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工作意见.doc

上传人:jian****019 文档编号:3709716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广局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工作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广局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工作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广局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工作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 X XYOUR LOGOYour company name文广局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工作意见姓名:XXX部 门:XX部文广局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工作意见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兴达公司: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建设步伐,现就实施“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全力以赴谋跨越求突破,夯实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为主题,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眼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建设,努力把建设成为文化名城。(二)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推动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和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最大限度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坚持统筹兼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坚持打造特色,充分发挥人文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新路子。(三)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公民素质显著提高,现代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凝聚能力、惠民服务能力、精品生产能力、产业发展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队伍建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其中,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1200,人均拥有文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2.25;城市主题文化进一步凸现,各类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增量明显,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0亿元,占GDP比重4%;主要考评指标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先进市标准。二、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的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1、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完善考学评学述学制度,办好领导干部管理论坛,重视理论宣讲,深化理论下基层。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读书活动、全民阅读活动,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在全市培育一批学习型机关、社区、学校、企业,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好社科工作,加强应用性理论研究。2、培育新时期精神。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围绕“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凝聚力量,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气神”。注重载体建设,开展“转型升级求突破、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主题教育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年度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的热情,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推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坚持开展新人新事、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争取我市有更多的好人进入“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办好媒体道德建设栏目,建好道德讲堂和市美德基金会。以年度实事为抓手,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品牌和阵地建设,大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协调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工程4、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精心组织重大主题、重大典型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加强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建设。5、推进重点媒体建设。办好报、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重要媒体,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系统设备90以上实现数字化。完善自办频率(频道)结构布局,努力打造品牌栏目。提高广电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播发能力。6、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加强政府门户网、新闻网等重点网站建设,引导商业网站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网络新业务的管理办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深入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程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三)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7、改善服务设施条件。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增加市图书馆藏书量,逐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实现市乡两级图书通存通借。完善文化馆功能,建设高标准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改造提升基层文化设施,使中心镇文化中心面积达到3000,一般乡镇文化中心面积不少于1000,每个乡镇建有3000以上的文化广场;村和社区均建有藏书3000册以上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村建有村民文体活动广场;乡镇、社区建有达标电子阅览室。推进公共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与整合,统筹各类活动场所,实现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8、提升阵地开放水平。全面推进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及文化景点的免费开放。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市级文化阵地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形成服务特色。建立和完善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保证阵地正常对外开放。针对社会特殊群体,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演出活动,把各项文化惠民措施落到实处。9、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实施“三送”工程,不断提升“三送”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社区、村镇、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城市”。定期举办广场文艺演出,经常性组织农村文艺调演、特色文化展演。努力增强镇村文化产品自给能力,以市级特色团体创建带动镇村文艺团队创建活动。落实市统一配供、镇(乡)常态服务、村(社区)自办活动奖补等措施。(四)特色品牌创优工程10、放大文学现象。精心组织“施耐庵文学奖”评选活动,借助权威机构和新闻媒介提升其公信度和影响力,使之成为中国文学界知名奖项。与有关院校、文学团体和新闻出版机构合作,提升“文学现象”课题研究的层面和水平。传承明清小说鼎盛遗风,建设“中国小说之乡”,发挥“省作协创作基地”平台作用,鼓励支持业余创作,使更多本土作家作品在全国形成影响。11、培育国象后备队伍。继续实施“国象进校园”工程,普及国际象棋基础教育和培训,提高少儿和社会大众的参与度。认真办好“叶江川国际象棋学校”,发挥高水平人才训练基地作用,培养和造就新生代国际象棋顶尖人才。组织好国际象棋大师赛、全国少年精英赛和全国个人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12、充实品牌活动内涵。不断改进“郑板桥艺术节”、“千岛菜花旅游节”的办节模式,丰富节庆活动,增加文化内涵,扩大社会影响。定期组织新春舞龙大赛、乌巾荡龙舟大赛、家庭才艺大赛、广场健身舞大赛等系列活动,推进“多彩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制度化、常态化。邀请知名学者、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各类讲座,提升“昭阳讲坛”的品位与档次。(五)文艺创作精品打造工程13、做好题材规划。搞好舞台艺术、文学艺术等各个艺术门类题材选择和规划,有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特色的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文艺产品。特别要注重传承和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茅山号子、林湖秧歌、板桥道情、沙沟板凳龙、垛田农民画、拾破画等民间艺术形态。14、突出影视创作。着眼高起点筹划、多元化投入,与国内一流团队合作,拍摄题材或籍作家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通过影视作品传播,展示历史、人文、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知名度。