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63083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江苏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江苏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江苏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江苏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有这么几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都是科学家,这是一个绪论单元。第二单元是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是属于生命领域单元的内容。第三单元是生命源泉-水,是物质世界里的内容。第四单元是他们是什么做的.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下面我想就这册教材所设计的的内容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认识一下这册教材。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在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一些研究这样的单元页。我们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页。第一课是科学是什么,这样的课题,科学是什么,因为我们要讲的是科学课,那么首先要给孩子解答一个问题,或者孩子们脑子里会想到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对于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我们要给三年级的小学生要讲科学是什么,要用非常浅显的、学生可以理解的、最简单的一种解释。科学无非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我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无非是他们提出个需要探索需要研究的课题,或者说问题。问题提出以后,科学家会对这个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分析与假设,提出各种各样预想或猜测,根据这些假设与猜想,科学家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收集资料,搞试验,搞观察,搞研究。这一系列活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科学家要拿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所以我们分析科学是什么,无非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对小朋友来讲,小朋友也照样是个科学家,他也会产生许多问题,那么他们提出问题以后,我们的任务是指导或教会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让孩子自己对这个问题提出解释,提出一个认识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孩子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研究科学的过程,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开篇就把科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提出来,让孩子来进行回答,孩子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各种各样的解释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最后我们要让孩子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科学就是提出问题,最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小科学家,都应该像科学家那去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一课的主要任务让孩子能够理解科学是怎么回事,教材上给出好多画面,这个图画是启发孩子,这些都是科学。比方说,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啊,有的科学家在农田里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医生给看病,其实这里面就有科学,象人造卫星的发射,这一系列,是引发孩子的一个话题,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充分的发散,让他去联想,还有哪些是科学,还有哪些里面包含着科学,这个话题,孩子会很积极很热情,孩子们会以他们以有的知识经验会说很多很多,老师的任务要从科学家研究的科学逐步引导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科学。比方做饭,烧菜里面有没有科学,是否我们每天吃饭合理的营养,里面就有科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事物,很多科学,里面包含着科学,甚至于我们同学的日常生活和搞游戏里面也包含着科学。这样一步步地把话题引到孩子身边的科学。让他知道科学是无所不在的,处处有科学。课文的介绍了琴纳和牛痘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通过这节课,对科学有一个简单概括的理解。所以第一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但是引发孩子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 第二节课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科学是怎么回事,第二课的课题是“做一位小科学家”,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同学都是科学家,并不是说大科学家是科学家,让他知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当中、游戏当中,里面也有科学。