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701438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 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共4大题29小题,满分50分。开卷考试,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将学校、姓名、年级、班级、考场、座号、学科、考试号填写(涂)在等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I卷(客观题,共26分)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16分)1.中国是礼仪之邦,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礼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它对世界文明也做出了独特贡献中国的传统礼仪要全部继承 A. B. C. D.2.中学生肩负传承中华文明、创造美好未来的历史责任。以下属于中学生的正确做法是 潜心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 注重个人礼仪修养 展示现代中国公民风貌 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A. B. C. D.3.下列节日属于我国传统节假日的是 元旦 春节 清明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 A. B. C. D.4.近年来,我国游客的文明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不管是巴黎街头“请勿喧哗”的中文标语,还是纽约地铁站内“请勿插队”的中文劝导牌,仍然都在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这是因为 A.文明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B.中文告示更加方便中国游客的出行游玩 C.文明素质是一个人出国旅行的物质基础 D.文明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和尊严5.成语故事“负荆请罪”里,蔺相如用谦逊宽容这把钥匙,打开了廉颇的心扉,从此“将相和”。这启迪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处处忍让他人 尊重理解他人 得理不饶人 与人为善A. B. C. D.6.印度国父甘地曾经说过:“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能尽情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启示我们A.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维护本国文化 B.要有选择地吸收本国文化C.必须大力引进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 D.要努力保护本国的一切文化7.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某专家就说话之道给出建议:急事、慢慢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这启示我们 说话要和气 谈吐要文雅 言语要真诚 态度要圆滑 A. B. C. D.8.在交往中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就要求我们 A.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B.主动沟通,尊重规则 C.平等待人,取长补短 D.思人所想,理解至上9.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礼仪要求的是 A.不敲门就进入别人的房间 B.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C.接听电话时首先说“您好” D.主人主动伸手与客人握手10.某市环卫工人韦青、陈红捡到2万余元现金后,坚持在风雪中苦等失主3小时,并谢绝失主的酬谢,还把2000元奖金捐给一位患者,该带开展了向韦青、陈红同志学习的活动。这一举措 A.说明中国人都在传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B.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市民素质不高的问题 C.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城市”提供了物质动力11.“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可见 A.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交往礼仪 B.讲礼貌就是使用文明用语 C.不讲礼貌的人肯定一无是处 D.不讨人嫌就要阿谀奉承12.下列同学的品行,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A.小文:“只要你帮我值日,我就帮你做作业。” B.小芳:“为了维护自尊,即使错了,我也不道歉。” C.小阳:“你有困难,请找我。帮助你,我也很开心。” D.小丽:“我快人快语,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告诉你。”13.有的同学认为:“男女同学不会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完全可以建立起纯洁的友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男女同学交往,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男女同学交往会导致我们对男女同学间的关系更加敏感 A. B. C. D.14.典故“埋儿奉母”出自二十四孝,说的是晋朝郭巨的故事。话说郭巨原本家境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留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亲极为孝顺。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郭巨担心为了养儿,不能很好地侍奉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却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郭巨挖坑时,地下二尺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原来是上天感其孝道,奖励他的。夫妻带着黄金回家,老母幼儿都得到照顾。现在,“埋儿奉母”的典故让人难以接受,甚至被批判为“愚孝”,其理由是 A.我们要与时俱进,理解和接纳礼仪的变化 B.它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C.礼仪必须符合公序良俗 D.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尊重和认同15.上学路上,潘凡愁眉不展,程蔚问其缘由,潘凡说:“烦!昨天晚上,我用手机在班级QQ群里和你聊一位女同学经常问我数学问题时,我妈发现了,一直唠叨一定要认真学习,绝对不能分心,啰嗦了一晚上,为这,我和她吵了一架。”程蔚安慰潘凡说:“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别太放在心上。”潘凡似有所悟,两人对视一笑,手拉手朝学校走去。作为同学的你可以为潘凡与异性正确交往提供的合理化建议是男女同学要相互尊重不过分随便要防止“过”与“不及”要慎重择友A. B. C. D.16.周末和节假日,一凡喜欢“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看漫画,不是玩手机,就是玩电脑,一天到晚不出门。一凡的家人很着急,在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中寻找适龄孩子给他做玩伴,带他走出“宅生活”一凡父母带他走出“宅生活”的这一正确交往之道是 A.主动交往 B.要有“同理心” C.不卑不亢 D.要有分寸和空间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把“A”涂黑,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把“B”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与“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的寓意一致。18.礼节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我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19.一个人的仪表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形象”。20.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介绍礼仪。21.别把别人当作自己的“情绪垃圾桶”,这说明用心交友,要在平凡中让人感动。22.礼物是友谊的纽带,所以要精心地选择。23.微笑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24.对异性感到好奇,与异性交往感到紧张,是不正常的心理现象。25.“初逢点点头,握手问个好,感情要真挚,语言要美好。”这说明与人交往要学会理解、宽容。26.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独特性,所以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II卷(主观题,共24分)三、简要回答(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7题8分,28题6分,共14分)27.近年来,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青少年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某班同学为了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深刻的了解,决定开展一次以“我了解的中国节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为这次活动收集到的一组图片。作为班委成员的你,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给上述四幅图按序配上相应的节日名称、时间(农历)。(4分)(2)请你谈谈这些传统节日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同时,请你指出两种宣传活动的方式。(4分)28.某校积极开展“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发现“微”感动,传递正能量。 【榜样力量】阅读上述材料,运用学习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事迹划线内容说说蓝蝶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为什么我们应具备这一品质?(4分)(2)蓝蝶身上还有哪些文明礼仪值得我们学习?(2分)四、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9.【智慧生活快乐你我】 材料一:原来性格开明的琳琳同学进入八年级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里很少与家长交流信息与想法。除了必须的问答外不肯多说一句话;节假日在家也是闷声闷气,或者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与家长形同“陌路”。在家庭生活中,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在学校里不愿与老师同学有很多接触与交流,特别是单独的接触与交流;决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见解想法;甚至不愿向教师请教问题,宁愿把问题搁起来晾着。琳琳的父母非常着急,希望她能够早日走出困境,结交同窗之谊。(1)有人认为,琳琳同学只要克本了这种不良心理,就能真正结交同窗之谊。请你运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4分) 材料二:某校八年级(1)班在期中考试之前举行了一次“文明礼仪与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班主任王老师最后总结时出示了以下三句名人名言,请全班同学共勉。 开得太早的情窦会很快地凋谢的。 一一乔臾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一一孔子 入其俗,从其令。 一一庄子山木(2)运用本学期所学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感悟三句名人名言给我们的启示,并分别说明一条理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