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2 人美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45308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2 人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2 人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2 人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光线对形体明暗的影响,了解明暗变化规律,理解素描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价值。掌握立体表现的方法,能够运用明暗调子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实物演示的方法,认识光线和明暗的关系,了解形体与明暗变化的规律。通过教师示范和分步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立体表现的绘画技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学习感受形体和明暗传达出的美感。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明暗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学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产生的美感以及如何运用明暗规律表现立体的若干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有意图地探究表现明暗和空间的美术语言,选择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创作方法,表现自己喜爱的对象,并试着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运用明暗表现的方式,将形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符合新知识建构的规律,所以学习本课对培养学生的立体意识和空间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课程包括对光线与明暗关系的理解,黑白灰调子的独特美感,明暗与立体的一些表现方法等。学习本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欣赏水平。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光源、固有色和体面关系对明暗表现的影响。2、了解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能运用明暗规律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教学难点:运用明暗的表现手法,艺术地表达出自己对被画物的情感。教具准备:石膏模型数个、范画、素描工具等。学具准备:写生物品、素描工具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导入】一、欣赏导入:(课件展示几组明暗关系和线描作品)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些作品,看它们在视觉上有什么不同?(立体的、平面的)素描虽然是一种单色绘画,没有丰富的色彩,但是,能够带给我们逼真立体的感觉。它是怎样体现出立体感的呢?(板书: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讲授】二、探究新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1、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是怎样产生的。(解决方法: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我们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我们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2、影响物体明暗的因素(解决方法: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1)、物体受光角度的不同,明暗不同(2)、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明暗色调不同;(3)、物体本身的色彩、质地、肌理不同,明暗感觉不同;(4)、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讲授】三、观察体会: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1、观察石膏球体,当光线照射的它时,会发现什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三大面、五调子:亮面(直接受光面),灰面(侧面受光面),暗面(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活动】四、主动参与:课件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2、起稿,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圆柱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图例分析:“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的变化。其规律是:用力越轻,颜色越浅;用力越重,颜色越深。排线形成的层数越少,颜色越浅;层数越多,颜色越深。(课件展示)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我们应该顺着明暗交界线,分别向暗面、灰面进行刻画。上调子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使用调子。比如:用竖线、横线、点状等笔法进行刻画。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课件展示)5、欣赏几幅作品,看看它们都用的什么方法来表现明暗的。(课件展示)【练习】五、学生实践: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注意把握以下问题: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明暗交界线不准;投影不准;排线问题;反光太亮。【活动】六、欣赏讲评: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把学生作品摆到前面,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从学生作业中选出质量较高与较差的作讨论评讲。肯定作业中的优点,同时启发学生,指出缺点与改正方法。【讲授】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