这一课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找平衡,这是一个初步的探究行为。第二部分是找出让纸鹦鹉站起来与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感觉到身边就有科学,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第三部分是收集喜欢的或身边认识的科学家的资料,并进行成果交流。第四部分在第一课的基础上,针对本课内容,扩展到体验活动。 第二单元是“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从单元页上可以看出这是森林里的照片,在单元页上还写了一首小诗,“当我走进森林,眼前一片生机盎然,无声的树在生长,美丽的小鸟在歌唱。当我走进森林”,下面有个卡通小动物说句话“让我们接着写下去”,这俩段诗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让孩子接着往下写,那他会想到,当走进田野的时候,会看到哪些有生命的东西;当走进花园,我会看到哪些;当我走进家,我会看到哪些有生命的东西,都可以继续写下去。我们穿插在科学课里面有些科学小诗、一些美文,这也是我们整套教材的特色,我们觉得这是科学的人文精神,不是板着面目,冷冰冰的硬邦邦的这样说教的一种所谓的科学,应该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让孩子体会到科学的美,所以后来单元穿插些美文,小诗。让孩子做一做,写一写。 第一课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孩子们刚刚进入科学课的学习,首先一个问题是放眼看看周围的环境,看自然界,万事万物无非分俩大块,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也就是生物,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会区分自然界两大类。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重点在寻找上,争取把孩子带到校园里,或者带到校园外,如果校园有花园绿地环境好的地方,把他们带到那里,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哪些问题是有生命的,三年级的孩子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他大致是可以区分的,有些可能不大分清楚,但是先让他自己去区分,让他去观察,最好能做些记录,所以这堂课的前半节课争取上户外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观察真实的事物,他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动物,这课书到后半节课,他们可以回到教室进行汇报,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让他们一一说一说,还能说点根据,你为什么说他是生物,比如说一棵大树,他说是有生命的,你怎么知道他是有生命的,他说是活的,可以生长,可以开花结果,他会说到很多生命的活动,生命的现象,让他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必然会有生命的特征,有生命的活动,初步地理解什么是生物,桌椅板凳是木头做的,它活着的时候是大树,但是做成桌椅就已经没有生命了,它也不会从小长大,不会繁殖后代,这就是一个死物,所以用木材做成的桌椅、家具,它就不能说是有生命的物体,只能说现实活着的就会长大,孩子们会提出的一系列他们认为的他是生物的根据,让他说,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归纳出来,重点板书,你说哪些是生物,把名称写下来,哪些是非生物,这样它基本分成两大类,生物它甚至分出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蝴蝶、人都可以归结到动物。生物还可以分成植树和动物。这节课大致在概念上知道分成两个阶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分成生物、非生物,生物分成动物植物就可以了,这课书教学的知识不多,但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他们有模糊的认识,说得不太清楚,可以让孩子展开讨论、辨论,老师也可以参加一些意见,以适当指导,并且让孩子们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些是有生命的,说有生命的物体一些根据,这是这节课教学重点。 第2 课是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书从植物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教材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植物图片,先可以让孩子看看书上提供了哪些关于植物的资料,并且说说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吗?如果老师手里有图片,挂图、录像资料,可以更多地提供给孩子认识更多的植物,最好有一两盆种在花盆里的花卉植物,拿到课堂上来,让他们说一说,描述一下这个植物是什么样子,这是对孩子进行观察与描述的训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他看到这个物体,他能说出诸如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颜色的,或者他们家里养过什么花,让他们进行描述,教材上给了一个样子,或者说叫范例,就是向日葵。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常见的花卉,比如吊兰什么的。让学生进行描述,这是观察与描述的训练,然后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比较,两种不同的植物它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这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比方教材上提出一棵桃树和一棵向日葵这两棵植物哪些方面不一样?