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1次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28111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1次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1次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1次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1次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A. 核糖体和质膜(细胞膜) B. 线粒体和内质网C. 核糖体和拟核 D.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答案】A【解析】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共有的结构是核糖体和质膜,A项正确;原核细胞不具有膜结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B、D项错误;拟核是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C项错误。【考点定位】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放线菌、霉菌的种类及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放线菌属于原核细胞,霉菌属于真核细胞。2. 下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B. 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C. 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D. 若图中物质丙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出现加倍现象,则丁也会同时加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单体3由C、H、O组成,应该是单糖(葡萄糖),物质甲是多糖,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甲为淀粉,则单体3为葡萄糖,A正确;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应该是核糖体,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为染色体,则物质丙-DNA,可控制物质乙-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丙可以表示DNA,丁可以表示染色体,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加倍和DNA含量加倍不是同一时期,D错误。考点:本题考察了糖类、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功能,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3.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这与其含量最高有关B. 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比糖类高,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C. 细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且不含氢键D. 细胞中的一个环状n肽分子被彻底水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不是C元素,A错误;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比糖类高,是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细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但有的含氢键,例如tRNA,C错误;环状n肽含有n个肽键,因此将环状n肽彻底水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数,D正确。考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名师点睛】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4. 如图是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和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B. 分布于上的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元素C. 在甲、乙中,的功能都只是控制物质出入D. 中除了含有相关的酶,还含有少量DNA【答案】C【考点定位】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线粒体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增大膜面积方式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由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而成基粒生理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光合作用的场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酶的种类和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内膜和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相同点均具有双层膜;都含少量DNA和R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都能产生ATP,与能量转换有关;都参与碳循环;都既有水消耗又有水产生5. 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核细胞都没有生物膜系统,但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B. 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核增多D. 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现象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原核细胞都没有生物膜系统,但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任何细胞器,没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在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化,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一般情况下,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核的数量不会增加,C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现象和动物细胞分裂过成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6. 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组合视野最暗B. d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C. b组合比c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D. 由a组合转变为c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镜镜头离载玻片越远,说明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所以a组合视野最亮,A项错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装片中材料的范围越小,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且物像偏向视野的右下方,d组合属于高倍物镜,观察的范围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B项正确;b组合比c组合物镜镜头离载玻片远,即b组合比c组合的物镜放大倍数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数更多,C项错误;显微镜下的物像成倒像,所以显微镜下移动装片的原则是“偏哪往哪移”,图2中的物像偏向右下方,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7.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RNAB. 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D. 将酶分子经高温环境处理后,酶会因为肽键断裂而失活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后不再出现紫色【答案】C【解析】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DNA,A项错误;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项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而加热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C项正确;酶分子经高温处理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但仍然有肽键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后会出现紫色,D项错误。【考点定位】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核糖体的功能。【名师点睛】本题以“酶”为主线,综合考查学生对转录、核糖体的功能、酶的特性及其相关的实验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借鉴本题的思路,可以“酶”为中心,横向辐射出与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相关的生理过程,并尽可能与有关化合物的合成场所等细胞结构建立联系。8. 下列过程中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相对增加的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氧气进入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变为氧合血红蛋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K+、Na+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A. B. C. D. 【答案】B【解析】中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ADP增加,正确;中氧气进入红细胞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错误;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错误;中K、Na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正确。故选B。【考点定位】ATP与ADP的关系【名师点睛】要使ADP的含量增加,即消耗能量,应该方式ATP水解产生ADP的过程。9. 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O2吸收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甲、乙植物分别代表阳生植物、阴生植物B. 图中e点时,甲植物净光合强度比乙植物净光合强度大C. 图中d点,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是CO2浓度、温度D. 在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则其b1点将向右移动【答案】B【解析】甲需要的光比乙植物更高,因此甲、乙植物分别代表阳生植物、阴生植物,A正确;图中e点时,甲植物净光合强度与乙植物净光合强度相等,B错误;图中D点,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是CO2浓度,C正确;在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光合作用速度减弱,因此B1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名师点睛】易错警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H】。(氧化型辅酶转化成还原性辅酶)不需要氧气参与,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气参与,在线立体内膜上进行。整个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10. 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 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C.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具有特异性,因此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正确;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1. 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图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分裂时处于不同阶段的遗传物质或其载体的数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图甲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中不可能含有两个b基因B. 图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3对同源染色体C. 图乙的CD段对应图丙的和D. 图丙中处的细胞能够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图甲细胞中b基因如果是经突变形成,则与甲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中应含有两个b基因,A错误;图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图丙的和含染色单体,可对应图乙中含染色单体的CD段,C正确;处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错误。12.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格。据表格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黄色黑色F1灰色(F1雌雄交配)F2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由F1灰色自交后代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米色为隐性性状,黄色和黑色均为重组性状,A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即灰色(AABb、AaBb)、黄色(AAbb、Aabb),B正确;F1灰色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灰色的基因型为AB,既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F2黑色大鼠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1/3)、aaBb(2/3),其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13. 已知某种植物花的颜色受若干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等位基因如果是1对,则用A与a表示;如果是2对,则用A与a、B与b表示,依次类推)的控制。