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28580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 公元前17世纪初B. 公元前17世纪末C. 公元前18世纪初D. 公元前18世纪末【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现行的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且公元前的年份数字越大表明时间越早。由题干“公元前1792年”,应该属于公元前18世纪初,故C项正确。2. 以下成果,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A. 汉穆拉比法典B. 荷马史诗C. 十二铜表法D. 玛雅文化【答案】A【解析】汉穆拉比法典是西亚地区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属于古代东方文明,故A正确;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不是东方文明,故B错误;十二铜表法属于古罗马,故C错误;玛雅文化属于美洲,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东方”这一地理范围,再熟练掌握汉穆拉比法典、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玛雅文化的不同史实,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 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有自己的文字体系,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该文明是A. 古埃及文明B. 古罗马文明C. 古希腊文明D. 两河流域文明【答案】D【解析】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的居民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灌溉农业,而且创制了世界上较早的楔形文字,制订了乌尔纳姆法典,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生产劳动之余,两河流域居民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故选D。【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分散的文明之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华东师大版)。4. 海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在某史诗的注释中写道:“它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叙事诗,是一部关于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吉尔伽美什的赞歌。”“它”最早由什么文字写成A. 象形文字B. 楔形文字C. 字母文字D. 甲骨文【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字,均与题目中“苏美尔人”生活的区域不符,故排除。5. xx1月,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该面具的主人曾统治的区域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题目中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A、B、C、D四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故本题应选A项。6. 威尔杜兰在描述某古代文明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即系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在“这里”能找到的文明遗迹是A. B. C. D. 【答案】B【解析】A是中国的长城,不属于西亚,故A错误;B反映了西亚地区古巴比伦国汉穆拉比法典,符合“西亚的谷仓”,故B正确;C属于印度佛教造像,不属于西亚,故C错误;D是埃及金字塔,属于非洲,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西亚的谷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城、古巴比伦国、印度佛教造像、埃及金字塔等史实出发,即可进行正确判断。7. 某一古代法典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这一规定出自于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汉穆拉比法典D. 周公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反映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同态复仇原则,属于古巴比伦国汉穆拉比法典,故C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公民法是罗马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周公礼乐制度属于西周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同态复仇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8. “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我们以生命。正义的建立者,我打开心灵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人们拿出谷物和祭品,在向一切神灵礼拜着”最早记录以上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 甲骨文B. 象形文字C. 楔形文字D. 玛雅文字【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尼罗河”可知是埃及。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汉字,A项排除;古代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B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字是楔形文字,C项排除;玛雅文字是古代南美洲人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D项排除。故选B。9. “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 封建制度B. 种姓制度C. 门阀制度D. 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反映了严格的血缘等级制度。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种姓制度是在印度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它表现为内婚制群体,即种姓,符合题意,故B正确;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不符合材料,故C错误;奴隶制度指奴隶主占有和剥削奴隶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种姓制度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 公元纪年元年,是以哪位人物的诞辰为标志的A. 悉达多B. 耶稣C. 穆罕默德D. 孔子【答案】B【解析】公元纪年元年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故B正确;悉达多属于佛教,不是基督教,故A错误;穆罕默德属于的创始人,故C错误;孔子属于儒家创始人,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公元纪年元年”,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耶稣基督、佛教悉达多、穆罕默德、儒家孔子的相关内容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1. 下列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变迁表格中,“丙时代”对应的是A. 古典时代B. 王政时代C. 共和时代D. 帝国时代【答案】D【解析】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故“丙时代”对应的是帝国时代,故D正确;古典时代,属于古希腊,不是罗马,故A错误;王政时代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又称为罗马王国,对应甲时代,故B错误;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对应乙时代,故C错误。