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精神卫生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7173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1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幼精神卫生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妇幼精神卫生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妇幼精神卫生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幼精神卫生,.,当前研究背景,一、疾病谱改变二、干预方法具有推广性和影响力1.把疾病筛查和核心服务包整合在常规基层卫生保健服务中2.降低成本、改善有效治疗药物的供给3.提供有效的、负担得起的社区保健与康复服务4.在中低收入国家,由受过培训的卫生保健人员提供具有询证医学基础的保健服务,从而提高儿童获得服务的服务的可及性5.培训卫生保健人员,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等内容,.,目标,2013年第六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1.把妇幼精神卫生纳入特定疾病规划2.把情感和精神卫生作为以家庭和卫生设施为基础的新母亲和婴儿产前与产后保健的一部分3.提供针对儿童的认知、感官运动和社会心理发育并促进儿童与父母之间健康关系的儿童期早期计划4.实施规划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5.引进或加强社区儿童保护网络和系统,保护儿童不受虐待,.,关于精神卫生的几个概念,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的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包括以下特征: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心情愉快3.自我意识良好4.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5.人际关系融洽6.适应能力良好,.,关于精神卫生的几个概念,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或称心理卫生问题。指心理与行为有功能上的障碍,无法表现适应性的功能。常常是一个人面临挫折或应激而产生的精神上的反应,只要问题或挫折解除,其障碍也会随之消失,一般持续时间短暂。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又称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最终符合现行诊断标准中的某类精神障碍的诊断。,.,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妇女精神卫生问题概况(一)女性主要精神问题和流行情况1.女性特有的孕产期是精神疾病发病的高危期主要精神疾病有:(1)孕期或(和)产后焦虑、抑郁情绪(2)产后抑郁症(3)产后精神病:80%发生在产后4周,.,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妇女精神卫生问题概况(一)女性主要精神问题和流行情况2.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相关的经前期紧张征和围绝经期综合征3.精神疾病在性别分布上有差异(1)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患病率女男(2)躯体化障碍、疼痛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患病率女男(3)中国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妇女精神卫生问题概况(二)如何提高对妇女的精神卫生服务水平1.加强妇女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妇女精神卫生素养(1)社会普及性教育和妇女社团活动普及女性心理健康知识(2)定期测评妇女心理,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3)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和接受信息能力,.,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妇女精神卫生问题概况(二)如何提高对妇女的精神卫生服务水平2.提高对妇女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强化精神卫生服务内容和能力(1)加强妇产科和妇女保健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对妇女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识别和干预能力(2)开展产后抑郁症预防,早期发现及干预(3)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和康复网络(4)针对妇女生命周期提供全面完善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青春期女性的社会心理特点1.月经(1)月经初潮的心理保护(2)痛经的心理保护痛经的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3)闭经的心理保护继发性闭经:月经初潮后,连续停经超过3个周期者为继发性闭经。闭经的影响因素: 生理:大量运动(运动员) 严重营养不良(厌食症) 药物 心理:常与精神应激有关(抑郁、焦虑、恐惧) 社会:环境剧烈改变(战争),.,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青春期女性的社会心理特点2.少女怀孕 悲伤、沮丧、有罪恶感、失去信心 引起睡眠、饮食和月经失调,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症 对性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如恶心、肮脏等等 容易导致对男性、爱情都产生认知错误 对未来的夫妻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不愿走出家门,很难融入社会,.,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1.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正常月经的女性在多数月经周期的行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特别是行经前1周,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躯体等方面的症状,日渐加重,行经前23天达高峰,直至月经来潮后一两天症状消失,较重者可迁延数日,查体无器质性改变。特点: (1)是青春期阶段女性的常见精神健康问题; (2)症状多样,轻重不一,大致分为躯体症状和精神行为改变两大类; (3)目前尚没有确切一致定义; (4)精神症状突出的可以诊断为“经前烦躁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前焦虑症”“经前恶劣心境”“晚黄体期焦虑症”。,.,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1.