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诗词五首练习 语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43325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诗词五首练习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诗词五首练习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诗词五首练习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1写作背景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时,心情是激愤而又抑郁的。“使至塞上”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边塞。泊秦淮是杜牧所作。秦淮河一带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无题是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时与恋人相识相恋而作的恋情诗。浣溪沙是晏殊所作。北宋前期,晏殊身为宰相,生活中的平静、优越使他的词作中即使有闲愁伤感也大都以豁然的态度化解了,这首词就是这时期晏殊这种词风的最佳代表。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密州所作。当时作者在政治上受挫,与胞弟子由已有七年没团聚,其抑郁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词中抒幻想而留恋人世,伤离别而处以达观,反映了作者由超脱尘世的思想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的过程。2古诗词考点链接描绘诗词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考查方式】(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句所展现的景象(或画面)。(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技法点拨】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现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答题格式】描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习题链接】见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课内精读”T7,浣溪沙水调歌头“课内精读”T6。01积累与运用1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征pn(蓬)xio(萧)关蜡炬(j)云鬓(bn) 殷勤(yn) 探看(kn)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使至塞上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维,其风格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泊秦淮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上看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3)无题的作者李商隐,晚唐(朝代)著名诗人。他的咏史诗多托古讽今,他的“无题”诗中也有寄寓政治内容之作。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无题中用双关语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后人常用来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美丽的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至塞上使:出使(2)单车欲问边 问:慰问,访问(3)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凋零(4)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蜡烛(5)夜吟应觉月光寒 吟:叹息(6)蓬山此去无多路 无多:没有多少(7)青鸟殷勤为探看 殷勤:频繁,反复探看:探寻5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一处)(1)归雁/入胡天(2)商女不知/亡国恨(3)相见时难/别亦难02课内精读(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详见本课“古诗词考点链接”】【示例】烽火台上,一道孤烟在广袤的沙漠中冲天而起;遥望天边,一轮又圆又大的落日在滚滚的黄河尽头徐徐归去。8.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经过居延要到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二)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完成下面题目。9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诗人故用曲笔,借歌女讽刺那些不理国事、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官僚豪绅,表现了诗人对世道人心、国家命运的忧愤。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首句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朦胧冷寂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第二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C尾句“犹唱”二字是以曲笔写深意,暗笑商女曲目不多,老是唱着那首玉树后庭花。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隐忧,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的写照。(解析:C.诗句借批评商女来批评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三)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下面题目。11“东风无力百花残”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描写了“东风”“百花”,营造了离别时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暮春衰残的景物映衬别离之情。12请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运用谐音双关,以“丝”谐“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1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B“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第一个“难”是困难的意思,第二个“难”是别离痛苦难受的意思。C颈联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悲凉,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D尾联与首联的“相见难”暗合。“青鸟殷勤为探看”写诗人化作鸟去探望心中的她,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解析:D.诗人是托神话中的青鸟去探望,赏析不恰当。)03拓展阅读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释】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携眼医前往扬州。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离职。14古诗很讲究炼字,请简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满”字写石阶上青苔之盛,侧面表现来人之少,烘托了气氛之冷清。15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并说说本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末句写“歌吹”,是以乐衬哀,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来反衬禅智寺的静寂落寞,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怀,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失落的心情。浣溪沙水调歌头01积累与运用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晏殊(yn)徘徊(pi hui)宫阙(qu)绮户(q) 婵娟(chn)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浣溪沙作者晏殊,是宋代婉约词派的开山之祖。(2)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他开创了宋代豪放派词风。3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晏殊的浣溪沙中表达惋惜和欣慰交织的情感并蕴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落花满地的小径(2)何似在人间何似:何如,怎么比得上(3)不应有恨恨:怨恨(4)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为何,为什么(5)千里共婵娟婵娟:形容月色明媚。这里指代明月5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一处)(1)无可奈何/花落去(2)明月/几时有(3)人有/悲欢离合02课内精读(一)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下面各题。6用散文式的语言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展现的画面。【详见本课“古诗词考点链接”】【示例】春末时节,词人在庭院中填词,一首新词作罢,一杯清酒入肚,不禁心生感慨: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而时光却一去不回了。7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词中“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是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B“花落去”既指芳春匆匆归去,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消逝的惋惜之情。其实,人生的盛衰起伏、生死聚散,也如同花开花落。C着一“独”字,点明题旨,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中暗含着对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感叹。D全词用语香艳,用词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情韵动人。(解析:D.说该词用语香艳不恰当。)(二)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下面题目。8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孤独、苦闷的心情。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0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随着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的加深,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03拓展阅读(一)阅读下列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各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是晏殊颇为自得的佳句,说说该句好在哪里。运用对偶(对仗)的修辞手法,工巧自然,浑然天成,抓住落花、归燕这些春末富有季节性的事物进行描述,细腻生动地表达了盛景难再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12浣溪沙和乌衣巷都描写了夕阳西斜燕子飞的情景,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前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时的惆怅,对年华易逝的感伤;后者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二)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画堂春寄子由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注释】这首词与水调歌头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13画堂春寄子由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弟弟团聚的心情,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诗人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诗人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诗人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