现用该种植物中开红花的植株甲与开黄花的纯合植株乙杂交,F1都开黄花,F1自花传粉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花的颜色是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B. F1的基因型为AaBbCcC. F2的黄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7D. F2的红花植株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3/37【答案】D【解析】由分析可知,花的颜色是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自交要得到27/64的黄花,则F1的基因型必为AaBbCc,B正确;F2的黄花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占F2的比例为1/41/41/41/64,因此F2的黄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7,C正确;F2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它们各自均占F2的1/64,因此F2的红花植株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7/37,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14. 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A. 15/28 B. 13/28 C. 9/16 D. 7/16【答案】B.【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本题中的难点是根据“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判断父本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根据题干提示“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写出亲本基因型,然后利用分离定律进行计算即可。15. 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的种类无特异性C. 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D.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答案】B【解析】代表的物质是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但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差异很大,B正确;转录时该片段只有一条链可作为模板链,C错误;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越低, 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错误。【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名师点睛】DNA分子的特性(1)多样性: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遗传信息的特异性生物的特异性。(3)稳定性:主要取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6. 以下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胚胎发育过程中,只要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就会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病B. 家族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 先天愚型患者体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这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 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答案】D【解析】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不一定会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病;家族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属于遗传病;先天愚型患者体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故选D17.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遗传病时,发现小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及时对小琳的家系进行了调查,构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只能肯定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B. 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 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D. 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错误;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均为1/2,C正确;论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D正确。【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8. 下列关于植物育种和生长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诱变育种很可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诱变育种可定向地变异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穗小粒少的小麦种到西藏后会长成穗大粒多的小麦植物在扦插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生根由于没有土壤,只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的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诱变育种很可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错误;小麦穗小粒少是基因决定的,种到其他环境中一般还是穗小粒少,错误;植物在扦插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生根,正确;土壤主要是提供水和矿质元素,完全营养液一样可以提供,错误;答案是D。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培养、育种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9.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c表示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C项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形成,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并获取有用信息: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20.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 酸碱缓冲物质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稳态C. 若某种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则其只影响特异性免疫过程D. 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D【解析】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大都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A错误;机体的任何一方面的调节功能都是由限度的,所以B错误;吞噬细胞既要参与特异性免疫,也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与调节【名师点睛】剖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涵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能力大小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21. 如图为神经与肌肉的连接示意图,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e表示感受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 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 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c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D. 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解析】f与肌肉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处兴奋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因此d点处不可检测到电位变化,A错误;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B正确;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会传导到神经元b,神经元b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c产生兴奋,即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液属于组织液,即此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22. 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能双向传递B. 神经冲动在结构处和结构处的传导速度相同C. 结构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 刺激、处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处则不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故A项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的作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构处传导速度较结构处的传导速度慢,则B项错误;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故C项错误;刺激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逆向传递,故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及突触间传导与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否通过对题图的分析、辨别,最终利用所学的知识比较、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23.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B. 激素能促进肌肉细胞中糖原的分解C. 激素能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D. 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不会进入内环境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A正确;激素为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肉细胞合成糖原,B错误;激素为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故能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运进细胞,降血糖,C正确;据图分析,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消化酶,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24.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 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 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 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前4年,值为定值,=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性,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8到10年间值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S”型曲线的增长率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图中第8到第16年种群增长率先减少后者增加,C错误;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解题时注意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25. 下表为三个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平方米)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 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项错误;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B项错误;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在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的前提下,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C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即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6. 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 图1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腐生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 图2中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abcD. 图2中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因此图1中只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鸟狐,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A错误;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B错误;分析图2可知,c数量增加,b数量也随之增加,导致a数量也增加;而c数量减少,b数量也随之减少,导致a数量也减少,说明c的营养级最低,又a、b、c三种生物中有一种为草,所以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cba,C错误;a、b、c三者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正确。27. 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 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故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故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联系的,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为载体,故C错误。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因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8. 