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阅读客观题错项例说课堂.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601544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文阅读客观题错项例说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述文阅读客观题错项例说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述文阅读客观题错项例说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例说,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比,找,读,选择题答题步骤,论述文阅读客观题的错项,一背离原文,歪曲观点,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例1、题目选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006年安徽卷第7题)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应原文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二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却予以否定。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论述文阅读客观题的错项,例1、题目选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2010年广东卷第12题)错误选项: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服从,就是在建立“我”。对应原文对于欣赏者来说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例2、题目选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2010年广东卷第12题)错误选项: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对应原文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例3、题目选项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2006年重庆卷第6题)错误选项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对应原文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三主次不分,本末颠倒,就是将原文中所说的主要的问题说成次要的问题,或将次要的问题说成主要的问题,倒置其关系。,论述文阅读客观题的错项,题目选项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05年天津卷第7题)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对应原文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四过于武断,夸大其辞,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论述文阅读客观题的错项,题目选项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5年辽宁卷第8题)错误选项A事实证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宜人之美,便是悲怅之美。,对应原文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挖掘到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五节外生枝,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的毫无根据的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论述文阅读客观题的错项,题目选项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6年广东卷第6题)错误选项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对应原文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因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使自己拥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扩张,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来操心人们的经济事务。,七不明事理,偷换概念,不明白原文所阐释的道理,将原文中阐释的某一概念换成另一概念,也就是原文说的是甲事物怎么样,而选项说成是乙事物怎么样,义理混淆不清。,论述文阅读客观题的错项,题目选项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006年天津卷第7题)错误选项C胡森面对“知识爆炸”等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社会变革。,对应原文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八不明关系,强拉因果,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强拉到一起,并强加因果关系,或将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的因果关系颠倒,因说成果,果说成因。,论述文阅读客观题的错项,例1、题目选项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010年广东卷第13题)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对应原文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例2、题目选项下面不属于导致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原因的一项是(2006年浙江卷第8题)C显著的民族差异,导致理解的困难。,对应原文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冒险。大范围的旅行通常是少数人独享的特权;只有当适当的运输和通信方式得到发展,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盛行。,例3、题目选项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005年湖北卷第10题)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对应原文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的进行运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社科文中常见8种错因,2.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3.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4.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1.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种流于形式的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章。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判断。,技巧点拨:1.作好四个“比较”(见后页)2.清楚干扰项设置方式3.题目之间(包括主观题)、选项之间有时可以互解,所谓四个“比较”就是:题干与原文的比较题干与选项的比较选项与选项的比较选项与原文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