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09822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决定),(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两层基本含义:1)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存在。,人们:客观世界: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发生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不是实践。,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是客观的,因而实践不是主观性活动,而是客观性活动。,知识梳理,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客观性决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知识梳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客观物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坚持这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知识梳理,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知识梳理,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世界有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分,人们改造世界有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之分。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才叫实践。,2.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观世界的面貌。但动物不会思维,只靠先天本能,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而人的实践活动却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误区警示,3.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这个观点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因为,从实践的三要素看它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它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又不是纯主观活动。,误区警示,4.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5.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导致失败。,误区警示,6.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其次,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误区警示,1.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一五规划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小行星撞击地球A.B.C.D.,A,单项选择题:,巩固强化,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而用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A,巩固强化,现在市场上许多广告语都富有哲理,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据此回答3.“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告诉我们()A.个人融入集体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B.能否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是区分事物好坏的主要标准C.集体主义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D.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符合客观规律,A,巩固强化,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梳理,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途径。,认识的源泉实践;认识的获得实践和学习。但归根到底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1)知识的构成:是由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2)学习的重要性:就每代人或每个人来说,事事都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从人类知识的发展来说,每代人都处在知识承上启下的历史环节上,只有虚心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才能根据新的实践总结出新的知识,从而发展认识。实践是认识的产生,是“源”,学习是知识的传授,是“流”,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误区警示,2.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直接任务、根本任务是一致的。,(1)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2)认识的直接任务是获得真理。(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误区警示,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对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3)“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最基本的生产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真理对立起来,实际上是抽象地谈论真理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十分有害的。,误区警示,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高考示例,(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失败原因,直至发现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高考示例,1.“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见;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单项选择题:,巩固强化,2.下列说法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A.B.C.D.,B,巩固强化,3.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因为()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价值观对人们的行动具有决定,B,巩固强化,4.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挫折教育是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TCL”总裁将其总结为“木头理论”,即木头放到水里,加上压力,一旦冲破压力,反弹会更高。相反,如果没有压力,却只能轻浮在水面,不会有高度。从认识论角度,这是因为()A.失败的实践更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B.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C.失败的实践在形成并推动认识发展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D.在挫折中形成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更为正确和深刻,C,巩固强化,5.近年来,我国危机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仅从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北京市就经历了多次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北京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编制了“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这体现了()A.实践是纯客观的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C.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理性认识可以指导实践6.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C,巩固强化,当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请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高考示例,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只凭经验办事,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虽然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能照搬现成的理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善于实践,勇于创新。(4)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并认真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成功。,高考示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决定),(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1.下边的漫画告诉我们()A.发现真理比坚持真理更困难B.坚持真理比发现真理更困难C.认识的根本目的就是揭示真理D.真理性的认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C,巩固强化,单项选择题,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巩固强化,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总落后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对象是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从这一角度讲,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在先认识在后,因而是正确的。(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认为,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同时又认为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预见未来,从而采取正确行动,沿着正确方向认识和改造世界,从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来说,认识后于实践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命题角度,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成行整齐插栽的,而是成片散插。这种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的“懒惰之举”。50多岁的农妇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1993年开始把种子直接撒插在田里。没想到,这种插发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口号喊千遍,不及一个具体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播试验,结果75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77公斤,党支书自己的4.7亩早稻平均亩产556.7公斤。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全村粮食大幅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试析蔡卢村“直播法”的产生和推广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命题角度,蔡卢村关于水稻直播的认识发端于农妇节约劳动力的实践需要,产生于水稻直接撒插的生产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的哲学道理。蔡卢村水稻“直播法”是通过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试种,以其省时增产的客观效果说服了群众,因而不令而行,得以推广,并获得大面积增产增效。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道理。蔡卢村以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并通过生产实践证明的关于水稻“直播法”的认识,指导群众的水稻生产,使水稻增产,体现正确认识队实践有具大指导作用的哲学道理。,命题角度,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0分),高考示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高考示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真理的特性,(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客观性的含义:一是指真理性认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二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知识梳理,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知识梳理,2.真理的特性,(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相对于特定过程而言,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错误,知识梳理,认识的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一个正确认识的完成:,原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第一;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变化的,第二;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第三;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什么),知识梳理,2.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真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1)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2)真理不会停止,已经确定的真理在不断向前发展,方法论: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知识梳理,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是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3.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4.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5.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6.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误区警示,知识明示,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知识梳理,1.“有用即真理”、“强权即真理”的真理观主要违背了()A.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的条件性C.真理的反复性D.真理的无限性2.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A,D,单项选择题,巩固强化,3.“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和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B,巩固强化,简答题:材料一:德国诗人莱辛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材料二: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试用所学的有关哲理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如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可能会变成错误的,所以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典型体例,(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说,完全依靠书,也就失去了书的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再好的理论如果束之高阁,也是毫无用处的。书(理论)的作用是建立在与实践的结合上,书(理论)只有在此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不结合就不能发挥作用。,典型体例,论述题: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操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命题角度,(1)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丁博士就是通过新的试验,提出了由四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2)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真理向前发展。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四夸克理论的发展,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五夸克、六夸克等新理论。(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结论和实践所束缚,要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命题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