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51160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课题:用三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5题7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具准备:例3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下表: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导入新课: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 (1)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师: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 列式解答。生1:2424242生2:242242师板书,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独立解答。(3)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可能提出: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三、练习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03134228120897126432641255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3.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4.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体操比赛,其中三年级有240人,四年级有300人。每12人站成一排,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站几排?四、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6、7题。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3.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揭示定律。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2565_(生:等于6525)7864_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30060065352.加法结合律。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比较881049619296288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_)(ab)c_(_)(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三、练习巩固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 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3)(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2.连一连。 83+31564+(73+37) 87+42+58315+83 (64+73)+3787+(42+58)56+78+4478+(56+44)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四、小结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五、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口算(1)上下两题为一组:56087= 72098= 180036= 62006210=56056= 72072= 1800(36)= 6200(6210)=(2)你发现了什么?二、动手操作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1)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2)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请一位学生说,教师演示:(1)(2)其他同学边看演示边列算式。(1624)2.提问。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8份)这个8份是怎么来的?(24)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16(24)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3.学生操作。拿出12根小棒。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用两种方法列式。比较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起来吗?三、小结规律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62416(24)123212(32)2.交流并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四、学习例3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1)投影第43页主题图与例3的文字。(2)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五、练习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的两小题。2.口算。教师逐一出示以下口算题,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用手势表示得数,然后说出口算的方法。(1)8133(2)120122(3)240524(4)210(76)(5)350(257)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4.自编一个可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1)在前后桌四人小组内交流。(2)教师通过巡视,发现编得好的,在全班交流。六、小结(略)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出示练习纸: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你能测量出三角形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反馈:你是怎么测量的?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出示教材第8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学生操作,然后评议交流。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1.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2.实验解疑。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教学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具: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二、实验探究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3)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4)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应用深化1.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 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 cm和5 cm的木棒。(1)用长度为3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用长度为1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四、反思回顾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104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第13题、第7题。教学目标: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具、学具准备:把练习十八第4题制成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课件显示育才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米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米成绩的情况表:(练习十八第4题,将(1)班与(4)班的成绩对换了。)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得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个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同算法。在多数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请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算法的计算过程),并说明理由。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三种:8.488.548.528.4617.028.528.4625.548.4634(秒)8.488.548.528.46(8.488.52)+(8.548.46)171734(秒)8.488.548.528.4684(0.480.52)(0.540.46)321134(秒)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自言自语或轻声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让多数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较优算法的依据有二:应用了加法的运算定律;根据数据特点将加法变成乘法。 3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四(3)、四(4)班的总成绩吗?算完后,用计算器验证你的结果,并预测冠军是哪个班,四(1)班可能得第几。 (1)要求每位学生先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四(2)班:8.408.568.618.398.408.56(8.618.39)或840.400.56(0.610.39)8.408.5617320.400.561 33.96 33.96 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是3406秒、3417秒(过程略)。 (2)全班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上述结果。验证后将4个小数排队: 33.963434.0634.17,估测出冠军可能是四(2)班,四(1)班可能是第二名。 (3)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适用吗?你能否再举12个例子说明。”学生举例说明。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4)小结:请学生翻开教科书104页,说明例4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导小结,请学生默读并理解例4下面的一段话:“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三、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1 基本练习。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2题,要求学生在每一题的后面写上简算的理由,做完后及时反馈。2综合练习。(1)用竞赛的方法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对于口算错误较多的学生,应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更正。(2)自主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第3题也可以在课外做)。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弄清楚哪两个数合并能凑整,再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3)自主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本题有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案,一般学生只需做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写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3提高练习。计算:11.21.41.61.89.69.810统 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宫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xx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请你们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观察折线统计图。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巩固应用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2补充练习。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3实践活动。(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