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1481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2分)“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地面D河岸2(2分)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3(2分)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4(2分)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B在部分路段禁止汽车鸣笛,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让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电先发生5(2分)以下实例中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与悬崖的距离D利用超声波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6(2分)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里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7(2分)小刚同学是一位初二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估测数据,不合理的是()A他的质量大约是55kgB他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5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26cmD他的脉搏跳动50次大约需要2min8(2分)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D湿衣服变干9(2分)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10(2分)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2min内奔跑2.4k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1(2分)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B冰的温度升到0,它一定熔化C只有晶体熔化时才吸热D无论外界环境温度如何,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12(2分)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6,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5:9B5:4C4:5D9:513(2分)下列现象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的是()A影子的形成B日食月食的成因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14(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炖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5(2分)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二、多选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6(2分)在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C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长D以3m/s的平均速度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前进3m17(2分)有很多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8(2分)下列几个实验现象中能够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9(2分)晚上在田地里走动,因为白天下雨,地面低凹处有积水,为了不致踩在水里,我们根据月光应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有水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有水D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有水20(2分)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冰钢固态氢熔点/39106401300259A在260时,氢是固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21(2分)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B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C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D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有利于蔬菜中水分的蒸发22(2分)如图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C从第3s开始,vAvB,第5s时A、B相遇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23(1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24(2分)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人耳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5(2分)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的音调。那么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依次是 (填“升高”或“降低”)的。向保温瓶注水时,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6(2分)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 ,从而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制冷剂迅速 ,从而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7(2分)在炎热的暑假里,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28(2分)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9(1分)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 。30(2分)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射击后经过2.1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 m炮弹运动的速度是 m/s(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m/s)四、实验题(3133每题2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35分)31(2分)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 cm。32(2分)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3(2分)在图中,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34(2分)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显著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能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35(4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1)小龙和小柳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 处(选填“起点”或“40m”)。(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 s。(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 m/s。36(2分)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放在齿轮边可以发声。(1)用此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是:验证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与 的关系。(2)若轴的转速不变,则当硬纸片放在 (填A、B、C)齿轮边上时,齿轮发声的音调最低。37(3分)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是 min。38(2分)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39(1分)如图是小明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时的情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把其中一滴水均匀摊开,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小明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 有关。40(2分)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41(5分)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一个错误是: (2)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t= 。t/min012345678910111213t/5057647178859194969798989898(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如图所示为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图景。(5)小龙感觉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 。42(3分)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点燃的蜡烛,蜡烛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43(3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 。44(2分)小亮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应将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他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平面镜的O点时,可在ONBC面内看到反射光;如图乙,在实验中使用可沿ON折转的硬纸板,折转硬纸板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 五、科普阅读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45题每空1分,共3分)45(3分)热管青藏铁路要穿越“千年冻土”区,必须攻克一个难题:严寒的冬季,冻土是坚硬的,而外界气温升高时冻土硬度减弱,甚至变软,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因此,如何确保动土的状态在夏季与冬季一样,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中的一项措施热管只运用了简单的物理知识。热管被称为不用电的“冰箱”。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这就是“热管”,如图所示,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管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究竟还要容易。如图2所示,正是氨在“热管”中默默无闻地工作,循环往复地不断发生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物态变化,使它成了在夏季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氨在冻土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2)根据你的理解,氨在热管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3)根据文中信息可知,液体的蒸发快慢除了跟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以及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有关,还和 有关。六、计算题(4分)46(4分)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1m/s的速度走了6min,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1.5m/s的速度走了4min,求(1)他家离学校多远?(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xx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北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分析】首先判断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是参照物。【解答】解:“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或山与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船为参照物,不可能以山、地面及河岸为参照物。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故A错误;B、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的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B正确;C、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以避免,因此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D、多次测量,可能几次的测量值不尽相同,有的误差大一些,有的误差小一些。求出测量值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所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概念的了解,只要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就能了解为什么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误差不是错误。3【分析】弦的长短、松紧、粗细都影响弦的振动快慢,影响振动频率,影响音调。【解答】解:(1)演员经常调节弦的松紧,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2)用力大小能改变弦偏离原位置的大小,能改变振幅,能改变响度。(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和结构,改变松紧时,没有改变弦的材料和结构,没有改变音色。故选:B。【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2)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3)掌握管乐、弦乐、打击乐的音调的影响因素,如何改变它们的音调和响度。