会找出很多的不同点,可以重点地进行板书,比如说花什么样的,颜色、花的大小,形状不一样,叶子不一样,果实不一样,可以让他去说,茎杆不一样,都可以说,说完不同点,然后再让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应有点难度了,两棵外表上很不一样的植物,它们相同点是什么呢?既然它们都叫植物,肯定有共同的地方,比方说都要开花,都有叶子,根都要吸收水分和养料,都要阳光和空气,都能开花结果,都能繁殖后代,这些说出来,都是它们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点也是它的相似点,也就是植物的本质特征,从思维难度上找不同点比较容易,很直观,找共同点,就要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尽管它花的颜色不一样,但都要开花,都要结果,都要结籽,都要繁殖后代,这就已经带有概括与抽象能力,这是训练孩子概括,抽象能力,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再举几种不同的植物,让他进行比较,比方说各种各样植物,让他们寻找哪些方面的不同,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更多地去找一些例子来进行训练,所以这堂课一方面利用书上提供的图片资料,另一方面希望老师们找一些实物,供给孩子进行观察比较,或者到校园里,校园里、池子,花卉等都可以指定他们哪几种作比较,所以这课书总体上让他知道植物共同特征有哪些。 第3课和第2课大体上相同,是动物的不同与相同,教材上也提供了好多动物的图片,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资料,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画片,音像资料,首先让他看看,能不能认识这些动物,有的动物的名称叫不上来,老师可以告诉他,有的学生知道的,可以让他告诉不知道的,让他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两课书还有一个任务,让他认识到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更多的动物和植物,首选是认识这些动物,然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这个游戏是猜一猜小红心里面想的是个什么样的动物,书上给了一个例子,可以叫一个同学到台前来,老师告诉他心里可以随便想一种动物,想完了以后,不说话,然后让下面的同学提问题,这个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提问题的训练,下面提问题后让他猜,小红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你不能直接问是不是老虎,狮子,你必须提出问题,小红来回答是或者不是,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提下去,逐渐接近他心里所想的动物,以小红心里想的是老虎为例,下面学生问是水里游的,还是陆上走的,下面同学接着问,是有毛的吗?小红回答:是,其它学生就会朝身上长物的动物方面去想,有的学生问,是不是长蹄子的,小红说:不是,那就把长蹄子的这种动物排除了,有的问:是不是吃肉的?小红回答:是,它就接着朝食肉动物的角度接着朝下想,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猜,猜来猜去,他会猜到是不是身上有条纹的,她说是,是不是脑袋上有“王”的,是,那么肯定是老虎,最后能猜到,训练下面的孩子,通过提问题去猜想小红心里想到的那种动物,这里面也有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与描述,这个活动是很有趣味,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孩子们勇于提问题,勇于发言,再一个对动物的特征进行一些描述,下一个活动,教材上提出用狗和兔子来进行比较,有哪些地方不同,哪些地方相同,这个活动与前面植物的比较是想类似的,书上提出两种动物,假如有标本,学校有动物园,那就更好了,随便找两种动物,拿来给孩子比较,书上只是提出一个范例,教学中完全可以不必用书上这个内容,可用别的动物来代替,书上有个集合图,这个图实际上是让孩子来训练,在集合圈外面都是不同的,在中间,集合圈相交的地方让他写一下相同的地方,即共同的特征,用这样一种形式进行练习,我们以后在教学活动记录上就有这样的内容让孩子去填,这个练习也是很有意义的,让孩子自己写一写,然后进行交流,看他对不对,不对的也可以进行修改,举两种动物,如果教学还有时间,在教学工具箱里预备了动物的卡片,可以让学生进行生物分类游戏,也可以让他们拿一张来描述动物的特征,植物的一课也有卡片,并且卡片背后有植物的资料,孩子们通过这些卡片,就能来学许多知识,这是配套的学具,在分类的时候要注意每次分类只能有一个标准,比方按运动方式分,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然后洗好牌再分,如按食动物和食植物来分,按食性来分类,或者按有几条腿来分类,有的动物六条腿,有的两条腿,你可以每次只按一个标准分类,老师务必要指导学生注意,不能在一次分类中含两个标准。 第四课是植物,动物和人,从课题上可看出,把植物、动物和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里面暗含着让孩子找出生命的共同特征,虽然植物,动物、人距离很远,我们把距离很远的几个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他找出其中的相似性,比方说都是有生命的,都要从小长大,都要繁殖后代,都来和水、空气,这些让他们逐渐抽象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从这堂课上看,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想象,让他广泛地进行联系,从这个单元的整个建构来说,我们渗透了关于相似的理论,相似理论是中国科学院张光鉴研究的理论,万事万物它都存在很多相似性,不管是结构,功能的特点,都可以找出它的相似性,从这堂课看呢,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特别是将人与动物进行比较,它会提出好多不同的地方,提出很多相似的地方。