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814949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I)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总之,他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阅读对人类最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人生总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没有阅读,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阅读,如果仅仅是一些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这个社会就仍然处于蒙昧阶段。道德对社会的统摄只能通过有最大公约的准则来实现,这是全民阅读之所以无比重要的原因所在。只有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才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阅读带给人以愉悦,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的原由之一。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叔本华讲过:“愉快且喜悦的人是幸福的,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因其个性本身就是愉快而喜悦的。这类美好的个性可以弥补由于其他一切幸福的丧失所带来的缺憾。例如,若一人因年轻、英俊、富有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你想知道他是不是幸福只需看他是不是欢愉,如果他是欢愉的,则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这些与他的幸福又有何关系?总之,他是幸福的。”中国古代一个公认的成才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环节全部是由阅读连贯起来的,缺了阅读,要走好这样的人生之路几无可能。钱穆先生说得好:“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个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只要我们肯读书,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阅读可以使我们习惯于独处,静思,换言之,阅读使我们能够在心智上成熟和独立,不再依赖别人的提携或点拨而快乐地活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而又私密地交谈。阅读也是学习沉默之道。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确需要更多的静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进行观照。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药愚”,可谓至理。阅读就是为了培养人对自己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所谓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都不过是副产品而已,而且是不经意、无法事前规划的副产品。(节选自xx第13期新华文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都要仰仗于最富有尊严和道德行为的阅读。B. 原始人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最终原始人类从动物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C. 阅读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孔子“遇水而观”、许慎“道法自然”也遵循了这一规律。D. 人类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的世界,对功利的摈弃,对动物性的远离,对内心的观照,只有通过阅读才会有深刻的体验。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对自己无知的最有价值的认识,知识增长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可以走得更远。B. “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深邃复杂的思考”,意在说明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C. 只要大多数国民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建立起对阅读的信仰,我们就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D. 钱穆先生说“培养情趣,提高境界,能遵循此八个字来读,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进入一个新境界”,意在说明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愉悦是人生最美丽的境遇和欢乐,我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是因为阅读可以带给人愉悦,缺了阅读,人生之路几乎不可能走好。B. 阅读带给人以愉悦,一个人愉快且喜悦就是幸福的,与他背直、背弯、年轻、年老、有钱、无钱没有关系。C. 阅读使人能够在心智上成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有德有识的人亲切地交谈,从而培育宽容的德性。D. 阅读就是培养人对内心和灵魂的反省能力和对社会和自然的感悟能力,而矜持、高贵、书卷气、儒雅感,也是阅读带给我们的不经意的次要的“产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吴冠中【注】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的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已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11)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12)醒来,枕边一片湿。(有删改)【注】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B. 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待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C. “我”出生贫寒,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因此住旅店时不愿父亲花钱换好房间,读书时为缴学费使家人困窘而心酸哭泣。D. 