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备考速记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04913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备考速记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备考速记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备考速记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识框架】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重点梳理】1.红楼梦作者清代的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和高鹗(续写了后40回)主要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社会意义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2.昆曲与京剧艺术清代戏曲艺术特点(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2)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昆曲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万历末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逐渐走向衰落京剧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京剧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知识延伸】红楼梦堪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原因。(1)红楼梦全书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但是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语言精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2)红楼梦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和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剥削,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3)红楼梦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将我国古典小说推向了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