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这里把水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组成的一个单元,过去自然课讲水就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把水和生命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单元,这里也有一段小诗,“因为有你小草会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下面就让孩子继续写下去,有了水会怎样最后结尾,“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第1课是生命离不开水,首选把生命和水联系在一起研究,这课书重点是让孩子知道生命是离不开水的,因为地球上有水,所以地球上才有生命,可以让孩子说一说生命离不开水,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来说明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堂课重要一个活动,主体活动是让他亲身感受一下生命体里有水,如让孩子带一些水果,一些蔬菜,让他在课堂上挤一挤,压一压,让在课堂是把水分挤出来。榨一些蔬菜汁,水果汁,这个活动是挺有意思的,如果老师能找到榨汁机,榨一些胡萝卜汁、苹果汁、让孩子们喝一喝,这个活动是带有游戏性的,让他们知道生命体里面包含着很多水分,其中书上给了一个扇形图,扇形图在小学三年级还没讲到,我们只是形象地讲到水在其中占多大比例,如人体里有65%的水,让他用蓝色的笔把空白的地方画一画,看水占了有多大,通过图的颜色就能粗略地知道水在其中的比例,这是从感性上给一个认识,另外一个活动就是让他亲自动手做一做,让他研究下一棵小草一天要喝多少水,这个实验可用小药瓶,小试瓶都可以做,这个活动课外做。 第2 课是观察水,这课和过去的自然课差不多,让他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自然老师都教过,就不细说了,这课书比过去有所扩展。不仅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还要知道水有哪些特点,水的性质,我们可以给几杯不同的液体,让找出哪杯是水。 第3课神奇的水,前面一课把生命和水连在一起,这课把司空见惯的水称作为神奇的,我想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感觉到这平常的水是珍贵的。当然这课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的另外一些特征,比如水的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水的压力和水的浮力,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他们平时没有去从深的层次去思考,去认识。第2课和第三课在以前是作为一课的内容,显得内容多而没有层次,去年的教材作了很大的修改,分为两课,并且第二课内容要有两课时的时间来进行教学。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两课时也显得匆忙了些,这里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就三年级的这册书的内容来看,较前年作了很大的调整,(比如调整了关心天气这一单元) 第4课要讲地球上的水,因为课标上有规定,让孩子们知道地球上的水的分布,大致知道地球上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陆地,也要知道一些自然界水情况,江河湖海地下水,地球上很多地方是有水的,又要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是比较缺乏的,这里有一个好活动。打个比方,地球上可用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资源只是一小勺,让他也知道这是打比方的样子,大部分是咸水,海水还能直接用,淡水只占其中一小勺,就这一小勺的淡水我们能够开发利用的只是其中一小滴,就这一滴水,有的地方还被污染,给他一种淡水资源很宝贵,很奇缺的感受,所以这是一个模拟类比的活动。让他产生种情感,就是地球上水资源是缺少的,我们要节约用水。后面要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比方哪些地方浪费水,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水资源的保护。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讲得是关于材料。材料单元讲的是关于物质领域里的一个内容。这个单元第一课是常见材料。这一课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研讨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这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对材料产生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秘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对材料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使学生对材料的分类有所认识。第三部分是辨认哪些物品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第四部分是仔细观察某一两样物品,分析构成物品的材料、材料的来源及其性能。 第二课是纸。纸也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常见材料。纸的研究可以搞成一个自由研究的课题。关于纸你想研究什么?先布置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家里常见的纸、办公的、包装的或者是报纸都可以。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不常见的,学生可能找不到的一些纸作为认识材料。课的研究主题是认识这些纸的特点。