故选D。 12.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A. 自由发达的工商业经济B. 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C.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D. 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答案】B【解析】材料“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反映了罗马万民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故而能够兼收并蓄,与其它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故B正确;工商业经济具有经济的竞争性,不符合“有秩序地和睦共处”,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不是万民法,故C错误;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也不符合“宽容开放兼收并蓄”,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万民法的适用性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3.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十二铜表法A. 很残酷但按律量刑B. 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C. 极力保护私有财产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答案】C【解析】材料“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反映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律残酷性和按律量刑的问题,故A错误;十二铜表法不是保护罗马“人民”利益,而是保护公民利益,根本上是保护奴隶主利益,材料也未涉及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法律注重良好道德的培养,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私有财产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4.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 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C. 罗马法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 罗马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未揭露和批判私有制的罪恶,故C错误,符合题意;罗马法的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罗马法相关知识,学生应该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内容特点、性质作用、历史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选项,再以逆向思维排除。15. 罗马人丢失了一个帝国,最终却赢得了一个世界。该评价的主要视角是A. 宗教B. 法律C. 经济D. 文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罗马解散以后,沟通东西方的文化,因为罗马的主要思想是希腊文化,它在存续期间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全世界,文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文化16. 以下罗马疆域变化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第幅图分别为公元前27年至395年的罗马帝国、4761453年的东罗马帝国、395476年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故本题应选C项。17. 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A. 犹太教B. 佛教C. 基督教D. 【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了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犹太教产生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不符合图片信息,故A错误;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不符合图片信息,故B错误;基督教也产生于中东巴勒斯坦地区,不符合图片信息,故C错误;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地图信息,找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发源地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8.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他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A. 罗马基督教B. 阿拉伯C. 拜占庭东正教D. 奥斯曼【答案】B【解析】材料“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750年,他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强盛,其宗教是,故B正确;罗马帝国在750年并未统治材料所述地区,故A错误;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奉东正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它是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750年尚未形成奥斯曼帝国,故D错误。故选B。19. “这一政府扩张早在他们1453年夺取君士坦丁堡之前就已开始了。但那一驰名的胜利带来了其他成功。到了16世纪,他们已经把土耳其改造成为地中海强国之一。”这一强国是A. 查理曼帝国B. 君士坦丁帝国C. 阿拉伯帝国D. 奥斯曼帝国【答案】D【解析】材料“他们1453年夺取君士坦丁堡之前就已开始了他们已经把土耳其改造成为地中海强国之一”反映了1453年,奥斯曼帝国进攻君士坦丁堡,并迁都于此,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故D正确;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在768年到814年,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君士坦丁帝国已经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故B错误;阿拉伯帝国在1453年之前已经灭亡,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1453年夺取君士坦丁堡”,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奥斯曼帝国进攻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0. 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 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B. 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C. 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D. 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答案】B21.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产生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关系密切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穆罕默德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属于多神信仰A. B. C. D. 