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42311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I)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吴宫花草埋幽径,_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遥岑远目,_ ,玉簪螺髻。(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3)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从军行)(4)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5)王维终南山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勾勒终南山总轮廓的诗句是“ , ”。(6)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 登快阁中“ , ”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 ) (2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校报希望发表小明的文章,编辑写信说:“敬祈惠允。” B小明送小强一幅画,小强说:“我定当惠存。” C某综合医院开业广告:“本院开业,诚邀惠顾。” D小明收到赠书,扉页上题写:“惠赠样书,请君雅正。(一)阅读下文,完成4- 8题。(11分)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mn。然而,这种鞭t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大团圆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性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上的精神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剧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 (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 3.根据拼音写汉字:愤mn( ) 鞭t( ) (2分)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大团圆”特点。 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 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 D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 B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C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 D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 B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了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 C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 D“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因此才能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5分) 春天的巴赫周卫彬自从迷上古典音乐,听得最多的就是巴赫。也许没有人,能够将人类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唯有巴赫,创造出一个精神上迷人的乌托邦,就像女钢琴家埃莱娜格里莫所言,“巴赫,用最真实的情感,俘获了空间,让它成为一条无限的曲线;他掌握着时间,使未来的一切成为可能;他选择一段舞蹈,使之成为神圣的庆典”。在这春日融融的午后,躺在沙发上聆听格里莫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忽然被一股暖流击中,那种温暖像春日的溪流,逐渐在耳边形成小小的漩涡,它似乎在纯粹而微妙地唤起这个春天隐秘的脉动;一片雾霭氤氲之后,从梦境中醒来,窗外便是一览无余的浓春了。这时候,音乐又仿佛转换为倒映于水中的舞步,人们彼此的步伐在摇曳的波影里,似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和谐而富韵律的节奏中翩翩起舞;而水中的绿藻一簇簇慢慢地生长着、壮大着,随着波光倒影起伏摇曳,仿佛生命永不停歇的呼吸、律动,更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时间,拂过空间,轻轻地牵引你到那充满巴赫风情的异境他乡。在格里莫的演奏中,巴赫的浪漫、伤感,天真、圆融,像一道流光溢彩的背景,凸显而出的是生命沉静而旷远的质感,那种人生中的风雨与星光,相伴而行,有欣慰,也有些许的惆怅。所有的倾诉在节奏的变换和旋律的回荡中,直至言辞难以抵达之处,那是一种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演奏者与聆听者自在交谈的声音。在只属于自己的春日下午,独自体验着琴声中生命的宁静与辽阔。格里莫指间的巴赫,将她原来的烦躁与不安洗得干干净净,一派空山春雨,如果巴赫再世,不知道他是喜欢古尔德,还是钟意这位貌美如春的格里莫更多一点?我不是一名猎奇者,只是偏好同一支乐曲因为不同的改编、指挥、演奏,而带来的不同体验。一样的曲调,不一样的听觉,难道是我们耳朵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我从格里莫这里听到的,完全不同于古尔德(虽然有时候,你会感到古尔德仿佛巴赫的化身,所谓最忠实诠释者),听觉被她的纤指牵引,来到春天记忆的最深处,那些旧日的诗句网获了此时所有的情绪,让人很快坠入美丽的深渊,犹如坠入爱河;她那种奔放的抒情就像汩汩的流水,注入月光下的池塘,有种经历了漫长的跋涉与等待之后,终于找到归宿,一吐为快的感觉。那泠泠的琴声循环漫步,翩翩舞动,时而舒缓安详,时而热烈奔放。你会感觉她从巴赫身边的绿荫下出发,却在路上经历了旷野、沙漠与河流。那自在的弹奏与完美之风里有着郁结和愁闷,也有着明媚与轻灵,以及仿佛置身于别处的回忆与思考闭目游神间,不远处,仿佛格里莫就坐在那里,正在用她的身体和心灵演奏巴赫, 。我很喜欢格里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演绎巴赫的“恰空”,毫不顾及他人对巴赫的习惯聆听方式,在复杂多义中揭示音乐的内涵深度,却以一种最简单的诠释传递音乐最真的美感。这样一位天才的钢琴家,拥有让天使嫉妒的容颜及缪斯青睐的才华,而她在演奏中依赖的或许只是一种直觉,就像在星光下走夜路的人,哪里是田野与山坡,哪里是道路与河流,一切都历历在心。没有取媚于人,也没有所谓的权威评判,她希望得到的仅仅是一支令人享受陶醉的乐曲。你因此也会理解她何以会对保护野狼情有独钟,甚至一度为此中止了自己钟爱的音乐事业。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一位天赋异禀的音乐家,并塑造了一个具有特殊意味的巴赫。仅就这个巴赫版本而言,几乎是不可复制的。格里莫不仅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巴赫演奏,而且在不断寻找更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方式。史怀哲在评价恰空舞曲时说:“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在格里莫的演绎中,时而层峦叠嶂、繁花如锦,时而轻盈似水,跃动如金,闪现着心灵舞动的微光,如梦似幻,却定格在人们心灵深处永恒的记忆里。这是我们无限渴望接近的世界,就像这静美无垠的浪漫的春天7教材中选入关于巴赫音乐作品小溪巴赫,其作者是 。(1分)8对第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结尾扣题,突出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的特点。B与第段引用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C史怀哲的话引出对格里莫的赞美,有助于情感表达。D运用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极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9联系第段引用的内容,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10本文构思别具一格,试结合文章题目加以分析。