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诗、俳谐诗与文化.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01564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讽刺诗、俳谐诗与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讽刺诗、俳谐诗与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讽刺诗、俳谐诗与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与文化,主讲教师:颜凯,第三讲:讽刺诗、俳谐诗与文化,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是讽刺诗中的杰作。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第三讲:讽刺诗、俳谐诗与文化讽刺诗与文化,一、讽刺诗:冷嘲热讽、婉言刺人的诗曰讽刺诗。古代的讽刺诗主要针对社会中腐朽、落后或反动的人和事,尖刻而辛辣地揭露和嘲讽其可笑、可耻、可鄙或可恶的一面。,二、讽刺诗作品讲析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唐玄宗喜好斗鸡之戏,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贾昌被称为“神鸡童”,得到皇帝的赏爱,“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诗中截取了京城大道上有关宦官和鸡童的两个场景,深刻讽刺了佞幸小人得势后的嚣张气焰,“鼻息干虹霓”一句夸张地活现出斗鸡者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表示了对当时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刘克庄,刘克庄落梅,刘克庄宰建阳时写了这首落梅诗,因中“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被指控为“讪谤当国”而一再遭贬,坐废十年,此即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其病后访梅九绝云:“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李泌字长源,曾作咏柳诗:“青青东门柳,岁晏必憔悴。”杨国忠以为指“柳”骂“杨”,李泌因此被贬官。)幸然不识桃与柳,却被梅花误十年。”全诗通过对落梅哀婉缠绵的吟叹,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坎坷失意的不幸,道出了当时广大文士抑塞不平的心声。尾联暗讽,以东风作喻,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最为有力和沉痛,堪称匕首投枪。,三、讽刺诗的艺术特点,1.托物谕志2.善用夸张,3.对比描述4.深婉冷峭,四、讽刺诗与文化的关系,(一)古代士人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即积极的入世精神。古代士人把参与国家政治视为自己的“天职”,把“治国平天下”当作崇高的理想追求。忧患意识,是以戒惧而沉毅的心情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精神态度,也是理想和现实冲突中否定意识占主导的一种情感状态。古代士人的忧患意识,主要是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所处现状及前途的否定性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深切的“念虑”。,(一)古代士人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从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系辞下传君子终日乾乾(自强不息貌),夕惕若(警惕着)。厉(危险),无咎(无害)。易乾九三爻辞,(一)古代士人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二)士人历史使命感与忧患意识的来源1.与士人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关春秋以后,游士日多。齐语言桓公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而战国之君遂以士为轻重,文者为儒,武者为侠。顾炎武日知录2.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亦急乎?”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孟子滕文公下3.封建社会官爵禄的吸引其所任官者大,则爵高禄厚;其所任官者小,则爵卑禄薄。管子明法解,(二)士人历史使命感与忧患意识的来源,忧患意识来源于士人特有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三)古代士人忧患意识的表现,1.认识性。即见识超卓,能发现别人司空见惯却浑然不觉的社会问题。2.预见性。即见微知著,能察觉到潜伏的危机,预感到即将出现的社会问题,表现出“超前意识”和“危机感”。3.情绪化。即在是非研判的同时伴随着强烈的道德善恶的褒贬。是非研判的心理基础是士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道德评价的外部表现则必然是情绪化。二者结合,催生了讽刺。,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杜甫,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白居易新乐府采诗官,第三讲:讽刺诗、俳谐诗与文化俳谐诗与文化,一、俳谐诗诙谐逗趣,语带机智的诗为俳谐诗。俳谐诗主要针对社会生活中某些带有局部性缺点或以其某种特点引人发笑的人(包括审美主体)和事,风趣、诙谐地品评或调笑其可乐、可惜、可怜乃至可爱的一面。,二、俳谐诗作品讲析陶渊明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二、俳谐诗作品讲析陶渊明责子,杜甫遣兴:“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黄庭坚书陶渊明诗后:“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和乐安闲之意)慈祥、戏谑可观也。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不是板着面孔教训,而是出以诙谐戏谑之笔,将儿子们的缺点夸大了,漫画化了,又显出一种老牛舐犊般的慈祥与爱怜。,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二、俳谐诗作品讲析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此诗写人的手法为杜甫独创。用嗜酒这一共性将“八仙”联在一起,又用每人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如以身份,有郡王、宰相等;以才学,有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等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全诗人物主次分明,互相映衬,笔调自然夸张,浪漫幽默。,苏轼纵笔三首(其一)、宝山昼睡,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苏轼纵笔三首(其一)、宝山昼睡,前一首,在超旷风趣的谐语中寄寓着深沉的身世之感。后一首用典,写出身处逆境中的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顗)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宋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笑。”,三、俳谐诗的艺术特点,同讽刺诗一样,古代俳谐诗也常常采用托物谕志、寓庄于谐、以及漫画式夸张的手法。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感情色彩和美感效果以及语言风格:如果说讽刺诗的感情色彩是冷峭而无情的,更多地给人以沉痛和愤激的感受;那么,俳谐诗则是温和而友善,更多地给人以轻松和愉快的感觉。如果说讽刺诗的语言是崇尚“婉道”,那么俳谐诗则是追求“鲜活”,喜欢运用浅显俚俗的语言,往往雅俗共赏。讽刺诗的语言风格既为“深婉”,则俳谐诗可谓之“浅俗”。,四、俳谐诗与文化的关系,(一)幽默幽默:美学范畴之一。以含蓄、凝练、机智、风趣的方式,揭示生活中某种矛盾或哲理,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其特点一要会心,有所了悟;二是微笑,轻松愉快。幽默对美好人物喜剧性特征以故意歪曲、夸张、引入谬误等耐人寻味的方式表示赞扬,加强效果;对有缺点的好人,以戏謔、揶揄等带有轻微讽刺意味的笑语,给以善意的批评。,(一)幽默,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其结果必有天下相率而为伪的生活与文章,也必多表面上激昂慷慨,内心上老朽霉腐,五分热诚,半世麻木,喜怒无常,多愁善病,神经过敏,歇斯的利,夸大狂,忧郁狂等心理变态。林语堂论幽默,(二)中国人的幽默传统,1.爱情民歌之打情骂俏2.俳优艺人之冷嘲热讽3.日常生活之取笑逗乐4.诙诡旷逸之彼我谐謔,(二)中国人的幽默传统,1.爱情民歌之打情骂俏子惠我思,你要是心上把我爱,褰裳涉溱。你就提起衣裳淌过溱水来。子不我思,要是你的心肠改,岂无他人?难道没有别人来?狂童之狂也且!你这傻小子呀,傻瓜里数你个儿大!子惠我思,你要是心上还有我,褰裳涉洧。你就提起衣裳淌过洧水河。子不我思,要是心上没有我。岂无他士?世上男人还不多?狂童之狂也且!你这傻小子呀,傻瓜里数你个儿大!诗经郑风褰裳,(二)中国人的幽默传统2.俳优艺人之冷嘲热讽,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槨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槨,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於前,韩魏翼卫其後,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史记滑稽列传,(二)中国人的幽默传统3.日常生活之取笑逗乐,张吴与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太之,沙砾在后。”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世说新语排调,(二)中国人的幽默传统4.诙诡旷逸之彼我谐謔,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吕氏春秋去宥唐裴晋公度风貌不扬,自撰真赞云:“尔身不长,尔貌不扬。胡为而将,胡为而相。”北梦琐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