【答案】D【解析】在、犹太教、基督教三个宗教当中,产生最晚,和基督教的起源都与古老的犹太教密不可分,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故正确;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故正确;穆罕默德是的创始人,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故正确;是严格的一神教,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D。22. 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这一时期大约是A. 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B. 公元515世纪C. 公元1516世纪D. 公元1718世纪【答案】B【解析】“TheDarkAges”的“TheMiddleTimes”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一时期大约是公元515世纪,故B正确;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不属于中世纪,故A错误;公元1516世纪和公元1718世纪都属于近代,不是中世纪,故CD都错误。故选B。23. 下图反映的是A. 罗马共和制B. 罗马帝制C. 西欧封建制度D. 英国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了国王、公侯伯子男爵、骑士的分封等级制度,体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故C正确;罗马共和制时期没有国王,故A错误;罗马帝制时期也没有公侯伯子男爵、骑士,故B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时期,国王统而不治,也没有国王、公侯伯子男爵、骑士的分封等级制度,故D错误。故选C。24. 有位于高处、豪华的领主住所;有简陋的农奴茅舍;有包括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主持的法庭处理领地内部事务;农奴以劳役地租的方式承担义务。这样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中世纪庄园B. 中世纪城市C. 东汉豪强地主庄园D. 门阀士族辖地【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农奴、教堂、水磨房和手工业者的库房在内的公共设施;有领主以及劳役地租”可知是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故A项正确;城市不符合劳役地租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国东汉和魏晋时期没有教堂,故C项和D项均错误;25. 欧洲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A. 专制B. 民主C. 土地D. 等级【答案】C【解析】材料“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反映了欧洲封建制度下,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的契约关系,故C正确;专制并不是上下级之间的效忠关系的基础,故A错误;欧洲封建制度下没有民主,故B错误;等级是欧洲封建制度的表现,不是基础,故D错误。故选C。26. 西欧中世纪的一份文献:“立字人某某,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永远不得破坏。”材料中的“立字人某某”应该是A. 失去自由的奴隶B. 逃往城市的农奴C. 失去土地的自由民D. 国王恩赐贵族的农奴【答案】C【解析】失去自由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不符合材料“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故A错误;农奴也没有人身自由,故B错误;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即符合“衣食缺乏,无以为生”,又符合“自由人身份”,故C正确;国王恩赐贵族的农奴也没有人身自由,故D错误。故选C。27. 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A. 采邑改革B. 城市复兴C. 庄园解体D. 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8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采邑改革,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封臣得到采邑时同时获得领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对劳动者的控制加强了,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故A正确;城市复兴与自由农民农奴化无关,故B错误;当时欧洲封建制度下庄园并未解体,故C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与农民农奴化进程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A。28. 西方文学作品中常把“卡诺莎觐见(1077年)”作为忍气吞声、屈膝投降的代名词。在这一故事中,那位“忍气吞声”者希望“觐见”的是A. 贵族B. 国王C. 皇帝D. 教皇【答案】D【解析】材料“卡诺莎觐见”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王权依附于教权,“觐见者”是国王,他希望“觐见”的是教皇,故D正确;贵族等级低于国王,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国王属于“觐见者”,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皇帝不等于教皇,故C错误。故选D。29.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A. 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 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 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答案】D【解析】材料已经说明这幅图片与中世纪的政教关系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主要围绕着教皇的权力和世俗的政权之间的权力争夺有关,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两者权力此消彼长,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有时候王权比教权要高;B选项错误,与史实不符;C选项错误,两者之间彼此牵制,教皇权力需要世俗权力作为依托。30. 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应该是A. 封建等级;分裂割据B. 君主等级;民族国家C. 城市自治;君主专制D. 君主专制;封建割据【答案】A.31. 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条件有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需要教会支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学的建立离不开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而教会支持是重要因素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实为强大。32. 13世纪左右,西欧确立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是A. 共和制B. 君主立宪制C. 等级君主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材料“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反映了西欧等级君主制的特点,它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故C正确;共和制没有国王,故A错误;13世纪左右尚未产生君主立宪制,故B错误;君主专制制度不可能使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故D错误。故选C。33. 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A. 希腊史(格罗特著)B. 影片特洛伊C. 油画帕里斯的裁判D. 荷马史诗【答案】D【解析】格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他的希腊史是根据之前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文献写作而成,属于第二手史料,B、D项属于影视、艺术作品,有主观加工的成分;公元前12世纪末,特洛伊战争爆发。到公元前8世纪,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创作了荷马史诗。