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24840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我那份不要啦!,一辆电车进站,有些人便一窝蜂似的往上挤。突然,“哗啦”一声,一块玻璃被一个人碰碎了。售票员冲着那个人大喊:“玻璃碎了,要照价赔偿。”那人反问:“要我陪什么?”售票员:“损害人民财产,难道不该赔吗?”那人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人民中的一员,人民的财产中有我的一份,我那份不要啦,还赔什么?”,人民财产中的“人民”是个集合概念,指属于人民的个体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人民财产绝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的财产,而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人民财产。最好的反驳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人民财产中也有我的一份,你就陪我的那份好啦。,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父亲”是“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中国人有上百种说法,一个字的有“亡”“故”“薨”;两个字的有“断气”“长眠”“物化”;三个字的“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四个字的有“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骑鹤西去”;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概念和词语的关系,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理解概念的特点,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五种基本关系(FiveBasicRelations),1、同一关系:Identity2、从属关系:Inclusion3、交叉关系:Intersection4、矛盾关系:Contradiction5、反对关系:Contrariety,1、同一关系(全同):(identity),语言表述:所有的A是B,所有的B是A。例:鲁迅、阿Q正传的作者、许广平的丈夫、周海婴的父亲、空前的民族英雄、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爸爸和父亲水泥和水门汀“跳与跃”“拿与给”,A、B,欧拉图:EulerDiagrams,2、从属关系Inclusion,语言表述:A真包含于B(种属关系):所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A真包含B(属种关系):所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例:*,B,A,A,B,A真包含于B,A真包含B,欧拉图:EulerDiagrams,3、交叉关系:Intersection,语言表述: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不是A。例:*,A,B,欧拉图:EulerDiagrams,4、矛盾关系(全异):Contradiction,语言表述:所有的A不是B,A+B=C。例:*,欧拉图:EulerDiagrams,AB,C,5、反对关系(全异):Contrariety,语言表述:所有的A不是B,A+BC。例:*,欧拉图:EulerDiagrams,AB,C,ABC,C,A,A,C,B,B,B,C,A,B,A,D,C,A人B女青年,C女学生D男婴E女婴F会说话的动物,F,E,总结:,同一关系(全同)相容关系从属关系:真包含(于)(重合)非并列关系概念外延交叉关系间关系矛盾关系:两个概念不相容关系(全异)反对关系,概念的定义与划分,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的逻辑特征,定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划分则是明确概念的外延。1、定义1.1概念:以简短的语句或命题的形式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做压强。,1.2定义的结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被定义项:被揭示内涵的概念;定义项:用来揭示被定义项的概念;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概念。1.3真实定义(属加种差定义):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1.4定义的原则,规则1、定义应当相应相称:指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完全相同。例:岛就是四面环水的陆地。-定义过宽岛就是四面环海,面积小于等于格陵兰岛的小块陆地。-定义过窄规则2、定义项不能包含被定义项。下定义是为了明确被定义概念的内涵,如果在定义项中包含被定义项,则被定义项的内涵仍没有被揭示。例:生命就是有生命物体的生理现象;-同语反复生命就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循环定义,规则3、定义一般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例:偶数就是非奇数;-用否定形式定义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产品。但是如果被定义项本身就是一个负概念,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恰恰是某思维对象的主要特征或本质属性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否定概念。例:无机物是不含碳素的化合物;虚伪就是不诚实;奇数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规则4、定义必须明确。定义项最好使用内涵明确的概念,不能使用含混或有歧义的语词,也不能用比喻下定义。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隐喻定义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定义含混不清,下列对新闻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都是不正确的,试指出它们各违反了定义的哪条规则:新闻就是关于东西南北所发生事情的报道。(1)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定义过宽。