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2698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DNA和基因表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DNA复制过程中,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 DNA结构的物理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共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 某些抗生素可通过阻止tRNA与mRNA结合来抑制细菌生长,其原理是直接阻止细菌的转录和翻译【答案】B【解析】DNA复制过程中,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是DNA聚合酶,而解旋酶的作用是破坏氢键,A错误;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某些抗生素可通过阻止tRNA与mRNA结合来抑制细菌生长,其原理是直接阻止了细菌的翻译过程,D错误。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 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答案】B【解析】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A正确;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低,B错误;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培养时无接触抑制特征,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理解细胞衰老的特点,理解细胞凋亡的意义。3.红绿色肓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P、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Q。下列叙述的正确是A. 男性中色盲基因频率为P,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频率为QB. 女性中色盲发病率大于PC. 人群中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大于QD. 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在人群中色盲基因频率为P,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频率为Q, A项错误;女性中色盲发病率为P2,即小于P, B项错误;人群中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大于Q,C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二者之一可以正常,D项错误。4.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F1表现型的比为1:1,此亲本基因型可能有几种()A. 1 B. 2 C. 3 D. 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对这两对基因的遗传,可先按分离定律分析F1表现型比为1:1时亲代的基因组成,然后按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组合。【详解】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 F1表现型的比为1:1,则该亲本含有一对杂合基因,另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或隐性纯合,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共有4种,选D。【点睛】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1)9331(31)(31)(AaAa)(BbBb) AaBbAaBb;(2)1111(11)(11)(Aaaa)(Bbbb) AaBbaabb或AabbaaBb;(3)3311(31)(11)(AaAa)(Bbbb) 或(Aaaa)(BbBb)AaBbAabb 或AaBbaaBb。5.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B. 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C. 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D. 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暗红眼为显性性状,故AB正确;正交中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反交中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后代雄果蝇中,暗红眼:朱红眼=1:1,故C正确,D错误。【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且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6.甲至丁为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B. 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C. 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D. 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甲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且细胞的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中无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详解】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项错误;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B项正确;丁中不应含有等位基因,C项错误;乙是初级卵母细胞,D项错误。【点睛】“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7.一科研单位研究发现某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B. 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是转录过程C. 过程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无生物膜D. 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答案】B【解析】C是基因,是转录为rRNA的直接模板,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A正确。看图可知: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是翻译产生r蛋白过程,B错误。过程是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糖体无膜,C正确;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可与b结合,这样阻碍b与a结合,影响翻译过程,D正确;8. 以下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联会B. 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C.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HIV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只有AU的配对,不存在AT的配对【答案】B【解析】三倍体的无子西瓜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的西瓜无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A项错误;由于正常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所以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三体果蝇体细胞中含有9条染色体,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呈现9189的周期性变化,B项正确;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数目减半,减数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项错误;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遗传信息传递时不仅有A-U,在逆转录时还存在AT的配对,D项错误。9.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如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部分染色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B. 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不一定是减数分裂C.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0条D.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分析图像可知,甲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是雌蜂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会能形成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AD的极体,A错误;乙图所示细胞细胞质均裂,可能是第一极体的分裂,也可能是雄蜂的有丝分裂,B正确;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0条,C正确;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组【名师点睛】单独观察图乙细胞,由于其细胞质均裂,所以该细胞既可能是正常二倍体生物第一极体的分裂,也可能是单倍体生物的有丝分裂,还可能是正常二倍体生物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10.真核细胞中的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分子,它能识别靶mRNA并与之发生部分互补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中所有miRNA的核苷酸序列都相同B. miRNA中的碱基类型决定其只能是单链结构C. miRNA通过阻止靶基因的转录来调控基因表达D. miRNA的调控作用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RNA分子,不同的内源基因编码的imRNA是不同的,A错误;miRNA中的碱基比例决定其只能是单链结构,B错误;miRNA与mRNA结合,通过阻止靶基因的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miRNA影响了翻译过程,说明其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D正确。