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 第12讲 几何问题探究-其它类型问题教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44606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 第12讲 几何问题探究-其它类型问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数学 第12讲 几何问题探究-其它类型问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数学 第12讲 几何问题探究-其它类型问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何问题探究其它类型问题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似三角形的综合;三角函数;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图形相似的证明方法;教学重点能够灵活的运用图形的性质去证明与三角函数、角等相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相似、旋转、全等证明方法探究与三角函数、角等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几何在初中数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图形与几何的探究问题占到20%到30%的比重。主要考查了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借助图形的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相似变换)进行线段和角的一些相关问题的探讨,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所学几何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决几何综合问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探究综合问题。注重对基本模型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二、复习预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1.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注: 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一定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注:相似三角形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用来计算周长、边长等三、知识讲解考点1 两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数量关系的猜想中,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情况较多,有时也出现证明两条线段的倍数关系,如AB=2CD或AB=CD等。在证明两条线短相等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也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证明两条线段的倍分关系时,利用构造基本图形模型证明,具体情况如下: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或直角三角形证明a=b;2.利用等腰三角形证明a=b;3.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证明a=b等;考点2 两条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位置关系猜想中,两条线段是垂直关系还是平行关系一目了然,关键是如何证明,方法如下:1.在证明垂直关系时,由垂直定义,即两条线段相交,所夹的角是90,一般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角度进行证明;2.在证明两条线段平行时,大多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即可;总之证明位置关系,需要根据图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有时利用相似。在解答时,根据具体的题目条件,分解出基本图形,灵活掌握并选择方法证明。考点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法:三个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考点4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及关系四、例题精析例1 如图1,ABC中,AB=AC,点D在BA的延长线上,点E在BC上,DE=DC,点F是DE与AC的交点,且DF=FE;(1)图1中是否存在与BDE相等的角?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证BE=EC;(3)若将“点D在BA的延长线上,点E在BC上”和“点F是DE与AC的交点,且DF=FE”分别改为“点D在AB上,点E在CB的延长线上”和“点F是ED的延长线与AC的交点,且DF=kFE”,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当AB=1,ABC=a时,求BE的长(用含k、a的式子表示);例2已知:如图1所示,RtABC与RtADE中,ACB=AED=90,AC=k BC,AE=k DE,点O为线段BD的中点,探索COE、AD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说明:如果你反复探索没有解决问题,可以选取(1)和(2)中的条件,选(1)中的条件完成解答满分为7分;选(2)中的条件完成解答满分为4分。(1) 点E在CA延长线上(图2);(2) K=1,点E在CA延长线上(图3);例3如图1,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F与A、C不重合),以CF为一边在等腰直角三角形外作正方形CDEF,连接BF、AD(1)猜想图1中线段BF、AD的数量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将图1中的正方形CDEF,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2、图3的情形图2中BF交AC于点H,交AD于点O,请你判断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2)将原题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改为直角三角形ABC,ACB=90,正方形CDEF改为矩形CDEF,如图4,且AC=4,BC=3,CD=,CF=1,BF交AC于点H,交AD于点O,连接BD、AF,求BD2+AF2的值例4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将C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1OD1,旋转角为(090),连接AC1、BD1,AC1与BD1交于点P;(1)如图1,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求证AOC1BOD1;请直接写出AC1 与BD1的位置关系;(2)如图2,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C=5,BD=7,设AC1=k BD1;判断AC1与BD1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并求出k的值;(3) 如图3,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5,BD=10,连接DD1,设AC1=kBD1;请直接写出k的值和AC12+(kDD1)2的值;课程小结本节课主要针对与三角函数相关问题、与角相关等几何问题进行了探究。