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复习SW.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04972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表达技巧复习SW.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歌表达技巧复习SW.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诗歌表达技巧复习SW.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击考纲,2012年湖南省高考考试大纲: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感受真题,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从语言的角度从形象的角度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白描,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3修辞手法4抒情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知识储备1,表现手法,1、对比2、正衬(烘托)3、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4、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回忆、梦境)5、白描6、细节描写7、侧面虚写(如:以对方写自己)8、象征、托物言志,写景手法:衬托渲染色彩搭配白描细描近景远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知识储备2,纯以笔勾勒线条而不设色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不能过多地堆砌词汇,不能过多地渲染,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要鲜明、准确,但要防止因用笔过少,造成“空洞无物”的错误,它要求的是既要简洁,又要传神。,01、比喻02、拟人03、对偶04、用典05、夸张06、双关:谐音双关07、起兴08、叠字09、互文10、反问,修辞手法,知识储备3,传统设题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结合句子具体分析这首小令最突出的表达技巧?6分,参考答案:1、小令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2、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以“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3、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念家乡的伤感之情。,例题探究,指出手法,具体分析,作用(情感),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解释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3、总结这种手法的运用起到了什么作用(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首句中“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明媚春景。次句“过”字,点明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末句“菜畦”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全诗选取“绿池”、“芳草”、“蝶”等动静皆备、丰富唯美的意象,营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答案要点:表达技巧(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白描),指出手法,具体分析如何运用,作用(情感),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十分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高旷清超,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巩固练习,此诗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体验真题,1、2012年(浙江卷)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枝间新绿一重重,芳心犹卷怯春寒。小蕾深藏数点红。一缄书札藏何事,爱惜芳心莫轻吐会被东风暗拆看。且教桃李闹春风。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第一首: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把“未展芭蕉”比作绿色的冷烛。第二句把芭蕉心,比作“芳心”,把芭蕉拟人化。三、四两句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芭蕉的怜爱之情。第二首:诗句运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以“桃李”来衬托海棠的高洁。作者以此来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2、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参考答案:动静结合:“动有声”、“淡无影”,一动一静(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远景近景的结合)。对偶:“折苇”对“遥山”,“动有声”对“淡无影”。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体验真题,这首诗情感丰富。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诗人亲近自然,心情平静而闲适,渴望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但“安得学野凫”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译文】出了城郭之时,正值破晓,天色微明。站在湖边,平静的湖面令我心绪宁静。水面泛起了清凉的薄雾,渐渐弥漫长空。那水中弯曲的芦苇,发出哗哗的声响;遥远的青山淡如青墨,若隐若现。慢慢地我望见了那轮绚烂的朝阳初升,金色的晨曦中,只见三三两两的小舟静静地停靠在岸边。我怎能学得野鸭一般,在波光荡漾的湖面上,去追逐远方清朗的光影呢?,这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以“折苇有声”反衬环境的静谧,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表达作者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把景写活了;以近景远景对比,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近景与远景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表达作者对幽静生活的向往。,3、【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体验真题,此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寂寥空旷的深山里,山顶的积雪在融化,由它而汇成的小溪,水位也在不断上涨。游客们从横跨溪水两岸的古老简易木桥到达彼岸,我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是远还是近,只见从那溪水里流出了山里的落花。,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边乘凉。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呢!,诗的一、二两句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喜悦之情。用小荷的情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4、(200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体验真题,参考答案: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之情;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