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32797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这篇七律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选自刘禹锡集外集。我们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和秋词。,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贬谪地之僻,被贬时间之长)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故,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政治上的新旧交替)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课后习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杜牧,七绝,杜牧(803852)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曾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之为“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总结: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课后习题,过零丁洋,文天祥,七律,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号文山,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前两句写作者读书,如仕途,起兵抗元,经历四年战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国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比喻身世一生坎坷,孤苦伶仃)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前者指地方,后者指作者的心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的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课后习题,(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第二课时,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思念弟弟,举杯畅饮,写下了这篇文章。,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u,q,上阙:忧郁不平,下阙:超然豁达,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最富有哲理且自我安慰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分析理解,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说,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课后习题,曲牌名,题目,元代曲作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chuch,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选自全元散曲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千古文坛以身殉职第一吏,张养浩(12701329),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成疾。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