读小学时考到全班第一,“我”高兴而且兴奋;父亲却冷静地询问同学朱自道的排名情况,可见父亲虽然心里高兴,却还有一些谨慎。5.第(11)段中所表现的感情较为复杂。本段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6.本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满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周有光:不许批评的真理,是伪真理!马国川:现在学术作假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即使是名牌大学,对于教授抄袭事件也装聋作哑,既不进行调查,也不回应。您怎么看待?周有光:我看到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告诉我,学术抄袭、教授造假,是大学的“官僚化”的一个派生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官员读博成为新风气,他们为了一个学位头衔大批进入大学,创造了“在职博士生”这个怪现象。官员有时间读书写论文吗?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抄的或者别人替他们写的,当然是虚假的。这样就产生了大批没有知识的博士和空头教授。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呢?我想,办法就是“非官僚化”。上海一个教授告诉我,大学有两种假教授,一种是“真的假教授”,交一笔钱,大学给你一个客座教授之类的聘书;还有一种是“假的真教授”。一个系升格为学院,来了一个院长两个副院长,一定是教授,其实不学无术,把教育的尊严和威信一扫而光。至于名牌大学的教授抄袭,我们要研究整个现象。名牌大学面对抄袭事件装聋作哑,是非常不正常的。马国川:假文凭泛滥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例如最近的唐骏假文凭事件,就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会假文凭泛滥?周有光:唐骏是我的老乡,常州人,还有一个糟糕的事,我是常州中学的毕业生,他也是常州中学毕业的,只是前后差了几十年。报纸上说,唐骏到常州中学去演讲,虽然文凭是假的,可是本地人还很拥护他。可见今天的风气是坏得不得了了。学问和管理能力是两码事。有的人有管理能力,能办事,可是不能搞学问;有的人有做学问的天赋,可是不能搞管理。唐骏这个人有管理能力,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制度之下,有了社会地位还要一个文凭。怎么办?只有造假了。后来报纸上不是登了吗?只要给多少钱,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就给一个硕士或博士学位。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假文凭泛滥?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假文凭。我们今天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文凭越高越发达,当然假文凭就出来了。马国川: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您认为原因是什么?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周有光:我想,对于第一个问题,唐代大学问家韩愈早已答复了。韩愈在文章里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很重要,马叫是表示意思的,你不懂它,怎么能做伯乐呢?“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答复非常好,用不着我来回答了。我看到一些杂志上有些小评论说,不随风倒就不可能做“大师”。当然这是笑话,“随风倒”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师”呢!不过是御用文人罢了。没有独立思想怎么能成为大师呢?还有,要出“大师”还有许多条件。比如,鲁迅是连领袖都推崇的大师,可是假如他多活二十年,他还能做大师吗?蔡元培提出来八个字“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所以他造就了一个好的北京大学。国外都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好大学没有一个不是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假如大学继续官僚化,就不可能有学术自由、大学自治。马国川:社会科学的发达与否,决定了能否培养出真正的大师。但有人批评说,中国现在社会科学中玄学和形而上学盛行。那么,如何克服社会科学中的玄学与形而上学问题呢?周有光:这个问题很重要。人类的思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神学思维,神学思维都是迷信;第二个阶段叫玄学思维,玄学思维是信仰;第三个阶段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讲究实证。三种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从科学角度来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属于科学思维,意识形态属于玄学思维,是两个阶段的两种不同思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科学,把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截然分开,这是错误的。按照今天世界的常识来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实证。什么叫实证呢?实证就是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叫真理呢?在不断地被批判被否定当中能站得住,那才是真理。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意识形态是不许批评的,意识形态是用来信仰的,所以意识形态不能跟社会科学混起来讲。要恢复社会科学的本来面目,就要提倡民主。民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明,也不是它的专利品。民主是三千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积累,现在还在一步步渐进。今天我们要重新建设中国,从五四开始,回归五四,学习民主。(选自财经,xx年10月,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周有光认为大学有两种假教授,一种是“真的假教授”,一种是“假的真教授”,这种现象把教育的尊严和威信一扫而光。B. 唐骏到常州中学去演讲,虽然文凭是假的,可是本地人还很拥护他,周有光藉此证明今天的风气坏得不得了。C. 周有光认为蔡元培造就了一个好的北京大学,它与世界上的好大学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学术自由,学校自治”。D. 民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明,也不是它的专利品,民主是三千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积累,我们国家的新建设也需要民主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学术抄袭、教授造假,是大学“官僚化”的一个派生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非官僚化”,让官员读博成为新风气。