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2炼字炼意.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05097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2炼字炼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诗歌鉴赏2炼字炼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诗歌鉴赏2炼字炼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12.12.29,锤炼字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欧阳修:求得一字稳,耐褥三更寒。,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使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考题回放,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2010四川卷,(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一)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二)特殊词(拟声词、叠词),关注几类词语,(一)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二)特殊词(拟声词、叠词),关注几类词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动词能达到表达生动的效果,击?打?,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望瞧看观-陶渊明,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桃花扇,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杜甫,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4分)全国卷考题溪涨清风面,月繁星满天。数只船浦口,声笛起山前。()吹()掠()袭()拂答()()落()圆()明()上答()()傍()依()横()到答()()声()有()几()一答(),2形容词能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等效果。,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到满过吹)-王安石,3数量词经过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一,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已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4副词副词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辅助抒发情感。,6.叠词强化情感、增强韵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三组叠词,直抒胸臆,给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词人在彷徨中等待、寻觅,到头来只有孤灯单影相伴。千百种愁绪弥漫心头和空中,久久不散,余味无穷。,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1.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写出明月从深沉广阔的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结合得准确传神。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3、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考查方式,1具体解释字或词在句中的意思。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分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是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字义表达技巧(手法)表达效果(意境情感),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2010四川卷,(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03全国,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即呜咽之意,“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三步),【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参考答案:,“卧”,即“躺”,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第二步),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第三步),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传诵千古的佳句,一个“闹”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用100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解题路径】本题的解答,关键在准确理解“闹”的含义及人格化的手法。闹,安静、萧寂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写红杏怒放盛开,如火如荼,不说春意“浓”、春意“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在于将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竟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言“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确实见得精当,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展开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的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进行了驳斥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千里”、“四百八十寺”均为夸张手法。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夸张性描写的。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是运用的这种艺术手法。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也是夸张。这种夸张反而使读者感到很真实。江南春通过联想与想像,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到处“莺啼绿映红”的一片春意。“四百八十寺”句,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一味信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