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六)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787834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六)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六)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六)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卷(六)(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环境污染ABCD解析:该图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的活动。该社会阶段人们开垦土地,破坏森林、草原,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答案:1.C2.AAPI是指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34题。3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A晴朗无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4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解析:第3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4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高。答案:3.A4.B下图示意我国地理位置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56题。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C丙 D丁6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5题,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本区气候干旱(季节性河流),夏季蒸发旺盛,最容易出现盐渍化现象。第6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乙地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丙、丁地位于下游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并退化,产生荒漠化,故C正确。答案:5.D6.C绿色GDP正成为当前人们热门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据此完成78题。7从根本上说,要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就必须()A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加强科学管理8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关税的降低,一些国家纷纷设置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对此,我们应该()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提高关税A BC D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说,要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必须降低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故答案选B项。第8题,我们应该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破除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因此正确,故答案选A。答案:7.B8.A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完成910题。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 km2年降水量/ 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单产/(万千克公顷1)粮食总产量/亿千克197519%3334203810%1.231.025199512%4783504235%0.90.9759.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10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寒潮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D光照条件差解析:第9题,从表中可知森林减少,耕地增多,降水减小,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第10题,从含沙量增大可知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答案:9.B10.B11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A北方的退耕还草B湖区的混合放养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解析: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属于生态农业。答案:D沙柳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沙柳造纸产业链图。读图,完成1213题。12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A吸烟滞尘 B防风固沙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13造纸产业链条()A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解析:第12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因此种植沙柳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B项正确。第13题,造纸产业链条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沙柳的种植,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D项正确。造纸产业的原料来源是平茬后的柳条,不会造成植被的大规模破坏,反而能推动沙柳的种植,A项错误。图中显示“回收98%”,B项错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为了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而非生产重点,C项错误。答案:12.B13.D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人均能耗不断下降人口增长明显变快万亿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A BC D15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加快产生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A BC D解析:第14题,我国人口增长呈减缓趋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第15题,加快产业升级应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应该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答案:14.B15.D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2015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下图示意河套平原部分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解析:(1)环境污染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乌梁素海污染严重,一方面是农田退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另一方面是乌梁素海自身的自净能力较差。(2)环境污染的治理,主要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强污染净化能力、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答案:(1)河套灌溉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青海省柴达木地区计划每年投入10亿元,打造绿色循环经济试验区,未来,柴达木地区将成为青海省发展的新坐标。自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设立以来,循环经济逐渐成为青海省发展的新亮点。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铝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材料二下图为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1)分析材料二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2)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3)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1)循环产业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又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2)由图文材料可知,该试验区的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适合大规模整体开发;土地面积大;不利条件是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3)柴达木盆地面临土地荒漠化问题,可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牧区的生活用能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答案:(1)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2)有利条件: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适合大规模整体开发;土地面积大。不利条件: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3)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牧区的生活用能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