(4分)1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段横线上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表现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时的形象。(80 字左右)。(4 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4题。(8分)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注释】房太尉:房琯,唐玄宗时任宰相,与杜甫交情深厚。谢傅:晋代名谢安。他在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12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1分)13对这首诗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的“驻马”二字表现作者在故友目前流连盘桓,不忍离去。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恸,令人倍觉寂寥哀伤。C作者将房琯誉为“谢傅”“徐君”,是对故友生平功业的高度评价。D整首诗阴郁深沉的氛围,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和叹息。14尾联以景句结束,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2分)(1)迨诸父异爨( ) (2)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16对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项( )。(2分)(1)顾视无可置者 ( )A.环顾 B.但 C.拜访 D.回头看 (2)大母过余曰 ( ) A.看望 B.经过 C.超过 D. 拜访17.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18下面对第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 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B第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 章形散而神不散。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 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D第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 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0. 归有光擅长运用生活琐事写出感人的文章。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4分)(六)阅读下文,回答2125题。(12分)南康直节堂记 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栾城集)【注】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21苏辙,字 ;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 。(2分)22对第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2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24请给文中第段的画线句断句,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25第段作者写“客醉而歌”的真正意图是 。(2分)三、作文(70分)26.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金山中学xx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一、积累应用(15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吴宫花草埋幽径,_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遥岑远目,_ 玉簪螺髻 ,玉簪螺髻。(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3)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4)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5)王维终南山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勾勒终南山总轮廓的诗句是“ 太乙近天都 , 连山接海隅 ”。(6)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 登快阁中“ 落木千山天远大 , 澄江一道月分明 ”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按要求选择。(5分)(1)(2分)A (2)(3分)A二、阅读 (6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4- 8题。(11分)3.根据拼音写汉字:愤mn(懑) 鞭t( 挞 ) 4(3分)C(A“由于社会的原因”“都有”表述绝对化。B夸大其辞。“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应是使戏剧具有了符合“善恶有报”的心理安慰。D“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是因“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产生。) 52(3分)C(于文无据。第五段主要分析了中国戏剧形成“大团圆”结局,原因之一是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 6(3分)A(“喜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主流”推断错误。)(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5分)7(1分)肖复兴 8(3 分)D9(3 分)划线句的描写运用通感(比喻)等手法,生动表现格里莫演奏的巴赫音乐跨越时空,兼具舞蹈可视性的美感与震撼;呼应并具体表现第段引用的格里莫的话,表现格里莫演奏巴赫音乐的美妙高超。10(4分)借巴赫的音乐写演奏者格里莫及其演奏(陪衬),春天的巴赫指格里莫以个人独特的理解演绎巴赫音乐,其演奏给人春的感觉温暖如春,仿佛生命的脉动,又如洗尽铅华的空山春雨般的宁静旷远以及精美无垠的浪漫等,突出格里莫演奏的绝妙;其人也如其演奏风格,随性自然,且貌美如春。11(4 分)(描写的表达方式,适当的运用修辞1分,表现格里莫弹奏时的形象1分,演奏时注入的情感1分)微闭双眼,热烈与舒缓的神色交织,她仿佛沉浸于音乐世界般,相比如巴赫更多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4题。(8分)12(1分)五言律诗 13(3分) C16、(4分)答案示例:这一句以景结情,着意刻画出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零,如珠泪纷纷,莺啼婉转动听,本该惹人欢喜,此时此刻却也像是在鸣唱哀乐。诗人将满腹的哀痛与忧伤都寄寓于林花败落、莺声哀啭的景物描写之中,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凉,手法含蓄,情感深沉。(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15.(2分)(1)等到 (2)哺育16(2分)(1)A (2)A17. (3分) D 18(3分) D19(5分)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错杂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20.(4分)举例两处共2分,具体分析2分。(五)阅读下文,回答2125题。(12分)21(2分)子由 黄州快哉亭记22(2分)D23(3分)用整句写出杉树的高耸,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句式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富于变化。24(3分)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25(2分)赞美了直节堂的建造者和命名者徐望圣为人正直;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参考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