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主要症状:明显的情绪抑郁,感到没有希望,或自我不认同的想法;显著的焦虑症状,感到压力,十分紧张,或要崩溃的感觉;明显的情绪不稳定,如突然觉得悲伤,哭泣,或变得对拒绝特别敏感;持续的显著的愤怒,或容易激惹,人际冲突增加; 对日常活动如工作、学校、交友、爱好的兴趣减退; 自己主观感觉难以集中注意; 死气沉沉,容易虚弱,或明显缺乏精力; 食欲明显改变,过度进食或嗜食某种东西; 过度睡眠或失眠; 主观感觉到受打击或失去控制; 其他躯体症状,如乳房胀痛,头痛,关节或肌肉痛,一种膨胀的感觉,体重增加。,.,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三)保健要点1.加强知识教育(1)青春期生理知识(2)性知识(3)防范性侵犯知识,包括认识性侵危险性行为和对不同行为的处理(4)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则家长:学校:社会:,.,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三)保健要点2.营造共同成长的氛围(1)同伴(2)家长(3)学校(4)社会3.自我调整4.经前烦躁症的处理(1)非药物干预:改变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运动锻炼等(2)药物干预:抗抑郁药物等,.,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青春发育期女性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三)保健要点5.少女怀孕:提供性和避孕知识,自我节制教育,培养做决定的能力和社会技能,讨论人生选择和婚恋观念。培养预防性侵的意识和技能。辅导:(1)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接受、理解、肯定;(2)对其现况做全面评估:自身、同伴、家长、学校、社会(3)寻找和提供支持:同伴、家长、学校、社会(4)提供心理咨询技术,鼓励其积极面对,请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6.妇幼卫生工作者加强相关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识别对象及时转诊,.,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 社会心理特点1.性生活(1)女性多被动(2)无性生活后的不应期(3)性兴奋过程启动较慢(4)性兴奋点泛化,不局限于性器官(5)性兴奋易被压抑,.,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 社会心理特点2.性伴暴力(1)以前称为“家庭暴力”,现不局限;(2)不局限性别;(3)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4)重复受害风险高;(5)影响后代,暴力倾向风险增高。,.,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 社会心理特点3.怀孕与不孕(1)孕妇需要做相应的生活和心理调适;(2)不孕者有较多精神症状,焦虑和抑郁问题比较多,个性偏神经质和内向。,.,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 社会心理特点4.意外妊娠和终止妊娠(1)婚外妊娠心理压力要大于婚内意外妊娠(2)被强奸至孕心理创伤最大(3)终止妊娠的失落和担心,.,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 社会心理特点5.围产期(1)受产妇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影响(2)初产妇较经产妇情绪波动(3)产后角色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4)产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情绪不稳定(5)良好照顾和谐可降低抑郁症发生比例,.,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1.创伤后应激障碍(pose-traumaic stress disrder, PTSD)指经历严重创伤性事件后导致的情绪和行为异常。常见于遭受性侵犯、性伴暴力,被羞辱女性;亲人、配偶死亡,恶性婚外恋事件。核心症状:(1)创伤性再体验:患者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的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触景生情反应。(2)回避或麻木:长期或持续性强烈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选择性遗忘、失忆。(3)警觉性增高:过度警觉,惊跳反应,激惹性及焦虑(4)过度行为: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滥用药物行为(5)抑郁症状,.,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2.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是一组综合征,可以发生在各年龄段,育龄期患病率开始升高,常同时存在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1)隐匿性抑郁:以多种躯体症状、主观性不适主诉为突出症状。(2)必须是以显著性情绪低落,抑郁心境为基础。(3)抑郁心境、丧失兴趣和愉快感,精力下降和活动减小为核心症状。(4)症状至少持续两周以上,并使患者感到苦恼或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2.抑郁障碍类型:(1)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发作和缓解界限比较明显,症状相对比较重(2)恶劣心境(dysthymia):症状相对较轻,持续长达2年或更久(3)隐匿性抑郁:以大量的躯体症状为突出表现,情绪症状潜伏,.,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3.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以焦虑为主要临床常见精神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和恐惧症危险因素:(1)焦虑障碍家族史(2)儿童期或青春期焦虑障碍病史,包括严重害羞(3)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包括受虐待(4)女性(5)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3.焦虑障碍分类:(1)惊恐障碍(2)广泛性焦虑(3)恐惧症,.,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1)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急性焦虑障碍。患者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临床表现: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求助和回避抑郁症状,.,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2) 广泛性焦虑(general anxiety disorder,GAD)担忧、紧张、害怕,事事担心但与现实不相称;躯体症状,以疼痛、疲劳较为突出;运动性不安:搓手顿足、不停来回走动、无目的的小动作增多;敏感性增高,易激惹;常合并抑郁。