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3 苏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3438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3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3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3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3 苏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前三段中的典故、重点句子。 (2)掌握第四段、第五段的大意。2、过程和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自主学习:重点词语:1、一介书生:一介,一个微不足道的。2请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3、谢家之宝树:有出息的子弟。4、孟氏之芳邻:与自己同会的群贤们。5.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6.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7.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8、兰亭已矣 :已:过去。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合作探究: 一、分析第四段、第五段的内容: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明确: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3. 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明确:“胜地不常梓泽丘墟。”4、写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小结:第四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四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第四部分(4、5):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二再理结构: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第二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第三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第四、五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三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四语言揣摩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运用:(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翻译)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五、【归纳总结】文中的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 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 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 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 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 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 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检测清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接孟氏之芳邻接:接待。B一言均赋 一言:一句话。C恭疏短引 引:序。D抚凌云而自惜 凌云:天空。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梓泽丘墟B窜梁鸿于海曲C腾蛟起凤 D屈贾谊于长沙3下列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A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B奉晨昏于万里C都督阎公之雅望D童子何知1.C解析:A项“接”应为“结交”;B项“一言”应为“一首诗”;D项“凌云”这里指司马相如的赋。2A解析:名词活用作动词,成为丘墟。B、C、D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3C解析:A项是判断句,B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逸兴遄飞 遄:迅速。B今兹捧袂 袂:衣袖。C鹤汀凫渚 凫:游水。D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高大的山陵。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精益求精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予作文以记之C.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既克,公问其故D.宾主尽东南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俊采星驰B星分翼轸C目吴会于云间 D屈贾谊于长沙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逢迎B俨骖 于上路C孟学士之词宗 D时运不齐8找出与例句对偶式结构相同的一项()例:披绣闼,俯雕甍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4C解析:C项“凫”应解释为“野鸭”。5A解析:A项,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B项前者当“属于,是”讲;后者通“嘱”,嘱咐。C项前者当“旧”讲;后者当“原因”讲。D项前者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俊杰;后者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6B解析:A项,“星”是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C项,“目”是名词作动词,看,望;D项,“屈”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7D解析:A项,“逢迎”古义为迎接;今义为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B项,“上路”古义为高高的路;今义为动身走上旅程。C项,“学士”古义为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8B解析:B项与例句均是动宾结构。A项与C项均是由两个主谓式短语构成的;D项是并列结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七。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唐才子传王勃)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岁善辞章善:擅长。B勃往省觐 省:探望、问候。C勃至入谒 谒:拜见。D僚吏疾之 疾:妒忌。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通之诸孙也 慨然思诸葛之功B.刘祥道表其材 勃尽得其术C.以夸盛事 又以虢州多药草D.心织而衣 顷刻而就11与“事觉当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客有吹洞箫者 B童子何知C怀帝阍而不见 D俨骖 于上路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9.D解析:疾:厌恶。10A解析:A项为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他的,即王勃的;代词,他的,即曹元的。C项连词,来;连词,因为。D项连词,来;连词,表修饰,不译。11C解析:本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12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面大睡,醒来后,提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需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的孙儿。王勃六岁时就擅长辞章。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还没到二十岁,就授为朝散郎。沛王又把他招入府中做修撰。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檄文给英王的鸡。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将他赶出沛王府。王勃罢官以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情被发觉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畤因为受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没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七岁。王勃诗文华丽,请他作文的人很多,家里堆满了帛。靠心织来穿衣,靠笔耕来饮食,但也不用苦心思索。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面大睡,醒来后,提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需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他曾说做儿子的不能不懂点医,当时长安有个叫曹元的有秘方,王勃把他的本领统统学到手。又因为虢州多产药草,王勃请求去虢州做参军。他倚仗有才欺凌人家,同事们都很讨厌他。他留下集子三十卷和舟中纂序五卷,如今在世上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