因此荷马史诗作为记录特洛伊战争的作品更为可靠。34.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含而成”,显然是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B项不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材料信息亦没有提及,排除;C项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之一,但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点睛:关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首先,要重点把握到“主权在民”。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雅典的国家管理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其次,把握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35. 30岁的商人希米奥在“公民大会”上参与了重要事务的表决,会议结束后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梭伦执政时期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 希腊“古典时代”D. 希腊“古风时代”【答案】C【解析】梭伦执政时期没有向参与公民大会的公民发放津贴,故A错误;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也没有类似做法,故B错误;伯利克里时期向参与公民大会的公民发放津贴,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属于希腊“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中叶),故C正确;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的古风时代,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36. 西方史著中,重视直接考察且被公认为是西方史学滥觞的是A. 荷马史诗B. 罗摩衍那C. 摩诃波罗多D. 历史【答案】D【解析】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长篇史诗,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学,不符合材料“直接考察”,故A错误;罗摩衍那与摩诃波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不属于西方史学,故BC都错误;历史是由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所作,他被誉为“历史之父”,他注重了解乡土人情,细心考察文物古迹,其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滥觞,故D正确。故选D。37. 下图所示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 古代中国B. 古代罗马C. 古代埃及D. 古代希腊【答案】D【解析】材料图片反映了成年男子具有公民权,可以参政,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这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D正确;古代中国处于君主专制制度下,一般平民都无法参政,故A错误;古代罗马万民法也赋予外邦人以公民权,故B错误;古代埃及也没有形成民主政治,故C错误。故选D。38. 他主导的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首开雅典民主政治的先河。“他”是A. 梭伦B. 伯利克里C. 柏拉图D. 克利斯提尼【答案】A【解析】材料“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首开雅典民主政治的先河”反映了梭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梭伦改革具有中庸的特点,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正确;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柏拉图没有进行雅典城邦改革,故C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也不具有中庸特点,故D错误。故选A。39. “哲学”一次来源于希腊文,意味“爱智慧”。以下古希腊历史文化名人中属于哲学家的是A. 伯里克利B. 柏拉图C. 希罗多德D. 埃斯库罗斯【答案】B【解析】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故B项正确;A是政治家;C是历史学家;D是诗人。40. 以下四张图片都是位于黄浦区的宗教场所,其中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佛教,A是白云道观,属于道教,故A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符合题意;B属于基督教,不符合题意;C属于,不符合题意;D属于佛教,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41. 文明的分布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下列地图中的数字,标识了这一区域中诸多文明的发源地。请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答案】古埃及文明伊斯兰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解析】材料地图主要反映了西亚地区和地中海地区,在尼罗河流域,属于古埃及文明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属于伊斯兰文明发源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在爱琴海诸岛,属于古希腊文明;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属于古罗马文明。据此即可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42. “他们”他们中有面包师、啤酒酿造者、裁缝、洗衣妇、鞋匠、厨师和各类代理商。他们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也有经营器材。他们拥有自己的小作坊,生产规模小,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以自身为中心独立从事经济活动,追求交换价值。由于劳动力人数有限,小作坊内部不具备分工的物质条件,他们大多数只能从事专一工序的劳动。当时的生产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传授、学习技艺的手段也十分落后,当时精通一门手艺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一旦学成便以此谋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手艺。问题: (1)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哪一种人?说明判断的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层的产生给当时历史带来的影响。【答案】(1)市民他们中有“面包师、啤酒酿造者、裁缝、洗衣妇、鞋匠、厨师和各类代理商”,说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他们“独立从事经济活动,追求交换价值”,说明他们的经济活动以追求交换为目标,属于商品经济的属性;他们“大多数只能从事专一工序的劳动”,说明他们以某种技艺为谋生的手段。(理由任意两点即满分)(2)经济上,促进了手工业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利益诉求受到重视,开始参加等级代表会议,参与政治,促进了等级君主制的出现;文化上,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渴望世俗教育,推动了大学的产生。【解析】(1)本题据材料“面包师、啤酒酿造者、裁缝、洗衣妇、鞋匠独立从事经济活动,追求交换价值大多数只能从事专一工序的劳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他们”是指市民。再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从所处行业、活动目的等方面逐一说明判断的理由。(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上工商业发展、政治上等级君主制、文化上世俗教育等方面说明市民阶层的产生给当时历史带来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