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溶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专题专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09442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溶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专题专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溶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专题专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溶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专题专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专题专练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答案】A【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冰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B、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溶液;C、食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溶液;D、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溶液。故选A。 2、下列相关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滴加酚酞B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C除去KCl固体中的MnO2溶解、过滤和蒸发D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AABBCCDD【答案】C【解析】A、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能使酚酞溶液显无色,不能鉴别,错误;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蒸气,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均出现水雾,不能鉴别,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正确; D、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Na2CO3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C。 3、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答案】D【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所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故A错误;B、通过推导可知,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b,所以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C、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D、t3时,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故D正确故选:D4、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氧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答案】D【解析】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说法错误;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乳浊液,说法错误;C氧化钠不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说法错误;D尿素是氮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说法正确。故选D。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溶剂为4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D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H+【答案】C【解析】A决定物质性质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碳元素,但是两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物质的结构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B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间是有间隔的,通常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易变小,易被压缩;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反应搅拌时加快了分子的运动,加快了蔗糖的溶解,但是由于搅拌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搅拌不能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D溶液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质溶于水产生的离子决定的,酸性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所以酸的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6、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答案】D7、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A氯化钠放在右盘B氯化钠洒出C俯视读数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答案】D【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D。8、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硝酸铵 B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浓硫酸【答案】A【解析】物质溶于水有三种现象如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绝大部分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答案选择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自来水是纯净水C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 D水是宝贵的资源【答案】D【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长期饮用硬水会造成结石等病;D选项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因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且溶解能力受温度能因素影响,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相对均匀的分数于水中;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选A二、非选择题1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 。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答案】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 烧杯【解析】配制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已知10%的稀硫酸100毫升。还必须查阅的数据是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烧杯作为配制容器。 12、实验室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己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注,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 取1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60克溶液; 在配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4.35克。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1)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和玻璃棒。(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列式计算)(3)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是多少克?(4)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量,发现所得的晶体质量小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 (选填编号)A晶体没有干燥 B蒸发时液体飞溅 C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答案】(1)漏斗;(2)74.5%;(3)12.65g;(4)BC13、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填字母)。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填字母)。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硝酸钾13.331.663.9110169246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 6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_硝酸钾的济解度(填“”“=”或“”)。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填化学式)。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保留至0.1%)。 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答案】(1)A;(2)A;(3);Ca(OH)2;26.5%;减小;B14、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l)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g。 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填字母)。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祛码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g;配制时应选用_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为_。 白色沉淀C是_(填化学式)。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_(填化学式)。【答案】(1)5;玻璃棒;D;25、50; (2)CaCO3+2HCl=CaCl2+CO2+H2O;BaSO4;CuSO4、BaCl2.15、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g氢氧化钠溶液与50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g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6%【解析】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CuSO42NaOH=Na2 SO4Cu(OH)2 80 98 X 9.8g 80/x=98/9.8g x=8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g50g100%=16%16、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温度。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2)右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温度()204050溶解度/gNaCl36.036.637.0KNO331.663.985.5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答案】(1) (2)硝酸钾(或KNO3) 不饱和溶液17、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 。(2)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答案】(1)1:2 (2)390 【解析】(1)硫酸锌(ZnSO4)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2:164=1:2; (2)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l00g98%20%-100g=390g18、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作用。(2)邵阳地区的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而减小。(4)医生给胃酸过多的病人所开处方中,常包括含 Al(OH)3 的药物,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治疗原理:_ 。【答案】(1)乳化 (2)煮沸 (3)压强减小(或气压减小)(4) Al(OH)3 +3HCl=AlCl3+3H2O【解析】(1)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的液滴,而被洗掉; (2)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 (3)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或气压减小)而减小;(4)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l(OH)3 +3HCl=AlCl3+3H2O19、某同学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2)图 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_,需称取氯化钠 _g。(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保持水平。A10 ml B25 ml C50ml D100ml(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答案】(1) (2)广口瓶3或3.0 (3)C 凹液面最低处 (4) AD【解析】(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即 ;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2)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氯化钠的质量是50g6%=3g (3)取水的量为47mL,所以应用50mL的量筒;量取液体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4) 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溶质偏少或者溶剂偏多。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氯化钠偏少;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量偏多。2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6.5g粗锌(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和稀盐酸制取H2。(1)配制100g 10%稀盐酸需要37%浓盐酸(密度1.19g/cm3)的体积为 m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除了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6.5g粗锌完全反应共产生H2的质量为0.16g,则该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验证后用装满水的10mL量筒代替小试管收集H2,装置如图所示。10mL量筒的最大刻度靠近 端。(填写“M”或“N”)当10mL量筒中的水全部被排尽后,实际收集到的H2体积V 10.0mL。(填写“”、“”或“”)【答案】(1)22.7 量筒、玻璃棒(2)80%(3)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