新闻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外的事件的报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2)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规则。,新闻就是关于多数人感到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的报道。如战争、犯罪。(3)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定义过窄。新闻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就是历史而不是新闻了。(4)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否定定义。,2、划分,2.1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就是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2.2划分由三要素组成:划分母项:需要明确其外延的概念,即被划分的概念;划分子项:划分母项后所得的概念;划分根据:用来作为划分的标准。划分的根据可以用划分时所依据的对象的某一方面属性,可以是本质属性也可以是非本质属性。例如:学生分为男学生和女学生,其分类的标准是“性别”。学生可以分为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2.3划分与分解(拆分)的区别:划分的母项和子项之间具有属种关系,子项必须包含母项的属性;而分解是将一个对象分成若干部分,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不必具有整体的属性。例如:果树分为桃树、杏树、梨树树分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等。,2.4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母项一次分为若干子项,划分结果只有母项和子项。如:辩证法分为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二分法:根据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而把母项划分为两个子项的方法。划分后所得的子项为一对矛盾概念,一个是正概念,一个是负概念。如: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连续划分:一种逐层的多次划分。就是把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再把子项作为母项进行再次划分。,2.5划分的规则,规则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如果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则犯了“划分过宽”或“多出子项”的错误。例如:学生分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和老年大学的学生。-多出子项如果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则犯了“划分过窄”或“子项不全”的错误。例如:人分为老人、中年人、青少年、幼儿和婴儿。-子项不全(医院的规定),规则2、每次划分的根据应当是同一的。每次划分中只能有一个根据,而不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根据,否则会反“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例如:学生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和走读生。期刊包括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以及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等等。,幽默一则:,新上任的卫生委员向全班同学布置任务:男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女同学打扫室内卫生;第一组第二组擦玻璃窗,第三组扫地、拖地板,第四组桌凳椅。厕所最脏,由班干部负责打扫。大家明白了吗?不明白!你明白了吗?,规则3、在划分中,子项必须互相排斥的。一个正确的划分,划分出来的各子项之间的外延关系必须是不相容的并列关系。如果子项相容,一事物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另一个子项,易引起混乱,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例如:参加今天大会的有教师、学生及全校的党团员共三百余人。,规则4、在划分中,必须保证母项是子项的属概念。例如:厦门大学分为中文系、外文系、数学系等系科。-母项不成立树可以分为树根、树干、树枝、树叶、花和果实。-子项不成立。,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1不是划分,一年与四季不具有从属关系。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2违反划分层次必须清楚的规则,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3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祖父、祖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4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规则,犯划分过宽的逻辑错误。这次歌手大奖赛获奖的歌手有专业的、业余的,还有不少军旅歌手。5违反划分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命题,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语句“人是动物”就表达了一个命题。,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但即使是陈述句,它与命题之间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对同一个命题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在同一民族语言中对同一命题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材料1从前有个青年从师学木工,手艺学得差不多了,就跟师傅闹翻了,回家单干。可他一个人拉不动大锯,又去找师傅,见师傅正跟一个木头人在拉锯。他回去后,也照样做了一个,可他的木头人不能动弹,只好厚着脸皮去请教。师傅问:“你量头了吗?”“量了。”“量腰了吗?”“量了。”“量腿了吗?”“量了。”“量心了吗?”“啊没有。”师傅说:“对呀,没有量心怎么能做好呢?”思考:师傅在对话中是如何巧妙地批评徒弟的?,解析该题要注意的是对话中的谐音双关。试题中的师傅在徒弟第二次返回时巧借话题,妙作铺陈,自然引出“没有量心”。