B. 周有光认为假文凭泛滥和个人素质无关,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假文凭。我们今天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文凭越高越发达。C. 周有光认为中国出不来大师的原因,有社会无识才的“伯乐”、人没有独立的思想、大学中没有学术自由、“官僚化”和中国现在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混淆等因素。D. 只有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截然分开以及批评社会科学,不批评意识形态,才能克服社会科学中的玄学与形而上学问题。E. 要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分开来,意识形态是用来信仰的,社会科学须发扬民主,讲究实证。9.在访谈中,周有光主要批判了当今中国哪两方面的问题?(5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满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陈康伯,字长卿,信之弋阳人。康伯幼有学行。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累迁太学正,丁内艰。建炎末,为敕令删定官,寻通判衢州,摄郡事。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累迁户部司勋郎中。康伯与秦桧太学有旧,桧当国,康伯在郎省五年,泊然无求,不偷合。桧死,起知汉州,将出峡,召对,除吏部侍郎。康伯首请节用宽民,凡州县取民无艺,许监司互察,台谏弹劾。寻兼礼、户部。乞约岁用,会所入,储什之一二备水旱。奏上,议竟不决。除吏部尚书,宰臣拟用“权尚书”出命,高宗顾曰:“朕且大用,何权为?”绍兴九年三月,拜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五月,金遣使贺天申节,出嫚言,求淮、汉地。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独具舟迎家入浙,且下令临安诸城门扃鐍率迟常时,人恃以安。敌迫江上,召杨存中至内殿议之,因命就康伯议。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上闻之已自宽。翌日,入奏曰:“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进封信国公,礼遇殊渥,但呼丞相而不名。康伯自建康扈从回,即以病祈去位,不允。明年,改元隆兴,请益坚,遂以太保、观文殿大学士、福国公判信州。上慰劳甚勤,且曰:“有宣召,慎勿辞。”宰执即府饯别,百官班送都门外。二年八月,起判绍兴府,且令赴阙奏事,复辞。未几,召陪郊祀。时北兵再犯淮甸,人情惊骇,皆望康伯复相。上出手札,遣使即家居召之。未出里门,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亲故谓康伯实病,宜辞,康伯曰:“不然。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道闻边遽,兼程以进,至阙下,诏子安节、婿文好谦掖以见,减拜赐坐。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乾道元年正月上辛薨,年六十有九。赠太师,谥文恭。 (节选自宋史陈康伯传)注:扃(jin)关门;鐍(ju):上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B. 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C. 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D. 间日一会朝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非大事不署敌师退寻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余一奏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丁艰即丁忧。“丁内艰”,指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B.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C. “赴阙”,阙 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即宫阙,用来借指朝廷。赴阙就是入朝陛见皇帝。D.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陈康伯是信州弋阳人,从小就有学识品行,与秦桧在太学就有交情,秦桧掌握大权的时候,他从来不去求他,迎合他。B. 陈康伯历仕两朝,德高望重,孝宗皇帝对他礼节待遇十分优厚,封信国公,从来只称他为丞相而不直呼他的姓名。C. 金兵侵犯庐州,王权失败,国内外震惊,朝中很多大臣遣散家属准备躲避,只有陈康伯反而准备船只接家属到浙江。D. 陈康伯任吏部侍郎时,请求节约用度,宽待百姓,对于那些向百姓摊派收取没有限度的州县,允许监司互相监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盗发白马原,康伯督州兵济王师进讨,克之。(2)吾大臣也,今国家危,当舆疾就道,幸上哀而归之尔。(二)名篇名句默写(满分5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描绘箫声这一音乐形象的两句是“_,_。”(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从而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3)在马说中,韩愈同情那些不遇伯乐而辱没在仆役手中的千里马最后只能落得“_”的结局。(三)古代诗歌阅读(满分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张孝祥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注】槎(ch):木筏。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B. “后日相思”两句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天涯海角,运用的是虚写手法。C. “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D. 下片首句是对朋友的嘱托,是希望他上任之后切勿佩戴明珠翠羽,不要注重打扮。E.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16.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央多次出台反腐倡廉文件,三令五申,严禁收受贿赂,可是有些人不顾中央的谆谆告诫,依然顶风违纪,不肯收手。园林建成后,近处的亭阁台榭与远处的竹林草坪水乳交融,各处的雕刻、碑石、小桥、流水,也无不与园林整体风格相谐调。这场全民性的自发地捍卫经典作品、呵护民族历史的行动令人欣慰,这表明中国人再也不复当年的浑浑噩噩、麻木冷漠。