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图甲中,m1表示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2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 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C. 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F/B100%D. C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该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答案】D【解析】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A正确;B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该部分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粪便流向E,另一部分即B表示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B正确;C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B表示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营养级摄入的能量,F表示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营养级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F/B100%,C正确;DC比B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该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D错误。【考点定位】能量流动29.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切割B.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切割C. 质粒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D. 质粒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答案】D【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目的基因的两端各含有一个限制酶I和限制酶的切点,质粒中的两个不同的标记基因中也分别含有一个限制酶I和限制酶的切点,且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内部含有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由于构建完成的重组质粒中至少要含有一个标记基因不能被破坏,因此质粒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才能符合要求,故D正确,ABC错误。【考点定位】基因工程30. 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若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B. 若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则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C. 若是人参细胞,对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D. 若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进行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若是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该过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为杂种植株,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A正确;若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则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B正确;若是人参细胞,对愈伤组织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C正确;若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进行直接繁育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为其进行的有丝分裂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二、非选择题31. 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填编号),图甲若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_(填编号)结构。(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是_(填编号)。(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则主要是细胞周期中的_期和_期有区别。(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膜性结构中3H出现的顺序依次是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5)在光照充足处,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那么在结构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答案】 (1). (2). (3). (4). 前 (5). 末 (6). (7). CO2C3(CH2O)【解析】(1)图中甲细胞表示植物细胞,乙细胞表示动物细胞,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若甲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该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2)植物细胞中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4)消化腺细胞能分泌消化酶,而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5)在叶绿体基质中,14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考点定位】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名师点睛】据图分析,甲乙分别表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表示细胞膜、表示高尔基体、表示细胞核、表示线粒体、表示内质网、表示细胞质基质、表示核糖体、是液泡、表示叶绿体。32.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具有削弱红色素合成的作用且BB和Bb削弱的程度不同,BB个体表现为白色。现用一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产生的F1表现为粉红花白花=11,让F1中的粉红花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白花粉红花红花=76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人工杂交的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2)F2中的异常分离比除与B基因型的修饰作用有关外,还与F2中的某些个体致死有关,F2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是_。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3)某白花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粉红个体,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二是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为研究属于何种原因,现用该粉红个体自交,如果后代_,则该个体的出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如果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该个体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答案】 (1). Aabb (2). aaBB (3). AAbb (4). 7/15 (5). 全是白花植株 (6). 粉红花白花=21【解析】试题分析:(1)人工杂交实验中选用的是纯合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在六种杂交组合中,只有aaBB和Aabb的杂交后代粉红花:白花=1:1,所以可以确定亲本中白花纯合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2)F1中的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其自交后代中如果没有致死现象发生,结果为白花(aa_ _+A_BB):粉红花(A_Bb):红花(A_bb)=7:6:3,而题中给出的比例为7:6:2,所以致死植株的基因型应为粉红花中的AAbb。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包括有aabb、AABB、aaBB各占1份,aaBb、AABb各占2份,所以总共占的比例是7/15。(3)该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如果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红花个体(且只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突变后的基因型应为Aabb,是由aabb中的一个a突变而来的可以用自交法进行探究,如果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引起的,则Aabb自交后代中有三种类型,其比例是红花:白花2:1;如果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则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白花。考点: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分离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总结:(1)不完全显性:如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2)复等位基因:在一个群体内,同源染色体的某个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以上,此时这些基因就称作复等位基因。如人类的ABO血型是由“i、IA、IB”3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当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两个显性性状同时显现,如IAIB表现为AB型,此现象称为共显性。这种现象也会导致后代出现不同于31的正常分离比。(3)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隐性纯合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基因型AaAA21。显性纯合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有两种表现型,显性个体(Aa)隐性个体(aa)21。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例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自交后代中两种基因型Aaaa11。(4)某一基因型个体在雌、雄(或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不同:同样的基因型,在雄性、雌性个体中的表达有差异的现象,此现象也会影响到后代性状的正常分离比。比如人的早秃,男性纯合子(BB)和杂合子(Bb)都会出现早秃;而女性杂合子(Bb)不出现早秃,只有纯合子(BB)才出现早秃。33. 如图为细胞之间的联系方式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X处受到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将偏转_次。(2)人体内环境除图中所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包括_。(3)细胞甲能接受激素b的刺激,而细胞乙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是_。(4)如果细胞甲为胰岛A细胞,在_条件下分泌物a的分泌量增加,分泌物a与_的调节作用有拮抗作用。(5)如果细胞乙为T淋巴细胞,它起源于_的增殖分化。【答案】 (1). 2 (2). 淋巴 (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饥饿 (5). 胰岛素 (6). 造血干细胞【解析】试题分析:(1)X处受到刺激后,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流表左边先兴奋,右边后兴奋,因此电流表指针将偏转2次。(2)图中包括内环的血浆和组织液,还剩下淋巴。(3)细胞甲能接受激素b的刺激,因为存在相应的受体蛋白,细胞乙不能接受,原因是不含有相应的受体蛋白,这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4)胰岛A细胞可以产生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因此当外界条件为饥饿状态下或低血糖情况下,分泌相应的激素。而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拮抗作用。(5)T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4.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甲生态系统中,_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与_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2)参与过程的主要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法进行采集、调查。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归入_同化的能量。(3)图乙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结构。鱼类与螺的种间关系为_。(4)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从xx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答案】 (1). A、B、C、E (2). (3). (4).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5). 取样器取样 (6). B (7). 水平 (8). 竞争与捕食 (9). 标志重捕 (10). 抵抗力【解析】试题分析:据图甲分析,图示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和B是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E是分解者表示光合作用;和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图中A是次级消费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E是分解者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同,即图中与相等。(2)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应归入上一营养极B的同化量。(3)题干中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鱼类与螺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4)鸟类是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填埋湿地增加耕地面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图甲的分析,弄清楚各个数字和字母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或过程的名称,并明确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