“没有量心”表面上指没有测量木头人的心,而实际上是指徒弟闹翻了回家单干是没有良心的行为。“量心”与“良心”语音相同,师傅正是以此来教育徒弟的。,材料2上世纪59年代,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这位记者在采访时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讽刺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戏谑地说:“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思考:周总理的答话说明了什么?,解析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司马光的这句话不仅说明古人诗作语言含蓄的艺术特色,也表明不直接说出本意只用其他事来烘托或只用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是语言交际的艺术技巧。阅读此类语言材料,既要弄清其他事或隐约之词的表面内容(有时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又要弄清其“语底”,即本意。,从周恩来答美国记者的这段话看,周恩来明知对方所问美国钢笔,含有讽刺之意,却不直接击破,而是巧借美国人在战场上“丢盔弃甲”的事实,说明钢笔的来历,从美国战败这个角度给对方一个有力的回击,极具讽刺之意:堂堂的美国人在侵朝战争中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材料3春末夏初,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将组团访问大陆,民进党主席陈水扁批评他访问时间、气候等五个“不对”,宋楚瑜没有直接反驳,只是说,我访问大陆是有五个不对,可你也有一个不对。什么不对?宋楚瑜回答说,根本不对。思考:“根本不对”通常指事物的根源不对,这里的意思是什么,解析这个题目考查的是词语理解。但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理解词义当然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试题中的“根本”其本意常指事物的根源,而在这则材料中,宋楚瑜所说的陈水扁“根本不对”,就是说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台湾之“根”,台湾人民之“本”,而陈水扁企图搞台独,就是忘了根,丢了本,所以说是“根本不对”。,推理,推理的特点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等,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这个定义注意三点: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三段论推理,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结论:推出的新判断。,思考: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其一人的死了,把另一人的偷走。两个母亲为此告到官府。大家想一想,能否用三段论智断孩子。,县官说:那就把这孩子锯成两半,一人一半把,其中一个母亲说好,另一个说不好,我不要了,给她吧。肯定是那个说不要的母亲才是真的母亲。大前提:所有的母亲都是不会害死自己的亲生孩子的。小前提:其中一个母亲同意把那个孩子锯成两半,也即同意害死那个孩子。结论:那个母亲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如何破斥错误的二难推理,正确二难推理两个条件:、形式正确。、前提真实,如果某人是叛徒,他必为我党做过地下工作。如果某人是叛徒,他被敌人抓走坐过牢。他或者做过地下工作,或者被敌人抓走坐过牢。总之,某人是叛徒,形式错误1:,形式错误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或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你或罔或殆,前提不真实:,古希腊诡辩家普逻泰哥拉收爱瓦勒斯为学生,教他学法律。师生订立合同,规定学费分两期付,毕业时付一半,另一半在爱瓦勒斯第一次办案接受诉讼,并胜诉后交付。爱瓦勒斯毕业后,久不执行律师职务,也没付老师一半学费,普逻泰哥拉不耐烦,向法庭起诉。,如果爱瓦勒斯这一次官司打赢了,按合同,他没给我一半学费如果打输了,按法庭判决,而他也该付另一半学费或打赢,或打输都应付学费。构成相反的二难推理,从而推出相反的结论,以达到破斥的目的,这样爱瓦勒斯就不应付学费。如果我这一次官司打赢了,按法庭判决,不应该给你付一半学费如果打输了,按合同,也不该付另一半学费或打赢,或打输都不应付一半学费。,有一个同学学习很不用功,成绩较差。班干部劝他不要再贪玩了,要用功学习。他说:“如果一个人是天才,那就不必用功(因为不用功他也比别人聪明);如果一个人不是天才,那也不必用功(因为用功也没用);一个人或者是天才,或者不是天才,总之,都不必用功。”这个贪玩学生说的这段话是一个简单构成式的二难推理。对这个推理可以从违反规则上指出它的错误:两个假言前提的前件与后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一个人是“天才”,或者不是“天才”,都推不出“不必用功”的后件;,也可以用构成一个相反的二难推理的方法指出它的错误:如果一个人是“天才”,那也必须用功(因为天才出于勤奋,只有用功才能使自己的天赋更好地发挥出来);如果一个人不是“天才”,那更必须用功(因为笨鸟需要先飞,只有下苦功,才能迎头赶上别人);一个人或者是天才,或者不是天才;总之,都必须用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左右为难窘境的方法,1、扣其两端,中庸调和,酌情处理,堂吉诃德:桑丘潘森断案:小气鬼做帽子如依小气鬼,裁缝赔布,不公如依裁缝,换布还付工钱,不公或依小气鬼,或依裁缝总之不公,2、构造一种关系,使自己从二难选择中摆脱出来,前汉演义:刘邦与项羽之“战”,如果刘邦与项羽作战,那么就会全军覆没如果刘邦不与项羽作战,那么父亲就会被杀掉或者作战,或者不作战所以或者全军覆没或者父亲被杀掉,3、避重就轻,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如果孙悟空打死白骨精,那么他就会被师父赶走如果孙悟空不打死白骨精,那么他师父就会被吃掉或者打死白骨精,或者不打死白骨精总之或者他被师父赶走,或者他师父被吃掉,思考题,古希腊国王欲处死囚徒,要么砍头,要么处绞刑。让囚徒挑选死法,让囚徒任意说一句话,如果囚徒说真话,就处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就砍头。结果有一个囚徒说一句话,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又不能将他砍头,只好放他。请问此囚徒说的是何话?并简要加以分析。,答案:砍我的头,如果真砍他的头;那么“砍我的头”就是真话,真话要处绞刑。如果处绞刑;那么“砍我的头”是假话,假话就要砍头。这样,国王的规定就无法执行,所以只有放他。