11.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编码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而导致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翻译的多肽链缩短说明编码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B. 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C. 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D. 患该病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答案】D【解析】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相同,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可能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发生替换,使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故A项错误,D项正确;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编码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项错误;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改变,C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周期性共济失调为素材,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认真审题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例如,“该突变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由此可推知该突变基因最可能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使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12.若控制草原野兔某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F1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则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B.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1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C.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D.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雌兔中的显性个体隐性个体31【答案】C【解析】A、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1种表现型,A错误;B、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2种表现型,B错误;C、如果纯合致死基因是B,则成活野兔的基因型有:XbXb、XBXb和Xb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让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3412=38)XbXb、(1412=18)XBXb和(3412=38)XbY,则F2代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C正确;D、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雌兔中都是显性个体,D错误。13.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组合一和组合二父本的基因型相同B. 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4种,比例为9:3:3:1C. 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子叶深绿与浅绿的比例为3:2D. 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最好用与组合二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亲本表现型以及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实验一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rr(母本)和BbRR(父本),实验二的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rr(母本)和BbRr(父本),故A项错误;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基因组成为BbRr,自交后代F2中bb致死,所以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表现性状和所占比例)分别为BBR_(子叶深绿抗病,占3/16)、BBrr(子叶深绿不抗病,占1/16)、BbR_(子叶浅绿抗病,占6/16)、Bbrr(子叶浅绿不抗病,占2/16)、bbR_(幼苗死亡)、bbrr(幼苗死亡),即在F2的成熟植株中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的分离比为3:1:6:2,B项错误;子叶深绿BB与子叶浅绿Bb杂交,得F1中BBBb11,其中含B基因的配子概率为3/4,含b基因的配子概率为1/4,随机交配得F2,由于bb致死,所以F2中BBBb9/166/1632,C项正确;实验二的父本基因型是BbRr,用与组合二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最好用与组合一的父本基因型(BbRR)相同的植株自交,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4.如图为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的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的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B. 中均有同源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中染色体数均为2mC. 中含4个染色体组,中均含2个染色体组D.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所示细胞中【答案】B【解析】分析可知:已知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细胞,因此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B、aB、Ab,A正确;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即染色体数目为4m,B错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4m,即其中含4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均为2m,即其中均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所示细胞中,D正确。考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变化15.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 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后期进行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A错误;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不能导致DNA数目加倍,故B错误;染色体DNA一定是复制形成的,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定是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故C正确;着丝点分裂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6.下列与遗传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B. 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C. 病毒的RNA都能直接复制,因此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D. 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也为X【答案】B【解析】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所以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定都是脱氧核苷酸,A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所以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项正确;病毒的RNA不一定都能直接复制,例如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能直接复制,C项错误;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理论上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为02X,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将课本上有关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17.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宿主细胞内病毒的增殖过程如下图,RNA和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所需的嘌呤数和过程所需的嘧啶数相同B. +RNA的作用是传递遗传信息C. 过程需要的tRNA、原料及场所都由宿主细胞提供D. RNA和RNA均可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答案】D【解析】由于-RNA和+RNA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所以过程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所需嘧啶比例相同,A正确;据图可以看出,+RNA通过过程把遗传信息传给RNA;+RNA通过过程把遗传信息传给蛋白质,B正确;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翻译)过程时需要的tRNA、原料及场所都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由图可知,只有+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因此只有+RNA可与核糖体结合,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学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中各过程,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染色体正常,丈夫染色体的异常如图一所示:九号染色体有一片段易位到七号染色体上(7、9示正常染色体,7+和9分别表示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7与7+、 9与9能正常联会及分离)。