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香菱学诗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3200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香菱学诗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香菱学诗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香菱学诗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考你,1、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是,2、请说出其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与之相关的情节:,人物:,情节:,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啊,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香菱学诗,曹雪芹,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曹雪芹,香菱学诗,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3、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在学习上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120回,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诗词曲赋、官制、仪礼、民俗、建筑、医药、音乐、绘画、饮食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是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这就为他写红楼梦准备了良好的基础。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荷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苦命女子,出身乡宦之家,原名甄英莲,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夏金桂极为嫉妒她。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平日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在呆霸王外出经商后,她得以跟薛蟠的妹妹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在大观园里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鬟,她渴望精神生活的充实和高雅。环境的变化激发了她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仄(z)声应瑒(yng)庾(y)信蘅(hng)芜(w)苑(yun)三昧(mi)暧暧(i)请柬(jin)胡诌(zhu)颦(pn)姊(z)妹怔怔(zhng)暖香坞(w)画缯(zng)鳏鳏(gun)臊(so),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词语解释:造化:腻烦:揣摩:诌:鳏鳏:穿凿:地灵人杰:自暴自弃:起承转合:,福气;运气。,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反复思考推求。,编造言词。,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山川灵秀,人物杰出。,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1、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黛玉教诗,香菱学诗,拜师,读诗,论诗,写诗,香菱学诗过程,拜师,初作,再作,三作,黛玉教诗,“不以词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不要受缚,放胆去作,“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不像吟月不扣题),呆,疯,魔,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精华灵秀执着追求,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第一首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但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第二首诗: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第三首诗:,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引起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境“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第三境“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找出文中从正面描写的语句。,体会香菱学诗的专心程度,4、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1、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一、读一读,1、浏览全文,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评点。,正面描写,正面描写,5、每次说话都是带着“笑”的:笑吟吟、兴兴头头、从梦中笑道,6、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7、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8、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性格、精神品质等。,找出文中从侧面描写的语句。,体会香菱学诗的专心程度,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作用: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侧面描写,鉴赏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这些方法的妙用,是小说欣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运用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香菱的形象,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二、品一品,她的态度:乐学、善学、苦学,思路:第一步,找出文中最突出的性格品质;第二步,分析文章中写了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什么品质;第三步,分析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第四步,注意侧面描写,往往蕴含作者的感情倾向。题型: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方法,句式:运用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请读一读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香菱。,我认为香菱是个()的人。理由是(),天资聪颖、热爱学习,三、评一评,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课文中并没有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认为黛玉是个()的人。理由是(),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美绝”,“才绝”,“痴绝”,“悲绝”,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四、议一议,1、她天资聪颖、领悟力高,2、乐学、善学、苦学(最主要的原因),3、老师指点得法尤其是黛玉,4、大观园良好的学习环境,1、香菱学诗经历,对你学语文有何启发?2、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对联。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五、说一说,拓展延伸,香菱、黛玉、宝钗,你更喜欢哪一个?试就她们性格作分析。,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清风卓韵、高情洁质、痴情成空、泪尽而逝宝钗重名持节、自珍自爱、追求成梦、独守空闺探春高雅大气、志量非凡、远嫁海外、一去无返惜春清丽冷傲、性格独立、精神无着、遁入空门晴雯风流灵巧、直爽热烈、无端遭诋、含冤而去,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