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困难民众救助工作制度.doc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787229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困难民众救助工作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乡困难民众救助工作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乡困难民众救助工作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 X XYOUR LOGOYour company name城乡困难民众救助工作制度姓名:XXX部 门:XX部城乡困难民众救助工作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全县社会救助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城乡贫困居民的临时生活困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临时性生活困难救助制度的通知(湘政办发2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长政发5号)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制度,是指政府对由于临时性、突发性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较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的制度。第三条临时救助制度遵循及时、高效、公开、公正原则,侧重于临时性、救急性和补充性。第四条县民政局是临时救助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临时救助政策的制定、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救助资金的管理发放及其他日常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落实临时救助所需资金,并进行绩效评价,县审计、财政、监察局负责对临时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管理使用进行审计监督。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各自职责范围负责临时救助的相关工作。第五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具有本县常住户籍的城乡困难居民家庭,可以申请临时救助:(一)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重点是低保边缘家庭。(二)虽然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仍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三)县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第六条因流域性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以及较大范围遭遇环境污染、破坏性灾害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社会性灾害的救助,依照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处理。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救助:(一)因打架斗殴、交通肇事、酗酒、赌博、自杀、自伤、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二)家庭成员有就业能力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就业,不自食其力的。(三)有赡(扶、抚)养能力的义务人未依法履行赡(扶、抚)养义务的。(四)参与或从事政策和法律明令禁止的活动的,或受到处罚导致生活困难的。(五)不按要求提供申请资料,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或无理取闹、谩骂、侮辱、威胁工作人员的。(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第八条临时救助实行分类分档救助,具体办法和救助限额由县人民政府制定。第九条临时救助原则上不重复,同一家庭一年只救助一次。特殊情况,由乡镇、街道民政办报县民政局,再由县民政局报县人民政府主管领导审核审批后可给予二次临时救助。第十条申请审批程序(一)申请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通过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办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县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样表附后),并出具以下证明材料:1.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2.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低保证或低收入核定证明、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致困原因证明等;4.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接到临时救助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核实、群众评议等工作,将申报材料报乡镇、街道民政办审核。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其不予救助的理由。(三)乡镇、街道民政办在接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上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审核工作。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将申报材料报县民政局审批;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其不予救助的理由。县民政局在接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材料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复核、审批工作。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签出审批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其不予救助的理由。(四)审批结果在申请对象所在村(社区)张榜公示3天,接受群众监督。(五)对张榜公示后无异议的,由审批机关在公示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银行或直接向申请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特别情况下审批机关可以即时向对象发放现金。公示有异议的,由乡镇、街道民政办补充调查。县民政局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机关直接发放小额临时救济金。小额临时救济金的具体标准由县人民政府确定。第十一条临时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县民政局设立临时救助资金发放专户,用于办理临时救助资金的核拨和支付等业务,并同时建立临时救助资金发放台账。第十二条县民政局应建立临时救助对象审批材料、资金台账、发放名册等工作档案。第十三条申请临时救助的对象应自觉接受民政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家庭收入等相关情况。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临时救助的,由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追回救助款,并取消其一年内再次申请临时救助的资格。第十四条临时救助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监督,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 7 页 共 7 页THANKS谢谢您的阅览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