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343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员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诗中“游侠儿” 形象的深刻意义3把握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 一、解题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补充:曹植的生平及其创作)1曹植的生平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 “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曹睿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2曹植的创作 曹植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有曹子建集。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 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 (2)后期作品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了自己备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杂诗等。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赠白马王彪诗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每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地悼念。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 刘履评此诗选诗补注卷二(3)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为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曹植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钟嵘诗品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谢灵运 “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张戒岁寒堂诗话二、内容赏析全诗共28句,可分为四层来理解。第一层(开篇两句):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借代和烘托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写人,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第二层(“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不凡的来历和超群的武艺, 为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第三层(“边城多警急”以下6句)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从结构上讲,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 从内容上讲,把人物放在了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第四层(最后8句):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三、教学过程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读诗,扫除文字障碍。内容梳理。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重点句吕味:“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后半部分赏析:“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四、艺术手法(总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具体运用的艺术手法有:1.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在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2.铺陈笔法的运用。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五、相关评论白马篇诗中讲述一位少年侠士舍生忘死、勇猛善战的故事:“有位少年侠士骑着戴有金色笼头的白马,那马翻飞般的向西北奔去。要问那是谁家的儿郎,说是幽州并州一带的的少年游侠。他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扬名在与沙漠相连接的边塞。每天都要跨着良弓,背着很多苦木制成的箭矢。他射箭时可左右开弓,都十分的准确。朝上射和向下射的技法也是相当的高超娴熟。身形的狡捷胜过猿猴,勇猛轻疾则比得上龙豹。边城那边常有外敌入侵的警报传来,那些入侵的骑兵屡次犯入境内。一旦有告急迎战的文书传到,少年便策马登上御敌的工事。而后便是长驱直捣匈奴营地,转回后再冲击压制鲜卑的兵营。他已忘却展转于锋口刃尖之中,抛开了自身的生命安危。此刻就连自己的父母也顾及不上了,哪还谈得上子女和妻子呢?既然已是军中壮士名册中的一员,就不得再存有任何的私念。国家有难之时当以生命去捍卫,应把死看得轻飘如归宿。”后世的人说,这个白马篇是曹植对自身壮志的写照,看来不无道理,因为诗中的叙述都是托志的描写,并非实实在在的叙事。史料记载,植济世治国的政治抱负很大,一直有宏才未用、大志未酬的慨叹。不过,撇开文学上的成就而从政治上细细推究,还是暴露出很多在他身上人未老成的书生意气。由于这个致命的弱点,加速了他后半生的凄惨。操死后,他成为同族中的受气包。丕乃至后来继位为魏明帝的丕之子曹睿,都对他倍加警忌。虽在植的余生之年,他那位高居帝位的小侄对他稍有关照和包容,但仍不给他丝毫以展示志向与抱负的机会,终使他这位天才的叔叔在公元232年便以40岁英年抑郁而死、含恨而别。在操逝后的十余年中,丕父子俩对植是百加警惕,植的爵位一再受贬,封地屡次远迁,给养逐年匮乏。植在迁都赋中描述这段经历时是这样说的:“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