图二表示该家庭遗传系谱及染色体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女儿可能性为1/2B. 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相同的可能性为1/8C. 该夫妇再生一个痴呆患者的可能性是1/4D. 若一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含(7、9)【答案】C【解析】丈夫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是1/4,因此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女儿可能性为1/41/2=1/8,A错误;丈夫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7+/9-的概率是1/4,因此该夫妇生下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可能性为1/4,B错误;由题意知,妻子染色体正常,该痴呆患者来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细胞的结合,丈夫产生含(7+、9)的精子的概率为1/4,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痴呆患者的可能性是1/4,C正确;如果一个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含(7+、9),D错误。【点睛】本题是对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减数分裂过程的考查,回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写出丈夫产生的精子可能的基因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19.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 DNA复制时,需解旋酶将部分DNA双链解开,但不需要消耗能量B.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可引发DNA分子结构的改变C. 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相连接D. 把中链DNA(15N/14N)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4N的DNA占25%【答案】A【解析】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所以需要消耗ATP,A项错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交换互换时染色体已经发生交换,而DNA在染色体上,因此DNA也发生交换,DNA上的基因或者脱氧核苷酸都可能发生改变,因此DNA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项正确;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C项正确;由于DNA分子片段中只有一条链中含14N,所以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4个DNA分子,只有1个DNA中含有14N,因此子代DNA中只含有14N的DNA占25%,D项正确。20.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在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的携带者占健康者的30%,则甲病的遗传方式及S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5%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0.625%C.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5%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遗传系谱中遗传方式的判断和遗传概率的分析。根据图中父母表现正常,女儿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a,则正常基因为A,第一代的夫妇基因型为AaXBXb、AaXBY,只考虑甲病,S的母亲基因型为1/3AA、2/3Aa,S的父亲为甲病基因携带者Aa的概率为30%,则S患甲病的概率为(2/3)30%(1/4)=1/20;只考虑色盲,S的母亲基因型为1/2XBXB、1/2XBXb,S的父亲基因型为XBY,则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2)(14)=1/8,S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20)(1/8)=0.625%,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S的父亲不患病,根据题意可知,甲病基因的携带者占健康者的30%,则S的父亲为甲病基因携带者Aa的概率为30%,且不携带色盲基因。21.根据每个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B. 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C. 丙组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了D. CD段发生的原因是细胞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理解。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应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数目,图1中甲组细胞是未进行DNA复制的细胞,乙组细胞处于DNA复制过程中,丙组细胞DNA复制已经完成。图2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AB段上升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则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详解】图1中的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图2中的BC段不包括后期,A项错误;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B项正确;丙组中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错误;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2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而不是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因此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而不是细胞分裂的完成。22. 图中a、b、c表示生物体内三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需要的原料为四种核糖核苷酸B. 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b过程的基因存在差异C. 转运1号氨基酸的RNA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D. 分生区细胞能进行b和c过程,不能进行a过程【答案】B【解析】a为DNA复制过程,需要的原料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b转录过程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的基因存在差异,B正确;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含有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C错误;分生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故能进行b和c过程以及a过程,D错误。【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DNA解旋酶、RNA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23.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和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 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区段不只是D. 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3/16【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基因A、B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紫花,因此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 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A错误;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B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是所示的同源区段,C正确;若一白花雌株(aaX_X_)与一蓝花雄株(A_XbY)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说明亲本白花雌株与蓝花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3/4A_1/4XBY3/16,D错误。24.C1 、C2 、C3 、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2、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B. C1 、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C. C1 、C2 、C3 、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D. C2、C3 、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理解。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据此可判断C1是生殖细胞,C4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得体细胞。【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C2、C3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A项正确;C1一定是减数分裂的子细胞,不会是C4的子细胞,B项错误;精巢或卵巢中同时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1 、C2 、C3 、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C项正确;C2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3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C2、C3 、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D项正确。