这是一个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如果砍他的头;国王的规定就无法执行如果处绞刑;国王的规定就无法执行或者砍他的头,或者处绞刑所以,国王的规定就无法执行。,理解逻辑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四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充足理由律由莱布尼茨提出。,小资料,同一律LawofIdentity,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表达式:A是AAA同一律保证思维与自身的同一性。,同一律的逻辑要求,词项:一个概念必须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命题:同一命题仅且仅反映一种事物情况。论题:同一论述中,中心论题必须明确地贯穿始终,前后一致。,同一律的作用,正确认识事物有效交流反驳谬误,揭穿诡辩,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会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会犯转移论题、偷换论题错误。,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偷换概念,纪晓岚:皇上丢了!和珅:皇上又不是个东西,怎么能丢呢?纪晓岚:你说皇上不是个东西!和珅:没有,皇上他是个东西?!,此“东西”,非彼“东西”,转移论题,乘务员与乘客的对话:乘:你怎么不买票,想逃票呀!客:你什么态度!乘:我态度怎么了!你什么态度!客:我的态度比你好多了!究竟是讨论态度还是卖票?,质疑,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思维也是变化的。例:美国包括13个州。这句话在1790年是真的,但今天看来是假的。,反驳,这个语句不完整。完整语句应为:1790年的美国包括13个州。这句话无论是在1790年还是现在都是真的,它的真值并不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万能溶液,爱迪生,什么!那么你用什么容器来盛这种万能溶液?!,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矛盾律LawofContradiction,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表达式:不可能A并且非A(AA)矛盾律保证思想的前后一致、不自相矛盾。,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亚里士多德,矛盾律的逻辑要求,词项:不能用同一个词项反映两种不可共存的属性。论题:同一论述不能主张一对矛盾观点。,矛盾律的作用,保持思维的前后一致、首尾一贯,避免自相矛盾。,艾舍尔画廊,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就是说,一个思想与其否定,互相排斥,不能都真,至少有一假。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例如: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矛盾律的应用,神灵判决,死囚的生死由抽签决定。抽到生签,当庭释放;抽到死签,立即处死。一个农夫被仇人陷害,法官判了他死刑。处决前一天,农夫得知仇人把生死签换成了两张死签。,如果你是农夫,怎么办?,威尼斯商人中的故事,富商女儿鲍西娅的婚姻要按先父遗嘱由求婚者猜匣而定,金银铅三个匣子其中一个放有姑娘的照片每个匣子上分别刻着一句话谁猜中放有照片的匣子姑娘就嫁给谁,匣子里的话(修改版),铅匣子:肖像在此匣中。,金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肖像在金匣子中。,肖像在哪个匣子里?,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话。,答案,照片在铅匣子里,分析,A:肖像不在金匣子中。B:肖像在金匣子中。C:肖像在铅匣子中。条件:这三句话只有一句假话。A、B两句话矛盾,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根据条件,断定C真,肖像在铅匣子中。,排中律LawofExcludedMiddle,含义: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表达式:或者A或者非AAA排中律保证思想的明确性,对于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排除中间立场。,排中律的逻辑要求,词项:同一论域下的词项,反映同一事物时,不是“A”,就是“非A”。命题:针对同一对象,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一对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作用,保证思想的明确性。揭露“骑墙居中”、“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犯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唐初苏味道,20岁考上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宰相。人称“苏摸棱”、“摸棱手”、“摸棱宰相”。“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唐书苏味道传棱,多面体的边。用手摸住任何一条棱,可同时摸到两个面,但又不肯定摸到哪一面,可以在两面中自由转换。“模棱两可”形容骑墙居间,不置可否的态度。,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匣子里的话(原版),铅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金匣子: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肖像在金匣子中。,肖像在哪个匣子里?,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分析,A:肖像不在金匣子中。B:肖像在金匣子中。C:肖像不在铅匣子中。条件:这三句话只有一句真话。A、B两句话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根据条件,断定C为假,肖像在铅匣子中。进一步:A、B两句话哪一句是真的?,逻辑思维规律的适用条件,逻辑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针对同一对象的思维活动。,艾舍尔骑士,充足理由律,任何断定都必须有(充足)理由:(1)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2)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莫须有,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飞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