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仕女发髻,首饰.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21440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仕女发髻,首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唐朝仕女发髻,首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唐朝仕女发髻,首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妇女自古以来就讲究发髻的变化,考古学家就商代,周代,秦汉等朝代的妇女发式作出归类,而唐代的发式不但承前朝遗风,更加入外族特色,发挥创意。根据中华历代服饰艺术一书指出,唐代时期妇女对头部的化妆十分重视,发式及发髻式样变化多色多样,头上戴簪钗珠玉宝石及鲜花,既承前代遗风,又刻意创新,可谓丰富多彩。,云朵髻发收于顶,玥血上梳成云朵状,髻前饰珠翠。这种发式显得丰盈优雅,为唐代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妇女所喜欢。,孔雀开屏髻将发耸竖于头顶,梳成椎髻,用珠翠制成孔雀开屏状饰于髻前。此发式多为唐代贵夫人所喜用,双环望仙髻将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髻前饰一小孔雀开屏步摇,髻上珠翠如星。此发式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状,故称双环望仙髻。流行于盛唐,双环望仙髻唐代妇女的发髻承袭前朝,并加以创做,如双环望仙髻是承袭秦汉遗风,留传下来的神仙方士之说;不少古墓,如西安唐开元十一年鲜于海墓女俑,或唐代绘画,例如有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宫乐图等,都保留大量唐代妇女发型的形象资料。唐代的妇女发型,直接影响五代到北宋年间,此时期的特点是竞尚高,大当时的妇女利用自己以及别人剪下的头发加添在自己的头发之中,或造成各种假发来装戴。而此等发型多为贵族妇女的专利,平民百姓极其只在婚嫁才会如此打扮。,盘桓髻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血上盘桓而成。髻前插对梳,髻上饰条形彩珠,显得干练持重,这发式西汉时已在长安妇女中盛行,到唐代仍为宫女和士庶妇女所喜用。,螺髻亦名翠髻,因其形而得名。梳理时,先将头发用黑丝带束缚起来,在头顶部编盘成螺壳形状即成,并在髻后垂彩色丝带。此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中,古人曾有螺髻凝香晓黛浓的诗句,后来也在士庶女子中流行,直到宋、明各朝,仍有妇女喜欢。,圆椎抛髻将发收拢于顶,向上盘两卷成圆椎,然后向一侧绕一环成抛状,这种把椎髻和抛髻结合的发式称圆椎抛髻。发的一侧插步摇,一侧戴花。为晚唐时长安妇女所常用。,盘叠式,结髻式,反倌髻,拧旋髻,随云髻、凌虚髻,百合髻、盘恒髻,拋家髻,簪花髻,飞天宝髻,飞仙髻;凌云髻大唐末期多半于人唐朝妃嫔、公主、使用,倾髻、坠马髻,当时妇女为了美观,以及遮蔽面貌等原因,都会戴上帽子,唐代称为羃离,此种头饰源于西北夷民族,由于北方风沙大,西北夷民族习惯于骑马,于是就以面衣或面帘盖蔽而不受风沙侵袭。我国古代,妇女出门,必蔽其面,先前有面衣,幂罗,以后有头巾、盖头,其意相近。帷帽也是妇女用来遮面的饰布,抵御风沙,其面料是半透明的纱绢等,使外人不可窥见,而自己可以略见其它东西,多数利用藤席或毯笠做成帽的骨架,糊表缯绵,有些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后用皂纱全幅缀于帽檐之上,多用轻薄而透明的罗制成,可作为遮蔽全身的帽裙。