【点睛】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和最少的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最多,是体细胞的二倍。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少,是体细胞的一半。2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 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C. 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D正确。26.如图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几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B. 含有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a个C. 若过程合成的物质b经加工后形成具有m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在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1002m个氧原子D. 过程最多需要61种tRNA,该过程表明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答案】A【解析】人体中不存在叶绿体,选项A错误。含有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其实就是有2n1个DNA分子在复制,每个DNA分子有a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复制就需要2n1a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选项B正确。合成具有m条多肽链的蛋白质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说明该蛋白质有100个肽键,蛋白质中的氧原子存在于肽键(100个)、羧基端(2个)和R基(可有可无)中,故该蛋白质中至少有1002m个氧原子,选项C正确。选项D中,过程表示翻译过程,此过程需要tRNA运载氨基酸,tRNA共有61种,由于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27.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只有核酸含32PB. 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用既含32P又含31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C.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D. 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凡是含“P”的化合物都可能含32P,A错误;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则只要含32P的细菌就可用于培养噬菌体,B正确;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由于含大量带“35S”的噬菌体外壳蛋白,所以沉淀物中有放射性,C正确;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两组标记实验的结果没有区别,所以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28. 假设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的体色由基因A(黑色)和a(白色)控制,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体X或Y上。现有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一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和一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选择基因型为Aa的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可以确定雄性动物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何种基因B. 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白色雄性个体,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Y染色体上C. 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黑色雄性个体,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X染色体上D. 让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可以确定亲本雄性动物的基因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选择基因型为Aa的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全是黑色,雄性全是白色,说明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位于Y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性全是白色,雄性全是黄色,说明A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故A正确。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白色雄性个体(即XaYa),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Y染色体上,故B正确。让两基因型均为Aa的雄性和雌性动物杂交,若后代出现了黑色雄性个体(XAYA或XAYa或XaYA),不能说明亲本雄性动物的A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故C错误。让基因型未知的黑色雄性动物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杂交可以确定亲本雄性动物的基因型,如果后代雌雄都是黑色,说明是XAYA。如果后代雌性是黑色,雄性是白色说明是XAYa。如果后代雌性是白色,雄性是黑色说明是XaYA,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二、非选择题29.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3表示图2生物 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1)图1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_。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_。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以上均填标号)。(2)某动物如图1所示结构的三种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DNA和细胞内所含的RNA种类是否相同?_(3)利用磷脂酶处理,其功能不受影响的细胞结构的标号有_。(4)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A细胞的名称是_。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_细胞所处的时期。(5)若图1示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6)图3中a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对应于图2中的_细胞,由变化为的原因是_。【答案】 (1). (2). () (3). (4). DNA相同RNA不同 (5). (6). CD (7). 次级精母细胞 (8). D (9). C (10). b (11). B (12).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TP的形成途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明辨图1所示的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依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和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2细胞所处的时期、图3中各区段的成因及其代表的时期,再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答题。(1)图1细胞为动物细胞。在动物细胞中,ATP的形成途径是细胞呼吸,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图1细胞为真核细胞,肺炎球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因此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核仁)。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所以有核糖体和线粒体。(2)同一动物体内的上皮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其核内所含DNA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些细胞内所含的RNA种类不同。(3)磷脂酶催化磷脂水解,而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利用磷脂酶处理细胞,凡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结构,其功能都会受影响,而不具有膜结构的中心体和核糖体的功能则不受影响。(4)图2中,A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说明题干中的“某一生物体”为雄性。综上分析: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和D;A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D细胞所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因此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6)图3中,由的过程中,a的数目不变、形成了b、c含量增倍,据此可推知: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核DNA。的染色体数减半,且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其数量关系可对应于图2中的B细胞。由变化为,a(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单体)消失,其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点睛】此题的难点在于对(3)的解答。