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86914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人记事类文章常识性阅读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1.写人记事文章常见线索:事物。人物。事件。情感。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利于读者了解事情发展过程,整体把握行文脉络。(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有利于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3.语言特色:(写景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叙事简洁凝练、朴实自然;议论简洁凝练、精辟深刻),答题套路:(1)这篇文章(段落)语言简洁凝练、朴实自然。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等词句就将“”的情感寓于简洁凝练、朴实自然的叙述之中。(2)这篇文章(段落)语言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等词句就将“”的情感寓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的描写之中。(3)这篇文章(段落)语言从表达方式来说属于议论和抒情,揭示主旨简洁凝练、精辟深刻。,4.写作手法及作用:(托物言志(即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寓理于事、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1)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助对某物的描写,形象生动的表达了的情感,意蕴含蓄,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这篇文章采用了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作者将和对比,突出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这篇文章采用讽刺手法,作者借助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更具辛辣幽默的讽刺效果。(4)这篇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作者为了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前文对该物先作有意的贬抑,这样前后文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有利于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5)这篇文章采用了巧设悬念的表现手法,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不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更有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5.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将比作,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想表达了作者;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对偶: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更好地强调了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6.赏析句段: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表达作用,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阐明什么样的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如果是环境描写,还要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用。总之,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体现对文本的理解。,7.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总结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过渡(承上启下)。附:特殊段落作用分析:(1)首节:点题;引起下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线索等。(2)中节:内容方面作用:写了什么?结构方面作用:过渡(1.承接上文2.引起下文3.承上启下)(3)尾节:画龙点睛;2.深化中心,升华感情;启示读者思考。,8.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交代环境,渲染气氛;(2)推动情节发展;(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性格);(4)突出、深化主题。,10.常见标题分析类型:(1)“物件型标题”作用:交代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情感的寄托。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兴趣。如七根火柴(2)“人物型标题”作用:可能是交代主人公,可能是交代线索人物。(要分辨)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兴趣。如我的爸爸我的叔叔于勒(3)“人物特征型标题”交代线索;情感寄托。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兴趣。背影(4)“事件型标题”作用:概括全文中心事件;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5)“修辞类标题”作用:从修辞角度分析;暗示人物性格或品质特征。变色龙丰碑等。,11.议论抒情表达方式作用分析:(1)开头: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暗示全文感情线索。(2)结尾:首尾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化中心,升华感情;画龙点睛,突出中心。,12.详略问题:答:这个材料之所以详写,是因为它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13.记叙文结尾常引用诗歌结尾,有何作用?答:揭示中心,深化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富有诗意。,14.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答题套路:(1)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必须正确)。(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5)切记:不要超字数。,15.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对主人公起侧面烘托作用;增强故事真实性;便于叙事,便于抒情等。第二人称如下两种情况(选一):有很强的针对性,增强批判性;缩短主客体感情距离,增强亲切感,便于抒情。第三人称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自由灵活,写人记事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