,.,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3)恐惧症:患病率高,因恐惧而产生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回避状况。场所恐惧(agoraphobia)社交恐惧(social phobia)特定恐惧(specific phobia),.,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4.孕产妇精神卫生问题常见问题:(1)孕产期抑郁和焦虑(2)产后郁闷与产后抑郁症(3)精神病性障碍,.,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1)孕产期抑郁和焦虑危险因素:年轻与社会支持差意外怀孕既往怀孕次数多既往抑郁或焦虑障碍病史未婚先孕或婚姻冲突妊娠期间居丧贫血、孕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等躯体疾病孕期饮酒或使用某些药物,.,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2)产后郁闷与产后抑郁症定义:产后郁闷:患者在分娩后第一周出现情绪不稳定和轻度抑郁,易哭泣,焦虑,或愤怒、易激惹,在分娩后45天达到高峰,10天左右缓解,可有自限性,也叫产后恶劣心境。产后抑郁症: (postaprtum depression, PPD)是分娩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指产后1个月1年内出现的符合抑郁障碍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的抑郁发作。,.,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2)产后郁闷与产后抑郁症危险因素:抑郁障碍家族史或个人史既往产后抑郁病史对怀孕的矛盾心理婚姻问题近期生活事件妊娠期间居丧缺乏社会支持,.,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3)产后精神病(postperal psychosis):又称为产褥期伴发的精神及行为障碍,指伴发于产褥期的,产后6个月内出现的,不典型的抑郁、躁狂、分裂样症状等。特点:生物学因素比心理因素更重要预后较好可复发,.,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精神健康问题5.乳腺肿瘤或妇科肿瘤手术的创伤特点:(1)心理创伤影响更深(2)影响夫妻双方的关系从而给女性带来更大压力(3)部分患者出现性格改变,幼稚化行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三、育龄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三)保健要点1.主动学习怀孕和生育知识2.控制危险因素3.专业机构职责明确4.家庭和社会环境干预5.治疗抑郁症,.,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四、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社会心理特点1.对绝经的态度(1)多数比较消极(2)持积极态度者较少呈现不适症状2.对退休的态度(1)通常女性好于男性(2)主观性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四、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1.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绝经前后部分女性出现比较明显的雌激素撤退症状,情绪不稳定,严重者发展为更年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on)。主要危险因素:(1)雌激素分泌减少(2)躯体老化(3)家庭事务或家庭结构变化(4)心有余而力不足(5)严重血管舒缩症状和产后抑郁史、抑郁发作史女性出现抑郁障碍风险增加,.,第一节 妇女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四、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三)保健要点1.调整心态2.严重者对症处理3.关注有既往史者的高风险人群4.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5.同伴、家庭、社会建立支持网络,.,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儿童期的精神卫生问题:1.心理发育障碍2.行为与情绪障碍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 婴幼儿时期是神经认知发育和社会心理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的精神卫生问题以心理发育障碍为主,情绪和行为问题显现。,.,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社会心理发育新生儿的自我调节功能:1.身体器官活动的自我调节2.感觉器官的自我调节3.情绪与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社会心理发育婴儿期心理活动的心理特征:1.依恋2.分离焦虑,.,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1.依恋( attachment ),是婴儿与其养育者 ( 通常是母亲 ) 间最初的情感联结,也是小儿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表现为对母亲微笑、牙牙学语、哭叫、依偎、注视、追踪、拥抱等。依恋的程度与质量,直接影响婴幼儿能否获得正常的安全感。缺乏依恋的儿童会出现所谓的“分离焦虑”。换言之,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婴儿的情绪发展,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他人交往态度的形成。,.,儿童对母亲的依恋,在性质上可分三类: 安全型依恋。与母亲在一起时可安逸地玩耍;母亲离开时哭闹,出现分离焦虑,但受到安抚后能安静下来。这类婴儿占6570%。 回避型依恋。对母亲的来去表现无所谓,很少依恋或纠缠母亲,提示对母亲未形成密切的感情联结。这类婴儿约占20%。孤独症儿童可表现出极端性的依恋回避。 反抗型依恋。对母亲的离开过度敏感,非常痛苦,出现极度的反抗。对母亲纠缠不休却又抵抗母亲的拥抱、爱抚,既冀望寻求接触又对接触表现出反抗,所以也被称为 “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1.心理发育障碍(dia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特点:(1)一律起病于婴幼儿期或童年期;(2)具有功能发育的损害或延迟;(3)病程恒定;(4)大多数病因不明,遗传因素或起重要作用。,.,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1.心理发育障碍(dia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主要类型:(1)全面发育障碍:孤独症、Aa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2)特殊发育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特定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混合性发育障碍,.,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2.