,除了将头发束成髻以外,插上发钗,发簪等也是唐代常见的发型,唐晚期,高髻更与银钗,牙梳相配,据入蜀记记载,蜀中少女都梳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其它如鸾凤步摇,簪梳等,亦可在敦煌晚唐石窟第窟、第窟以及五代第窟中的壁画可见唐代发饰可分为发钗,簪,步摇簪,梳篦,宝钗等,自凡魏晋南北朝起,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唐代铜梳,湖南长沙纸园出土,据残物复原,江苏杨州三元路唐代窖藏出土凿花金栉高厘米,宽厘米,重克,杨州市博物馆藏,唐代骨梳,河南陕县出土,上三幅图为唐代古墓遗留下来的梳,所用的材料很多,例如有动物的骨头,铜、银等金属,由图中的花纹所见,雕工精细,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技术来说,是处于当时的领先地位,而图中的几何花纹,亦是由西域传入中土。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外商旅络绎不绝,我们可以由唐代贵族妇女常用的日常用品得知,当时流行的图案式样,是源于波斯、身毒等国,由是观之,当时唐朝的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共主),仍与外来文化融合,形成新的局面。,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出土银钗属于发钗的一种,隋代时作双股形,呈一长一短,目的是方便插戴于发髻,中晚唐以后,发钗渐趋简单,亦有专供装饰用途,考古学家在江苏,陕西西安,浙江长兴等地的古墓也有发现不同类型的钗,如西妻郊惠家村唐大宗二年墓出土双凤鎏金银钗长厘米,钗头有双凤及卷草纹。上图所示为江苏邗江蔡庄出土,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而成,每式钗朵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分辨左分右分插。,安徽合肥出土南唐四蝶银步摇年月安徽省合肥市农学阮南唐汤氏墓出土,四蝶银步摇簪,通高厘米,宽厘米,安徽省博物馆年月安徽省合肥市农学阮南唐汤氏墓出土,金镶玉步摇簪,通高厘米,宽厘米,安徽省博物馆,上三幅图属于步摇簪,是簪的一类,始见于五代十国,从唐代遗留下来的陕西西安书洞墓壁画,以及陕西干县李重润墓石刻中可见插步摇簪的人物图象。杨贵妃外传中也有对步摇的描述,书中说到当时唐玄宗命人从丽水取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亲自给杨贵妃插上鬓上,而云鬓花颜金步摇是时人对杨贵妃的描写,可见此类发饰的受欢迎程度遍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宫中贵族,达官贵人为甚。,超长的唐代青铜发钗,西安唐窖藏出土,镶金玉镯,多为皇宫贵族妇女配戴年陕西咸阳市郊唐墓出土双龙战珠金腕轮,直径厘米,陕西考古研究所藏,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隋唐蓝白琉璃珠镶嵌金腕轮,直径厘米,重克,上三图皆为唐代的臂饰,臂饰可分为手镯和臂钏两大类。手镯方面,隋唐时手镯制作华贵精美,陕西西安何家皂唐代宗窖出土的白玉镶金玉镯,玉分作三段,每段两头都以金花绞链相联,可以开启,华贵无比。臂钏方面,臂钏又名跳脱,条脱由捶扁的金银条盘绕旋转而成,具有弹簧状松镯,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十圈不等。这类臂钏根据手臂至手腕粗细,环圈由大至小相连,两端以金银丝固定,例如在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贵妇,就带有自臂至腕的金臀钏。,年湖南省长沙市出土隋唐玻璃戒指,直径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戴戒指是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风俗,汉魏以来,再成为男女青年寄情定信的纪念品,由久以来,不少诗句记载戒指的历史,如后汉繁钦的定情诗,隋代丁六娘的十索诗,以及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中都有对戒指的记载。,年西安李静训墓出土隋珠宝镶嵌的金颈饰,长厘米,重克,由颗镶宝石的金珠串成金链,下为两层镶珠宝的项坠隋唐五代时期冶金技术进步,金银首饰制作精致,左图为隋大业四年壬周皇太后的外孙女李静训九岁夭折的随葬器物,由颗镶宝石的金珠串成金链,下为两层镶珠宝的项坠;唐代颈饰从莫高窟缯画和彩塑佛像上所见,多由颈圈与璎珞组合而成,更为豪华富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