15、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政府文艺奖,表彰和奖励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成就的集体和个人。建立文学艺术创作鼓励扶持基金,帮助解决文学艺术作品出版难问题。聘请名师名家开展“一对一”培训辅导,提升各类艺术人才创作表演水平。形成内容丰富、人才辈出、精品涌现的生动局面,力争在省级以上评选、展览、表演、比赛中获得更多奖项。(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16、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继续实施金东门、银北门和西门历史街区风貌整治,修复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新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探索文保单位和古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力争实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创建工作。17、建设“博物馆之乡”。市博物馆通过扩大展厅面积、增加藏品数量、改善陈列保管条件、提高安全防范标准等措施,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博物馆。在此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一批规模不等、形式多样、涵盖内容广泛的专题博物馆、展示馆、名人馆、收藏室,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乡”。18、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措施,建立“非遗”资料数据库。不断增加“非遗”保护项目,完善“非遗”传承人保障机制。实施“个十百”工程,建成“非遗”特色一条街、十个“非遗”产品制作基地和老行当百工坊。以成家大司马府为基地,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影响。19、彰显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加强明清小说、书画艺术、官宦文化、文艺理论和学派、扬州学派理论研究,重点推介施耐庵、郑板桥、李春芳、任大椿、韩贞等历史文化名人,做好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代表性作品的陈列、展示,建好名人故居和名人馆。依托历史文化名人,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进一步扩大影响,推进文化走出去。20、增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突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交流,围绕郑板桥思想文化艺术、范仲淹执政理念、“苏州移民”等课题,与山东潍坊、河南范县、苏州金阊区等相关城市和地区共同探寻其成就及影响,依托文化交流,加强城市间互动,扩大多层面合作。(七)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工程21、加强规划引领。建立文化产业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快速有序发展。以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引领,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优先发展文化旅游、影视制作、艺术培训、文化创意业,加快发展数字动漫、演艺会展、娱乐休闲、高端印刷业,重点抓好金东门文化旅游和四牌楼文化创意园项目的组织推进和质态提升。22、加大招商力度。建立文化产业招商专业队伍和激励机制,明确重点园区、重点乡镇文化产业招商目标任务,选择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开展较高层次的文化产业招商活动,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力求在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落实各项服务措施,保证投资项目顺利实施、早见成效。23、设立引导资金。从XX年起,市政府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并以每年不低于20%的幅度递增,到“十二五”期末,引导资金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用于奖励和扶持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运行质态优良的文化产业项目,对获得国家和省引导资金的项目,给予所获引导资金20%-30%的配套奖励。(八)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工程24、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编制并执行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电子游艺等文化市场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实施网吧连锁经营,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结合城市改造、历史街区整治和文物景点修缮,加快建设特色文化街和各类文化专业市场。25、完善长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属地管理、重点监控、区域联防、明查暗访、群众举报、行业自律等措施,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统一协调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技术监管平台,加强日常执法检查。强化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着力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打造文化市场管理示范区,巩固“扫黄打非”示范市成果。26、增强综合执法能力。根据省关于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综合执法的人员编制、经费和装备,实现综合执法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面履行查处违反文化市场、文化遗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职能。(九)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工程27、突出城市文化元素。围绕城市文化主题,聘请高层次城市文化发展顾问,定位城市建设风格,合理规划设计城市建设色彩、造型和空间布局,在城市主入口、重点建筑群和历史街区设置显著标识和主题雕塑。于城市建设大布局、小细节中彰显优秀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28、强化城市文化宣传。突出水韵、文脉、生态,丰富拓展城市形象内涵,提炼设计城市标识、广告语等城市形象要素,制作城市形象系列宣传品。以举办重大活动、重要节庆为契机,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展示城市形象,强势推进城市主题文化宣传。对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内提升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9、建设城市文化地标。高标准设计、大手笔运作一批标志性的重要文化建设和文化产品,提升城市建设和地区发展文化内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置换、合并、开发等措施,积极整合城市文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和市民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十)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30、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和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专业技能培训,发挥好基础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制定文化人才引进激励办法,采取灵活措施,不拘一格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努力构建基础人才稳得住、紧缺人才引得进、高端人才用得上,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三、切实提高组织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的水平(一)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的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检查考核。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对照具体目标要求,逐项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努力构建文化建设新格局。(二)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改革,配齐配强文化干部队伍,稳妥推进管理权属上划。增强演艺团体发展能力,采取与知名院团挂靠联姻、组建演艺公司等方式,实现助推事业发展、演艺收入增加、人民群众受惠的“三赢”目标。(三)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执行文化单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资产、土地处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实行“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文化设施”,提高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四)营造良好文化法制环境。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健全行政审批制度,坚持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构建文化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和保护机制,维护文化工作者合法权益,支持现代著作权保护技术开发应用,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增强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五)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积极性。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搭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载体平台,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文化创造的新经验,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为推进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开辟活力之源、提供不竭动力。第 14 页 共 14 页THANKS谢谢您的阅览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