情绪问题主要类型:(1)童年期离别焦虑(2)恐惧性焦虑(3)社交焦虑(4)同胞竞争焦虑:儿童期特有,行为退化或幼稚化,焦虑,痛苦,不愿共享,严重者残害同胞,.,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3.多动障碍(hyperkinetic disorders)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多动与行为调节不良伴随注意不集中和无法长时间埋头做事特点:(1)通常在5岁以前起病,多数随年龄增大有好转(2)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缺乏持久性(3)伴有组织不好,调节不良,过度活动(4)常有认知损害,特定运动或语言发育延迟比较多见(5)男孩数倍于女孩,.,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4.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表现为不随意的、突然发生、迅速、短暂而局限、无明显目的、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或发声。 特点:(1)通常限于某些肌群,不可克制,可被忍住一段时间(2)抽动可以是运动发声复合症状也可是单一症状(3)男孩多见(4)有家族史(5)严重的变异巨大,Tourtte综合征是慢性致残性障碍。,.,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5.其他行为问题 (1)异食癖(2)非器质性遗尿/遗粪症(3)吸吮手指,.,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6.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特点:(1)通常是成年期疾病在儿童期发病(2)与成年人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不典型,难识别,.,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一、06岁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三)保健要点1.优生优育2.孕期心理保健3.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4.及时发现发育障碍问题,尽早开始训练:干预开始的年龄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社会心理特点身心特点:1.7 12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软泥期2.13 17岁是个体发育的第二次突增高峰期和性成熟期3.矛盾动荡性容易造成情绪紊乱或行为问题,.,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一)社会心理特点心理特点:1.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2.心理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反抗与依赖闭锁性与开放性 勇敢与怯懦 高傲和自卑 否定又眷恋童年3.易出现心理一行为偏差,.,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1.学习障碍:特定的学校技能发育障碍(specific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of scholastic skills):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混合性障碍原因是与患者脑组织功能障碍有关,.,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1.学习障碍典型表现为: 一门或多门功课成绩低下; 阅读、计算,拼写困难,手眼不协调;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自我意识低下,继发一系列情绪问题。,.,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2.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s)一组行为症状群,其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攻击性或对立性行为模式。 患儿通常因适应学校生活困难,逐步发展为品行障碍 ( conduct disorder ),出现打架斗殴、攻击性行为、虐待动物或他人、破坏公共财产、家庭暴力、离家出走、赌博、性侵犯等,并持续6个月以上。 品行问题和对抗性攻击行为发生率为414%,性别比为241,男孩显著高于女孩。(1)对人或动物的侵犯(2)对财产的破坏(3)欺骗或盗窃(4)对社会道德规范或行为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的违反,.,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3.情绪障碍:泛指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1)只有少部分延续到成年(2)多数不是质性改变,而是发育过程中问题突出化类型:(1)童年离别焦虑(2)童年恐惧性焦虑(3)儿童强迫症,.,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二)心理健康问题4.心理困扰特点:(1)影响个性发展、学业成就和家庭和谐(2)情绪易波动 (3)常伴躯体不适症状(4)儿童常是心理需求未被满足造成行为问题(5)青少年常是自我冲突和同伴、家庭和社会心理因素,.,第二节 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服务,二、717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问题与保健(三)保健要点1.一般卫生措施建立优生咨询机构,加强围生期保健,从婴幼儿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尽力消除各种有损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致病因素。2.改善家庭、学校环境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教师、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早期发现儿少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及时采取干预、矫治措施。3.开展儿童行为指导卫生、教育、心理、儿科、精神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配合,重点针对认知、情绪、行为等问题进行。4.改变不良教养态度与方式使家长、教师充分认识到溺爱、放纵、忽视、虐待、简单粗暴等,都会增加儿童心理一行为问题的危险。加强法制教育,禁止虐待儿童、歧视缺陷儿童等不良行为;禁止性别歧视。5.建立跨学科防治网对社区、学校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普查,早期发现心理问题倾向;通过家访、追踪观察等方式,分析其病因和主要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6.建立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培训学校、幼儿园心理指导教师,建立基层心理卫生服务队伍,开展儿童心理问题的群防群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