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5449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内能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54分20分)11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滴一滴红墨水,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12水的比热容值是4.210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3摩擦生热的实质是用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人坐在火炉旁被烤热,这是用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14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15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1,比热容之比是32,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三、探究实验与计算题(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1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会看到棉花,此实验说明,对物体,物体的 17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力。18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分别放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并分别用相同的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实验步骤如下:(1)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观察甲、乙两杯中的温度计,发现甲杯中水的温度比乙杯煤油的温度;(填“高”或“低”)(2)若要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相同,要停止对杯加热,对另一杯继续加热;(填“甲”或“乙”)(3)实验表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4)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这个物理量。19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她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比较(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2)分别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3002030122水150203063煤油300203064煤油3002025320在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小明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给它们加热,并记录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min01234567水的温度/2022242628303234煤油的温度/2024283236404448(1)小明给水和煤油加热,选用两个同样的“热得快”的目的是什么?;(2)两种液体相比较,温度升高比较快的是;(3)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升温不同的原因是;(4)下图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其中表示的是水吸热升温情况。21质量是100g的铝块,温度从90降到30时,铝块放出了多少热量?22质量为500g的某种液体,当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80时,吸收的热量是1.26105J,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11参考答案:间隙;温度12参考答案:J/(kg);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13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摩擦生热的实质是用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冬天,人坐在火炉旁被烤热,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参考答案:做功;热传递。14解析:根据Qcmt可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参考答案:3215解析:根据Qcmt可知,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1,比热容之比是32,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参考答案:1316参考答案:燃烧;做功;内能。17参考答案:引。18参考答案:(1)低;(2)乙;(3)不相等;(4)比热容。19参考答案:(1)1、3,(2)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20参考答案:(1)使被加热物质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煤油;(3)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不同;(4)B21解析:Q放c铝mt0.88103J/(kg)0.1kg(9030)5 280 J参考答案:5280J22解析:c4.2103J/(kg)参考答案:4.2103J/(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