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8课《蝈蝈》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619218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8课《蝈蝈》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8课《蝈蝈》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8课《蝈蝈》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8课蝈蝈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教材简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告诉我们应善待动物,具有真挚的人文情怀。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深远。在教学中,应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它不肯叫,准是怕生。”“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这是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的对话,是孩子对爷爷的无心劝告,也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童言无忌啊!白发老人是多么喜欢这只蝈蝈:1. 他喜欢蝈蝈的叫声,买下它,关在笼子里;2. 蝈蝈不叫,喂给它红辣椒;3. 蝈蝈终于叫了,而且不知疲倦,从早到晚地叫;4. 蝈蝈“逃”了,回到大自然中去了。老人也终于明白禁锢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不道德。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文章的最后没有直接交代出是爷爷剪破了笼子,让蝈蝈“逃”走。要引导学生联系“大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以及“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进行思考,推测和判断出是爷爷放走了蝈蝈。其落脚点是善待动物。可结合思考题向生活拓展,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为小动物做些什么。教学目标1、领悟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故事所蕴含的深意。2、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炼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抓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难点:推测蝈蝈不见的真正原因,感悟课文故事所蕴含的深意。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到田野观察蝈蝈,搜集有关蝈蝈的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阅读课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感悟文章蕴含的深意。一课时课时目标1、领悟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故事所蕴含的深意。2、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炼优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抓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难点:推测蝈蝈不见的真正原因,感悟课文故事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世界因为有它们的存在才那么绚丽多彩,人类的生存更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关爱动物,善待动物。请问大家,谁见过蝈蝈?它的叫声如何?2、学生讨论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蝈蝈的了解。学生展示资料我们刚才了解了有关蝈蝈的信息,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文本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文章!老师板书课题:蝈蝈 学生齐声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学生查字典解决学习中的障碍。)2、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故事的梗概。三、深入研读,自主探究,体会思想感情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蝈蝈在笼中的感受。师导读:老人喜欢蝈蝈,有幸捉到了一只,把它装进竹笼子,挂在窗台上。笼中的蝈蝈表现得怎么样?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反馈: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描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中来感受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不安地爬着、触须不时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呼唤、祈求学生讨论交流,设想:假如自己被关在屋子里不能出去自己有多难受。填空:这是一只( )的蝈蝈。2、在对话朗读中,探究蝈蝈在笼中的感受。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猜测:蝈蝈为什么不叫了呢?害怕、生气、孤单、想家师小结:是呀,蝈蝈被关在笼子里,失去了自由,不能回家,见不到亲人,蝈蝈有多伤心,多孤单呀!3、品读关键词语,体会大家对蝈蝈的喜爱,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师导读:大家那么喜欢蝈蝈,都不愿意把蝈蝈放了。听呀!蝈蝈终于叫了,大家是多么高兴呀,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出示:“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有点得意。两个孩子睡意蒙眬,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说体会。感悟蝈蝈叫起来后,老人和小孩的高兴劲,提醒学生理解“又清脆又响亮”、“得意”、“手舞足蹈”等词语,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蝈蝈真是奇怪,不叫的时候一声不吭,一旦叫起来,就没完没了,烦死人了,两个孩子又开始猜测其中的原因了。分角色朗读对话抓住孩子议论中的词语:“烦死了”“热得睡不着”“它在哭呢”“关在笼里多难受”,体会孩子对蝈蝈的关心四、引导学生议一议,合作探究老人放蝈蝈的原因1、讨论:蝈蝈是不是真的“逃”走了?如果不是,那又是谁放走了蝈蝈?为什么要放走它?2、集体交流,反馈。3、“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猜测出什么?师小结:是呀,老人的叹息其实是在说:都是我不好啊,我怎么能够因为个人的喜好,就把蝈蝈关在笼子里,让它过着孤单,丧失自由的生活呢?我应该把它放了。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1、引导学生讨论:老人在天真孩子的影响下,决定给蝈蝈自由,把蝈蝈放归大自然让它快乐的生活,你们觉得老人做得对吗?为什么?生讨论交流,提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2、启发思考:了解了这个故事,你准备怎样对待小动物?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3、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方式学习了本文,表现得特别棒!老师替你们高兴!学完课文后,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禁锢弱小的动物是不道德的,我们应该善待小动物。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哪怕是一只昆虫,我们也应该善待它们,爱护它们。七、板书设计8蝈蝈不叫叫“逃”走善待动物八、作业布置 自主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九、教学反思参考资料螽斯也被称为蝈蝈,又称哥哥、纺织娘,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侧扁。触角丝状,通常超过体长。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有一对听器。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栖息于树上的种类通常为绿色,无翅的地栖种类通常色暗。蝈蝈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约7000种。我国约有百余种,按地域分,南方统称“南哥”,北方称 “北哥”。按地区划分,则各地都有各自的称呼。螽斯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螽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鸣叫,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婉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雄虫通过发出自己独特的鸣声(声音通讯),借以寻找配偶,吸引同种雌虫前来交配,进行生殖活动。以此为目的的鸣叫是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称作“婚恋曲”,雄虫往往能连续唱很长时间,并常会有几头雄虫同时高歌,雌虫闻讯赶来,一般选中歌声洪亮者作为自己的“恋人”。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便高唱“战歌”,面对面摆好架势,摇动着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双方只有后撤才会相安无事。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危险,螽斯便发出“警报”,警告其他螽斯。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