若遇到与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只需将所研究的角放入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角确定相应的三角函数表示;若遇到与角相关问题时,只需通过全等变换或是相似变换得出角的结论,有时也需注意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几何问题的探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注重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积累基本型是重中之重。例1【规范解答】(1)DCA=BDE;证明:AB=AC,DC=DE,ABC=ACB,DEC=DCE,BDE=DECDBC=DCEACB=DCA(2)过点E作EGAC,交AB于点G,如图1,则有DAC=DGE,在DCA和EDG中,DCAEDG(AAS)DA=EG,CA=DG,DG=AB,DA=BGAFEG,DF=EF,DA=AG,AG=BG,EGAC,BE=EC.(3)过点E作EGAC,交AB的延长线于点G,如图2,AB=AC,DC=DE,ABC=ACB,DEC=DCE,BDE=DBCDEC=ACBDCE=DCAACEG,DAC=DGE,在DCA和EDG中,DCAEDG(AAS)DA=EG,CA=DG,DG=AB=1,AFEG,ADFGDE,DF=kFE,DE=EFDF=(1k)EF,AD=,GE=AD=过点A作AHBC,垂足为H,如图2,AB=AC,AHBC,BH=CH,BC=2BH,AB=1,ABC=,BH=ABcosABH=cosBC=2cos,ACEG,ABCGBE,BE=,BE的长为【总结与反思】(1)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就可解决问题;(2)过点E作EGAC,交AB于点G,如图1,要证BE=CE,只需证BG=AG,由DF=FE可证到DA=AG,只需证到DA=BG即DG=AB,也即DG=AC即可;只需证明DCAEDG即可解决问题;(3)过点A作AHBC,垂足为H,如图2,可求出BC=2cos;过点E作EGAC,交AB的延长线于点G,易证DCAEDG,则有DA=EG,CA=DG=1;易证ADFGDE,则有;由DF=kFE可得DE=EFDF=(1k)EF;从而可以求得AD=,即GE=;易证ABCGBE,则有,从而可以求出BE例2【规范解答】证明:如图1,取AD、AB中点M、N,连接EM、MO、ON、CN,AD与EO相交于点F,则:EM=DM=MA,CN=AN=BN,AME=2ADE,ANC=2ABC,O为BD中点OM=AN=CN,OMAN,ON=AM=EM,ONAD,四边形ANOM为平行四边形,AMO=ANO,AFE=NOE,ACB=AED=90,AC=kBC,AE=kDE,RtABCRtADE,ADE=ABC,AME=ANC,EMO=ONC,EMOONC,NOC=MEO,AFE=AME+MEONOE=COE+NOC,COE=AME,COE=2ADE,选择条件(1)证明:延长EO交CB的延长线于点F,ACB=AED=90,EDCF,DEO=F,EDO=FBOO为BD中点,DO=BO,EDOFBO,ED=FB,EO=FO,ACB=90,CO=OF=EOF=OCF,COE=F+OCF=2F,AC=kBC,AE=kDE,CE=AC+AE,CF=BC+BF,EA:CE=ED:CF=1:(K+1),ACB=AED=90,EADCEF,ADE=F,COE=2ADE选择条件(2)证明:延长EO交CB的延长线于点FACB=AED=90AE=DE,EDCF,ADE=45,DEO=F,EDO=FBOO为BD中点,DO=BO,EDOFBO,ED=FB,EO=FO,AC=BC,AE=DE,CE=CFCOEF,COE=90,COE=2ADE【总结与反思】(1)取AD、AB中点M、N,连接EM、MO、ON、CN,AD与EO相交于点F,先证明RtABCRtADE,然后证明EMOONC即可证明;(2)延长EO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EDOFBO,ED=FB,EO=FO,由AC=BC,AE=DE,可得CE=CF,从而COEF,可得COE=90,可得COE=2ADE例3【规范解答】解:(1)BF=AD,BFAD;BF=AD,BFAD仍然成立,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CD=CF,FCD=90,ACB+ACF=FCD+ACF,即BCF=ACD,在BCF和ACD中,BCFACD(SAS),BF=AD,CBF=CAD,又BHC=AHO,CBH+BHC=90,CAD+AHO=90,AOH=90,BFAD;(2)证明:连接DF,四边形CDEF是矩形,FCD=90,又ACB=90,ACB=FCD,ACB+ACF=FCD+ACF,即BCF=ACD,AC=4,BC=3,CD=,CF=1,BCFACD,CBF=CAD,又BHC=AHO,CBH+BHC=90,CAD+AHO=90,AOH=90,BFAD,BOD=AOB=90,BD2=OB2+OD2,AF2=OA2+OF2,AB2=OA2+OB2,DF2=OF2+OD2,BD2+AF2=OB2+OD2+OA2+OF2=AB2+DF2,在RtABC中,ACB=90,AC=4,BC=3,AB2=AC2+BC2=32+42=25,在RtFCD中,FCD=90,CD=,CF=1,BD2+AF2=【总结与反思】(1)证BCFACD推出CAD=FBC,BF=AD,即可得出结论;证BCFACD推出CAD=FBC,BF=AD,即可得出结论;(2)连接FD,根据(1)得出BOAD,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2=OB2+OD2,AF2=OA2+OF2,AB2=OA2+OB2,DF2=OF2+OD2,推出BD2+AF2=AB2+DF2,即可求出答案例4【规范解答】(1)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C=OA=OD=OB,ACBD,AOB=COD=90,C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1OD1,O C1=OC,O D1=OD,CO C1=DO D1,O C1=O D1,AO C1=BO D1=90+AOD1,在AO C1和BOD1中,AO C1BOD1(SAS);AC1BD1;(2)AC1BD1理由如下如图2,四边形ABCD是菱形,OC=OA=AC,OD=OB=BD,ACBD,AOB=COD=90,C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1OD1,O C1=OC,O D1=OD,CO C1=DO D1,O C1=OA,O D1=OB,AO C1=BO D1,AO C1BOD1,O AC1=OB D1,又AOB=90,O AB+ABP+OB D1=90,O AB+ABP+O AC1=90,APB=90AC1BD1;AO C1BOD1,=,k=;(3)如图3,与(2)一样可证明AO C1BOD1,=,k=;C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C1OD1,O D1=OD,而OD=OB,OD1=OB=OD,BDD1为直角三角形,在RtBDD1中,BD12+DD12=BD2=100,(2AC1)2+DD12=100,AC12+(kDD1)2=25【总结与反思】(1)如图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OC=OA=OD=OB,ACBD,则AOB=COD=9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O C1=OC,O D1=OD,CO C1=DO D1,则O C1=O D1,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AO C1=BO D1,然后证明AO C1BOD1;由AOB=90,则O AB+ABP+OB D1=90,所以O AB+ABP+O AC1=90,则APB=90所以AC1BD1;(2)如图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OC=OA=AC,OD=OB=BD,ACBD,则AOB=COD=9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O C1=OC,O D1=OD,CO C1=DO D1,则O C1=OA,O D1=OB,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AO C1=BO D1,加上,得到AO C1BOD1,得到O AC1=OB D1,由AOB=90得O AB+ABP+OB D1=90,则O AB+ABP+O AC1=90,则APB=90,所以AC1BD1;然后得到=,所以k=;(3)与(2)一样可证明AO C1BOD1,则=,所以k=;根据旋转的性质得O D1=O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OD=OB,则OD1=OB=OD,于是可判断BDD1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BD12+DD12=BD2=100,所以(2AC1)2+DD12=100,于是有AC12+(kDD1)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