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提出来他想研究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比方说,想研究哪种纸更结实,研究某种纸吸水性能,或者研究纸的承受力、压力都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研究方法,自己独立去研究。老师也可以指导他们去研究这些纸的几项:渗水性能、吸水性能或者是哪些纸更结实等等。有几种不同的纸,要想比较他们的结实程度,一定要教孩子裁成长宽一样的纸条,然后两两套在一起拉,就知道谁结实谁不结实。也可以做成一个纸环,下面用重物挂,挂到第几个时拉断纸环,来比较它的结实程度。另外这堂课要让孩子知道纸的发明史,即文明史的一些教育。书上提供了一些,例如:木牍、帛书和古代造纸等一些图片。这些是简单的,但老师可以跟他们讲关于造纸的技术,造纸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纸最早的国家,也就是闻名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这个故事在教参中给老师提供了,这样就可以讲给孩子们听。最后是动手做一张纸。用一些废报纸或其他的废纸,弄烂了把它做成纸浆,适当放一些胶,做一个撑纸的工具,用铁丝做成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套上荧丝袜子,就能做成一个撑纸的工具。然后从纸浆里面撑一张纸,放在一张干的报纸上,把水压一压,吸一吸,再把它晾干就是孩子们造的纸。这实质上是让他们体会一下古代造纸术是怎么回事。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如果课上没有时间,可以作为课后的一个活动,让孩子做一张纸。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纸的样品,这些样品都在工具箱里十份这样的标本,学生从这里可以看到像沥金油纸、还有腊光纸等等,可以观察这个纸是什么样子的,拿下来看结束后放回原处,用完之后标本留着还能用,不要把这些纸丢掉。还要指导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纸的样品,贴在书后面的活动纪录上或者做类似于这样纸标本的一个夹子,便于孩子收集更多的纸的样品。 第三课“纺织材料”,这一课以前叫“我们穿什么”,这么说范围界定过于狭小,因为纺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很广。这课主要研究我们日常穿的衣料,认识材料,纺织品材料,可以发动孩子从家里带一些各种各样边角下料,裁剪衣服的一些布料布头,带到课堂上,先让孩子们用肉眼观察,然后发给他放大镜来观察布的纤维上怎么织成的,还可以用小镊子拆下来一些纤维的丝,它的纤维丝都是加撵的,加撵以后,把它拆细小的纤维,用放大镜来观察,另外我们在工具箱里配了手执的显微镜,可以看各种各样的布料,细小的纤维。让他感觉到不同纺织品的纤维是不同的。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自己最常见的布料,是什么纤维织成的,一般都是天然的纤维,天然的纤维,例如麻、丝毛是天然的动物纤维,还有一种人造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尽管它分为这么三大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人造合成纤维,那么怎么来分呢?可用火将小布条烧一烧这样的方法。小布条很容易着火,烧完之后就是一些白灰,且没有其他气味那就是植物纤维,如果火烧的时候有烧头发的气味,那就是动物纤维。还有燃着火后熔化了是粘的那就是化学纤维。让他学会鉴别的方法,然后利用手感让他们去拉一拉哪些丝的纤维拉力更大一些,哪些更结实一些,哪些布料的吸水性、渗水性更好一些,来进行一些比较研究,这是关于衣料纤维方面的概括。 第四课是金属。金属隶属于材料中的人造材料,是从化合状态的矿石中熔炼出来的单质物体。现代生活中,金属已经被广泛运用,成为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常见材料。本课以金属为题,除了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的几条重要性质外,兼具传授磨、锤等研究方法和指导选材方法。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金属,提出为什么用金属来制作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研究金属的性质(研究金属就是为了利用金属的一些性质)。第三部分是一个拓展活动。 第五课是塑料。这课内容在前年的教材中没有,前年的教材是玻璃和陶瓷。我想可能是因为塑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比玻璃和陶瓷的应用要广泛,特别是塑料的生产加工上要更容易一些,并且它的可塑性和可调性是别的材料不好比的,所以这课让学生来认识研究塑料。当然,塑料虽然有无数的优点和广泛的用途,但是塑料带来的严重污染,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塑料的这种双重性,也正是本课探讨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课文展开的核心枢纽。第一部分是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之间的优缺点。(坚强如钢铁,耐热如石英,质轻如羽毛,柔软如丝绸,弹性如海绵,色艳如鲜花。)第二部分是研讨塑料所具有的缺点,即:不容易降解。 第五单元是提出问题,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提出他们可以研究的的问题。围绕这一目标,这一单元安排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学习怎么样多提科学问题;二是学习怎样提出好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第一课是: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第二课是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这两课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借用教材,以教材为指针,灵活进行教学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