇基因型为bb;若后代全为灰身,该果蝇基因型为BB;若后代黑身:灰身=1:1,该果蝇基因型为Bb。【点睛】本题第(3)问用的是测交方法: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10.研究发现,铜绿微囊藻(蓝藻属)能降低工业污水中苯酚的浓度。研究人员将无毒型铜绿微囊藻置于含100mg/L苯酚的培养液(不含其他有机物)中,在适宜光照、不供应CO2、且其它条件适宜下,连续培养120h,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共有的细胞器是_。(2)分析图中096h的曲线,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解释出现此趋势的原因是_,研究人员测得此培养时间段培养液(整体测定,含藻类)中苯酚浓度持续下降,另有研究发现,铜绿微囊藻既能自养也能异养,据此进一步分析,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原因是_。【答案】 (1). 核糖体 (2). 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3). 铜绿微囊藻能利用苯酚作为物质与能量的来源,并能利用苯酚分解产生的CO2 进行光合作用,且此时间段营养物相对充分而代谢废物积累较少,因此使其数量持续增长【解析】本题以铜绿微囊藻数量增长曲线为线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铜绿微囊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题图中096h中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说明铜绿微囊藻的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由题干可知,铜绿微囊藻的培养过程中不提供CO2,培养液中只含苯酚,而铜绿微囊藻不仅能生存还能大量繁殖,说明铜绿微囊藻能利用苯酚作为物质与能量的来源,并能利用苯酚分解产生的CO2 进行光合作用,在此时间段,由于营养物质等生活资源相对充足,而代谢废物积累较少,因此使铜绿微囊藻的数量持续增长。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提取题干信息,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分析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结合题干所提供信息,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11.当猪粪和小麦秸秆自然堆肥的温度上升到55时,实验小组采集样品以获取纤维素高温分解菌。下图表示目的菌的分离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在高温堆肥中取样选择培养X将样品接种到鉴别纤维高温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1)在取样前,对猪粪和小麦秸秆进行高温堆肥的目的是_。取样后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2)图中X所表示的操作过程为_,之后需要将样品接种到_(物理性质)培养基上。(3)鉴别纤维素高温分解菌的培养基的成分为羧基甲纤维素钠(CMC-Na)12.0g、NaCl 4.0g、NH2PO4 2.0g、MgSO47H2O 0.3g、蒸馏水100mL、琼脂、刚果红,pH为7.07.4。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可知,该培养基中为纤维素高温分解菌提供碳源的物质是_。若要培养霉菌,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_(填“酸”“碱”或“中”)性。鉴别纤维素高温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能和刚果红形成一种_,而纤维素高温分解菌能产生_将纤维素分解而出现透明圈。【答案】 (1). 创设适合纤维素高温分解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温度 (2). 增加目的菌的浓度 (3). 梯度稀释 (4). 固体 (5). 羧基甲纤维素钠(CMC-Na) (6). 酸 (7). 红色复合物 (8). 纤维素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考查对培养基成分、种类、微生物分离方法的理解与识记。(1)对猪粪和小麦秸秆进行高温堆肥,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可以创设适合纤维素高温分解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温度。取样后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2)图中X所表示的操作过程应为梯度稀释,之后将样品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以分离目的菌。(3)该培养基中为纤维素高温分解菌提供碳源的物质是羧基甲纤维素钠。培养霉菌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纤维素能和刚果红形成一种红色复合物,而纤维素高温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而出现透明圈。12.如图图是对肿瘤进行基因诊断的过程示意图,阅读该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的是_,表示的技术手段的作用是_。(2)能够与配对的基因是_(a正常基因,b肿瘤突变基因)。若出现则表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检测是通过荧光标记来进行的,这些荧光标记物质来自_(填“”或“”)。(3)尼龙膜上与来自的连接过程,利用了_原理。(4)如果要检测多个可能的突变基因,我们往往会采用基因芯片来进行这样的检测,基因芯片实质上是一种高密度的_,基因芯片不仅可以检测DNA,还可用于检测_。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基因芯片具有显著的优势是_。【答案】 (1). 基因探针 (2). 体外扩增DNA (3). b (4). (5). 碱基互补配对 (6). DNA点阵 (7). RNA (8). 可以同时对多个病人的多种疾病检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为含有肿瘤基因的基因探针, 为在体外扩增相应的DNA分子片段,过程为将不同的DNA分子与基因探针混合,突变的DNA能与基因探针形成杂交链,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正常基因不能与之结合形成杂交链。【详解】(1)为一小段单链DNA片段,表示的是基因探针;是对相关基因的扩增过程;(2)结合题意可知,基因探针的目的是探测肿瘤基因,故能与之配对结合的是b肿瘤突变基因,此过程中会形成所示的杂交链,为便于观察,通常需要将基因探针做荧光标记;(3)尼龙膜上基因探针与中肿瘤基因的连接,遵循基因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生物芯片,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故其实质是一种高密度的DNA点阵,基因芯片不仅可以检测DNA,还可用于检测RNA,因其含有大量探针分子,故可以同时对多个病人的多种疾病检测。【点睛】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了DNA分子杂交原理,即待测基因中如果含有DNA分子探针序列,则会与DNA分子探针形成杂交带,据此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基因测序、寻找有用的目的基因,对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对多种疾病(传染性疾病、遗传学疾病、恶性肿瘤等)进行诊断、新药筛选、临床用药指导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