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儿童管理.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14951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不良儿童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营养不良儿童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营养不良儿童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异常儿童的管理,一、营养不良儿童管理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管理三、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一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一)管理目的: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疾病情况,早期干预,保证婴幼儿沿着正常趋势生长。(二)管理对象:1.满月时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2.生长监测中连续2次体重不增加甚至下降的儿童。3.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儿童。,(三)营养不良分类:1.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急性或近期营养不良。2.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长期慢性营养不良。3.消瘦:(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近期急性营养不良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年龄别身高及身高别体重均低于评价标准)(四)管理方法:1.加强管理,分析原因,针对性营养指导,每月测一次体重并进行分析。2.连续三次随访体重增长曲线与标准线平行或上升者可纳入健康儿童管理,否则转入上级医院。,一、营养不良儿童管理,(五)干预措施:,1.对营养缺乏者,要分析营养不足原因(可从辅食添加、饮食习惯、食欲状况及疾病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及纠正饮食不良习惯。2.对由感染所致营养不良儿童,针对感染病因给予及时治疗3.对由照顾不当所致营养不良儿童,要采取综合措施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管理,(一)佝偻病定义及简易诊断标准:1.定义: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及钙等营养素,使体内钙磷不足,代谢紊乱,出现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主要表现:食欲不好,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夜惊,枕秃,方头,乳牙出得晚,婴儿囟门闭合迟,胸部两侧肋骨呈串珠状,胸骨可呈鸡胸。患佝偻病严重者表现为发育迟缓、表情呆滞、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腹泻、支气管炎等疾病。,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管理,3.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其中以体征为主要诊断指标。并按指标主次、多少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佝偻病活动期:凡年龄在两岁以下儿童,既往从未或很少晒太阳,未服用维生素D,有明显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并伴有下列情形之一,、(1).有两项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三个月以上婴儿)、肋骨串珠、肋软沟、鸡胸、手镯、“O”及”X“型腿等】。(2).有一项主要体征和一项次要体征(枕秃、肋外翻、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肌肉和韧带松弛等(3)有两项次要体征,并有明显诱因(早产、低出生体重、人工喂养、体弱多病均可诊断活动期、在根据体征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轻度(I)为轻度骨骼改变。()中度明显骨骼改变,()重度有严重骨骼变形或功能障碍或病理性骨折。,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管理,佝偻病恢复期:1.曾有活动性佝偻病病史、经晒太阳和服用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消失、体征减轻、病情稳定。2.初诊时仅有两项主要骨骼改变,无症状、无贫血、运动功能正常。佝偻病后遗症:多见于两岁以上儿童既往有佝偻病史,现无症状,仅有明显骨骼改变。可疑佝偻病:有症状、体征或诱因。但不满足上述条件。,(二)佝偻病的预防,一.开展健康教育。二.提倡出生后六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三.充分利用阳光。四.药物预防:1.胎儿期预防,孕妇应多晒太阳,在怀孕79个月时,服用维生素D总量10-20万IU.同时服用钙剂。2.出生后两周至两岁半时的预防,(1).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每日可服维生素D400IU,但要注意奶制品及钙剂中强化的维生素D剂量。夏秋季6-9月份接触日光充足可暂停服用。(2).食用维生素AD强化牛奶的孩子,若每日喂两袋以上者可不必再加服维生素D,只于冬春季加服维生素D400IU/日。(3).对有低钙抽搐史、生长过快急慢性感染者可适当补充钙剂。(4).补充钙剂量。,(三)患病儿童的管理,一:1.凡确诊为佝偻病活动期者需询问并记录既往服用维生素D的计量。2.治疗:强调综合治疗。二:维生素D制剂治疗:1.活动期,I度佝偻病服用维生素D15万20万IU/月,度-度佝偻病服用维生素D3040万IU/月。服药一个月复查,显效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体征减轻)再服三个月维持量(5万IU/月)以巩固疗效。2.可疑佝偻病,试用一个月维生素D5万IU/月。一个月复查。若确诊为活动期佝偻病,按上述剂量治疗。3.恢复期,可服维生素D5万IU/月,三个月结案。4.补充维生素D同时口服钙剂。,三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管理,定义及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预防管理措施,1.定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是小儿贫血最常见的一种。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该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6个月3岁。铁剂治疗效果好。,L,(一)定义及诊断标准,(一)定义及诊断标准,2,诊断标准:只要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两项,且一定含有第一项者即可诊断,并依据血红蛋白值的高低进行分度:(1)年龄在7岁以下(新生儿除外),血红蛋白低于110g/L。a.轻度:血红蛋白90109g/L。b.中度:血红蛋白6089g/L。C.重度:血红蛋白60g/L。(2)有明确的缺铁原因:长期以乳类喂养不添加辅食,种类单调,数量不足。饮食习惯不好。挑食、吃零食。食欲不好摄入量不足。双胎、未成熟儿或母亲在孕期有较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长期消化道疾病如呕吐、腹泻等。(3)典型贫血临床表现:苍白无力、毛发干枯、厌食、烦躁不安。,(二)缺铁性贫血预防,1、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预防:(1)供给足够的蛋白质食物:强调母乳喂养,按月龄逐步补充蛋、瘦肉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2)按时添加辅食,保证铁的摄入。(3)早产儿按医嘱添加铁制剂。(4)当辅食添加达不到要求时,可补充含铁饮料。2、幼儿期缺铁性贫血的预防:(1)供给足够的动物蛋白、豆制品与绿色蔬菜。(2)合理安排膳食(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三)管理措施,(一)治疗方法:1、血红蛋白在110g/L以下者可用铁剂治疗。2、对贫血合并锌缺乏的孩子,先补铁纠正贫血,之后再补锌纠正锌缺乏症。(二)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选用铁剂治疗,剂量按每日元素铁45mg/kg,补铁同时服维生素C。服药一个月后进行血红蛋白检查,如血红蛋白恢复正常量,应继续服药46周,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2、若治疗两个月血红蛋白仍不恢复正常者,转上级医院查明原因。3、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喂养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者,应积极采取措施,矫正不良饮食习惯。食物内容力求多样化,包括适量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