4【分析】(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3)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看到水花四溅,据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利用的转换法;(4)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根据声速和光速解释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解答】解: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让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则光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和防治噪声的途径等,是声学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5【分析】声音有两方面的利用:一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根据雷声就可以判断要下雨、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等;二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粉碎体内结石等。【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能清洗精密元件上的污渍,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B、利用声呐,是根据反射来获取鱼的信息,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C、号角的声音传递到悬崖后,发生反射,由此人们可以对悬崖的距离进行判断,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如果病人的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发出的声音会出现异常,医生由此判断发生病变的部位,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声的利用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6【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7【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55kg符合实际,故A不符题意;B、他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5,故B不符题意;C、中学生所穿鞋的长度一般在26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2min的心跳次数大约120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8【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D、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及吸热和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遇热膨胀时,会在玻璃管中上升,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增大玻璃泡的容积,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会影响灵敏度。【解答】解:(1)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2)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所以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10【分析】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通常比较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的大小)。【解答】解: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则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v人=10m/s。羚羊2min内奔跑2.4km,则羚羊的平均速度为:v羊=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则v车=54km/h=15m/s。运动员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小于羚羊的速度,选项A、B、D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统一速度单位,再比较速度的大小。11【分析】(1)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是需要吸收热量的;(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3)熔化吸热;(4)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解答】解:A、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故A错误;B、冰的温度升到0,若继续吸热,它才会熔化,故B错误;C、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故C错误;D、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和区别,学生很容易混淆,把握住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是解题的关键。12【分析】已知路程之比和速度之比,根据公式可求时间之比。【解答】解:根据题意,可设甲乙两车行驶路程分别为2s、3s;甲乙两车行驶速度分别为5v、6v。因为所以甲乙两车行驶的时间分别为、所以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的应用。13【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解答】解:A、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日食月食是由于地球或月亮挡住了阳光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D、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14【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解答】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通过一个日常的生活现象考查了沸腾的条件。液体沸腾,不仅要达到沸腾,同时要不断吸热。同时考查了热传递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存在温度差。15【分析】此题无非是在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区分并进行判断,就要理解“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这句话的含义。【解答】解: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照射时,由于大理石表面比较光滑,光线会发生镜面反射将大部分的光射向墙面,从而在光滑的地面上形成一个很暗的光斑;当平行光束被反射到粗糙的墙壁上时,不再平行,会射向各个方向,从而形成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这是漫反射的缘故;综上可知:只有B最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平行光束经反射后是否仍然平行,是两者的最大区别所在。二、多选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6【分析】根据速度的物理含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对每个选择进行逐个分析。【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B、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只有快慢不变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故C错误;D、以3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平均前进3m,但不一定每一秒都是3m,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物理含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平均速度的含义等,关键是对每个概念要有深刻的理解。17【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A正确;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的,故C正确;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属于基础题。18【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时,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不是证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不合题意。B、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符合题意。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不合题意。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故选:B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19【分析】(1)当迎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上明处部分是水;(2)当背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上暗的部分是水。【解答】解:(1)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2)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为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故选:AD。【点评】(1)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情况,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0【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解答】解:A、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0低于259,氢处于固态,故A正确;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故B错误;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故C错误;D、在0时的水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状态,所以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点以及熔化吸热的了解,掌握物质在熔点时、低于熔点时、高于熔点时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21【分析】(1)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以及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2)液化放热;(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而压缩体积可以使一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4)根据减慢液体蒸发的因素分析。【解答】解:A、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这是蒸发现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它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也是一种汽化现象。它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B正确;C、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D、将暂时不吃的蔬菜覆盖保鲜膜并放入冰箱冷藏,可以通过减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和减低温度来减慢蒸发,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沸腾两种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2【分析】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出发点的位置和时刻;路程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解答】解:A、由图知,5s内A通过的路程为10m,B通过的路程为10m5m=5m,因为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故A错误;B、由图知,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B正确;C、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从t=3s起,A的斜率大、速度大,即有vAvB,第5s时A、B的路程相同、相遇,故C正确。D、A从原点出发,而B从距原点正方向上5m处出发,A在B运动3s后开始运动,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路程时间图象,较为简单,但要防止将其作为速度时间图象处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23【分析】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空。【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故答案为:3108。【点评】本题考查了真空中的光速,它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常数,要记住。24【分析】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解答】解: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f=35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故答案为:20Hz20000Hz;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25【分析】用棒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由于振动发声,用嘴吹时,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要把握: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相应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通常情况下,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解答】解:用棒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故图中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降低;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的;随着注水增多,瓶内空气柱变短,振动变快,频率变大,所以听到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答案为:降低;变高。【点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在此题中,明确振动源是解题的关键。若是用嘴吹瓶子,那么振动的物体就是空气柱,图示中音调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是逐渐升高。26【分析】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液化时它放热。