尽管安格尔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自认为是一位承继大卫传统的历史画家,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最伟大的遗产是肖像画。“喜得龙”曾是路人皆知的服装品牌,但是在电商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它未能与时俱进,最终破产了,真是令人遗憾。有些人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所谓的“创新”,或把歌词改得面目全非,或用夸张的动作引人发笑,这实在是对经典的践踏。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xx食品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速食面含有食用色素、防腐剂等物质对人体有导致消化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的危害。B. 能否核查出贫困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扶不准、挪用等问题,关键在于第三方监督制度的落实要到位。C. 李保国同志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行动彰显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D. 中国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南海问题产生后的几十年里始终保持极大克制,从未主动挑起争端。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B. 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C. 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北京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D.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18字。(6分)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_,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_ ,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_ ,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_ 。_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一场新书发布会上,“朦胧诗鼻祖”、老诗人食指认为余秀华作为从农村出来的诗人,从来不提农民生活的痛苦、对小康生活的向往,不考虑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只向往喝喝咖啡、聊聊天、看看书,评论界不应该把她捧红。针对食指的批评, 四天里,余秀华通过不同方式至少回应了六次。最近的一次是1月16日,余秀华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了博文兼致食指,不是谁都有说真话的能力,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地对食指进行了多角度反驳和多轮次反击。一些诗人、作家,也参与到了这场争论中。有人认为食指对余秀华的批评,并非不值一提;有人倾斜于余秀华;还有人认为食指、余秀华之争,撇开那些愤激之语和观众的口水,就他们争论的行为而言,倒真的有助于让诗歌、让文化重回舆论场对食指、余秀华之争,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答案1.C2.D3.C4.A5.对理想的执著。为了实现自己的美术梦想,甘愿在困苦中挣扎,寻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对父母的爱与愧疚。热爱父母,不希望父母担忧,却最终未听父亲劝告,毅然走上美术道路,对未能实现父亲的愿望心存愧疚。 对人生难以预料的感叹。多年后回顾人生经历,对人生幸与不幸难以确定,充满感慨。6.“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 “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7.A8.CE9.批判了学术上的“假”:大学官僚化带来的学术抄袭与文凭作假,名牌大学对抄袭事件装聋作哑;社会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假文凭盛行。批判了认知上的“混”: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混起来讲。10.A11.A12.C13.(1)盗贼在白马原起事,陈康伯监督州兵援助官军进攻讨伐,战胜了盗贼。(2)我是个大臣,现在国家危难,应当带病乘车上路,希望皇上哀怜我而让我回来罢了。14. (1)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骈死于槽枥之间15.CD16.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17.A18.D19.C20. 商品如果没有配备产品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的文字需要非常准确(严谨) “可是关注产品说明书质量问题的却很少”或者(可是关注产品说明书的却很少)21. 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建立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22.范文。参照: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给分余秀华招谁惹谁了?近几天,余秀华又在全国出名了,不过这次出名却是一个名叫食指的诗人对她的批评。诗人食指在一场新书发布会上,说余秀华作为从农村出来的诗人,从来不提农民生活的痛苦、对小康生活的向往,不考虑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只向往喝喝咖啡,评论界不应该把她捧红。余秀华则发布博客文章兼致食指,不是谁都有说真话的能力进行回应。因为这一句话,让余秀华红遍全中国。大大小小的诗人们都知道余秀华的存在。正是由于余秀华言出即行,让她火遍了中国。一个脑瘫农民女诗人,如果屈服于生活,也许她将憋屈的在一个叫横店的村子里默默无闻的生活,然后死亡。是什么拯救了余秀华,毫无疑问是诗歌。 余秀华的诗歌,浸透了诗人浓郁的乡村情结,质朴的泥土气息,压抑的内心呐喊。作为一个长期生活于底层的穷困的余秀华,面对种种的不如意,却又无能为力,于是在诗歌中她歇斯底理的诉说,代表了一大部分的心理世界。敢于诉说,执于追求,成就余秀华。成名之名,物质上的翻身又让她婚姻得以解脱。食指是谁?又有何勇气指责余秀华?我在网上查了下,原来是朦胧诗鼻祖,以一个体格正常的老诗人却靠此等批评余秀华让自己出了名。显得恶俗至极。 其实我们更应赞扬余秀华,对食指之流人物唾弃远离。毕竟,每个人都有一片生活的天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也是诗歌的一部分。愿余秀华不要在乎别人的评判,保持诗歌的原生态,期待乡音不改,繁华依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