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是解题的突破点。项目数量变化发生时期原因DNA2n4n间期DNA复制4n2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DNA随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nn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NA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染色单体04n间期染色体复制4n2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单体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n0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2n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2nn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0.玉米(2N =20)是雌雄异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植株间相互传粉(杂交),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请回答:(1)细胞核基因M编码的肽链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找到,究其根本原因是_。(2)玉米的M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中插入了连续的三碱基序列GCA,结果使表达的肽链与原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比,除增加1个氨基酸外,还有2个氨基酸种类发生了改变。从mRNA上的碱基序列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GCA的插入点在_。(3)玉米某正常细胞着丝点已分裂且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某同学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他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4)杂种优势是指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优于纯系品种的现象。若玉米的杂种优势性状大粒由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合子(视为F1)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则 F3中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5)若玉米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C、c)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F1(BbCc)自交,F2中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是1/2,某同学推测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同学作出该推测的理由是_。【答案】 (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mRNA上的某一密码子中 (3). 该细胞着丝点已分裂,只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应该为40条(或“该细胞着丝点已分裂,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应该为40条”) (4). 1/2(或“50% ”) (5). 3/4(或“75% ”) (6). 若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中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是1/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翻译过程、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的理解和遗传规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密码子特点分析插入碱基的插入位点,根据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玉米所有的体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相同的核基因,不同的体细胞含有不同的蛋白质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2)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mRNA中插入连续的三碱基序列GCA,表达的肽链与原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比,除增加1个氨基酸外,还有2个氨基酸种类发生了改变,说明GCA的插入点不在两个密码子之间,而是在mRNA上的某一密码子中。(3)玉米某正常细胞着丝点已分裂且细胞内含有20条染色体,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应含有10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该细胞着丝点已分裂,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应该为40条”)(或“该细胞着丝点已分裂,只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应该为40条”)。(4)大粒玉米杂合子基因型为Aa,A 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1/2,自然状态下授粉即随机交配,根据基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不改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后代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为1/4AA、1/2Aa、1/4aa,F3中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为1/2(或“50% ”)。自交授粉时,F3中杂合子比例为(1/2)2=1/4,则F3中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为11/4=3/4(或“75% ”)。(5)大穗杂交种F1(BbCc)自交,若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F2中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是1/4,与题意不符。31.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修复该断裂DNA需要的酶是_。(2)图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完成过程需要的条件是_。(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质通过过程合成IncRNA,进而影响过程,这一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答案】 (1). 磷酸二酯键 (2). DNA连接酶 (3). 细胞核和核糖体 (4). 模板、核糖核苷酸、能量、RNA聚合酶 (5).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基因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图中过程是P53基因指导合成P53蛋白,需要通过转录、翻译过程,过程是以DNA片段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详解】(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修复该断裂DNA,连接DNA片段,需要的酶是DNA连接酶。(2)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过程以DNA单链为模板,消耗能量,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进行。(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质通过过程合成IncRNA,进而促进过程,这一调节机制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避免错误DNA的复制。【点睛】与DNA相关的五种酶的比较名称作用部位作用结果限制酶磷酸二酯键将DNA切成两个片段DNA连接酶磷酸二酯键将两个DNA片段连接为一个DNA分子DNA聚合酶磷酸二酯键将单个脱氧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DNA (水解)酶磷酸二酯键将DNA片段水解为单个脱氧核苷酸解旋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将双链DNA分子局部解旋为单链,形成两条长链32.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在蚕卵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处理,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回答问题:(1)野生型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有_个着丝点,若基因A的一条链中G+T/A+C=2/5,则其互补链中G+T/A+C=_。(2)家蚕野生性状(B)对突变性状(b)为显性,B、b均位于Z染色体上,已知基因b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选择杂合野生型雄家蚕与突变型雌家蚕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后代中_,说明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若后代中_,说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若后代中_,说明基因b纯合使雄性个体致死。【答案】 (1). 56 (2). 5/2(2.5) (3). 只有雌性家蚕,且野生型性状:突变性状=1:1 (4). 只有野生型性状,且雌:雄=1:1 (5). 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且雌株与雄株的比为2: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DNA、伴性遗传,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DNA结构的理解和伴性遗传规律的应用。解答此题,一应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题图信息对于解题是无关信息;二是明确家蚕中性别决定与XY型的性别决定相反,ZZ为雄性,ZW为雌性。【详解】(1)野生型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56条染色体,有56个着丝点,若基因A的一条链中G+T/A+C=2/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