【解答】解:由于从压缩机里出来的是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遇冷变成液态,发生了液化,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从而把热从冰箱里排到冰箱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是液态的氟利昂,液态氟利昂会在这里迅速汽化,汽化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故答案为:液化;汽化。【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即考查了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做题时要抓住题中出现的几个关键词“气态氟利昂”和“液态氟利昂”,从而可以得出此题是有关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得出物态变化分别是汽化和液化。27【分析】打开电风扇后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使身体表面汗液蒸发变成水蒸气,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但是室内气温仍然不变。【解答】解: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故答案为:不变;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了解其中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过程,看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28【分析】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而从某些方向上得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所以看到平面镜很暗。故答案为:60;镜面反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还考查了镜面反射现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29【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知道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根据物质前后的物态判断物态变化。【解答】解: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故图中的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乙。【点评】此题要结合物体的密度大小和液化现象进行分析解答,会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中考的热点。30【分析】当射手从开始射击到模型爆炸(爆炸声开始传播)时用时0.6s,而射手从开始射击到听到爆炸声(传到人耳)共用时2.1s,两次的时间差即为声音传播的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距离,已知炮弹运动的时间,根据公式可求运动速度。【解答】解:爆炸的声音传播的时间t=t1t2=2.1s0.6s=1.5s。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S=vt=340m/s1.5s=510m。炮弹运动的速度是。故答案为:510;850。【点评】本题考查路程与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难点是爆炸的声音传播的时间。四、实验题(3133每题2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35分)31【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4.5cm和4.6cm中间,估读为4.55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4.55cm2.00cm=2.55cm。故答案为:2.55。【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32【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解答】解: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中示数越往下越大,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所以示数为:16故答案为:16。【点评】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学习中要多加注意。33【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解答】解:首先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解答此类题目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34【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音调与与刻度尺伸出的桌面的长度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刻度尺,刻度尺振动,会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时,声音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故音调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影响音调因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动的幅度有关。35【分析】(1)(2)要测量速度,需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等,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4)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解答】解:(1)要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应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计时员应该站在终点处计时,即他应站在40m处。(3)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1min,指针在0min和1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8s,因此秒表读数为8s。(4)小明跑40m的速度:v=5m/s。故答案为:(1)卷尺;(2)秒表;40m;(3)8;(4)5。【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即可根据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36【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答】解:(1)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大,此时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2)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纸片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由图可知,最下面的齿轮数最多,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最多,音调最高;最上面的齿轮数最少,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最少,音调最低。故答案为:(1)频率;(2)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该题比较简单,难度不大,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也是中考的热点。37【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要知道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晶体的熔化过程。【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该晶体从第2分钟开始熔化,到第6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2min=4min。故答案为:晶体;48;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8【分析】(1)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右推;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就要收缩,所以液柱向左移动。故答案为:(1)气体热胀冷缩;(2)左。【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并灵活运用到题中的气体温度计,故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39【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蒸发的速度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有关。因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解答】解:由题意知,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上,就告诉了水的温度和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是相同的,由图中表现的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图中情景研究的是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综上分析,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故答案为:表面积。【点评】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各个量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是研究的哪个量。40【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解答】解: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故答案为:汽化;压缩体积。【点评】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41【分析】(1)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平齐,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器壁和底部,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此时的沸点;(3)液态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5)水的质量过多、水的初温过低、未加盖、酒精的火焰过小,都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解答】解:(1)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图中的操作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在98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3)由于从第10min开始,水已经沸腾,在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2是水沸腾时的现象。(5)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太长,说明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由吸收热量公式Q=cmt知,水的质量太大或水的初温太低,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98;(3)不变;(4)时;(5)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点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与读数,是我们学习该实验的基本要求;同时,学会观察和分析水温与时间的变化图象,是我们学习该实验时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本题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知识够扎实,还是很容易做对的。42【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的性质是倒立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或等大的,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由物体形状决定。【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蜡烛倒立的像;因为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所以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会变大;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故答案为:实;变大;不变。【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现象。需要清楚的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与孔的形状无关。43【分析】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同时注意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解答】解:左图中,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右图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汽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故答案为:升华;熔化;凝华。【点评】此题考查了升华、熔化、凝华的概念以及熔化的条件,属于物态变化基本题型。44【分析】(1)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2)硬纸板可以显示光路,同时当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所以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解答】解:(1)硬纸板ABCD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才能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2)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通过向后折硬纸板,观察现象,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垂直;在同一平面内。【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考查了硬纸板在实验中的应用及摆放,要理解原因,并掌握规律五、科普阅读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45题每空1分,共3分)45【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熔化过程在吸收热量;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过程吸收热量,液化过程放出热量。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蒸发的面积,三是空气的流动。观察图中的情形,对照相关量,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就可以判断了。【解答】解:(1)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态氨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2)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成了“冻土”与空气热传递的介质。(3)根据文中信息可知,液体的蒸发快慢除了跟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