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重大决策:(P55),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徘徊、停滞、未改善,3、意义:转折;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经济体制改革,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P57学习延伸),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1、原因:2、内容: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因:,二、经济体制改革,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1、原因:2、内容: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原人民公社体制下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进程:,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进程:,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推广,深化,变革生产关系: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原因:2、内容: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因:,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作用:教材P55“学思之窗”,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1、原因:2、内容: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1、原因:2、内容: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P56),全面展开:1984年后,中心环节: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措施:abc,作用:调动;增强;发展;提高,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措施(P55),1、原因:2、内容: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5、作用:调动、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小结,一个问题,二个方面,三个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农村、城市、经济,经济改革,社会发展,促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建立过程,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目标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完善:1993年确立基本框架,基本建立:1997年“十五大”,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中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了!,不,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探究,有人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变成资本主义了,你认为呢?,谁对呀!,中国搞市场经济不会改姓,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课堂小结,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折,决策,目标,市场经济,例: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了八大的正确探索,同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A、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练一练,1、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A,练一练,2、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练一练,3、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B、旧中国农民悲惨生活已成过去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D,4、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A、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D、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