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88786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主题解说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次北固山下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十分怀念的思想感情。天净沙秋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2知识链接古体诗与近体诗中国古代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近体诗出现之前,除楚辞外各种诗体的通称。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八句,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3考点链接描绘诗词画面描绘画面不仅需要将诗词中的典型画面描绘出来,也要将诗句所渲染的气氛和作者寄托的情感展现出来。(1)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都是名词。如“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藤、树、鸦”。(2)析特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事物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3)晓情感。结合具体景物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如,月表现的常是离愁别恨、寂寞凄凉;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之情等。(4)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景物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习题链接】见“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内精读”T5,“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积累与运用”T8。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碣石(ji)澹澹(dn)竦峙(sng zh)萧瑟(s)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我们学过的他的诗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3)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朝代)著名边塞(诗派)诗人。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东临碣石临:到达,登上(2)水何澹澹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 竦峙:耸立(4)幸甚至哉 至:达到极点(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降职(6)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柳絮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观沧海中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对所见景物做总体概括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02课内精读(一)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5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详见本课“考点链接”】示例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7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景象,表现了大海辽阔和宏伟的气象。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解析: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想象之景,不是诗人所观。)(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8“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作用:点明时节,描绘出了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诗人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选取了“杨花”和“子规”这两个意象,“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解析:D.“夸张的修辞手法”有误。)03拓展阅读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此诗是步出夏门行中的最后一章。公元208年初,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准备南下征讨荆、吴之时,不由得回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作下此诗。11诗中的“烈士”指能建功立业的人。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的生命,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诗人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的励志之语。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潮平/两岸阔(2)江春/入旧年(3)断肠人/在天涯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次北固山下次:停宿(2)客路青山外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3)天净沙秋思 思:思绪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景象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02课内精读(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B诵读颔联时应用低沉的语调,体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气势。C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6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示例“悬”是指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船帆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7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解析:C项“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适景象恰恰勾起了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8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详见本课“考点链接”】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03拓展阅读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9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10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做简要分析。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04综合性学习节日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重阳节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中秋节1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屈原投江;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13【节日论坛】下面是本次活动的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把它补充完整。(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重视传统节日内涵,彰显民族文化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