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上传人:Q** 文档编号:358849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市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市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农业局 2017 年工作总结及 2018 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做到以政策为导向,以科技推广为核心,以信息为指导,以项目实施为动力,狠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引领全市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指导全市农作物生产的结构调整,优化农作物生产布局,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今年工作成绩和亮点(一)主要农作物增产增收。据统计,2017 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 301.1 万亩,总产量 700.3 万吨,总产值 98.3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2.84%、10.23%、6.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14.6 万亩,总产 56.3 万吨,总产值 14.99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0.97%、1.79%、3.70%(其中水稻播种面积 99.7 万亩,总产 38.9 万吨,总产值 12.28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0.5%、1.81%、2.88%);预计 今年糖蔗收获面积69 万亩,总产量 414 万吨,总产值 18.63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1.29%、17.15%、21.1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22.2万亩,总产 5.9 万吨,总产值 4.86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0.91%、2.83%、3.16%;水果种植面积 40.2 万亩,总产 77.6万吨,总产值 25.3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分别为4.42%、6.04%、4.2%;全年蔬菜生产面积 38.3 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 74.7 万吨,总产值 22 亿元。比去年同期面积减少3.77%、总产量 0.71%,总产值增加 3.1%。(二)农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1.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是 2015 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015 年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 6.14万亩,建设资金 1.15 亿元,建设地点为南兴、松竹、唐家、纪家、北和、东里、沈塘、雷城等 8 个镇(街),目前项目工程已全部完成、7 个项目工程完成项目单项验收,6 个项目工程完成县级初验,5 个项目工程通过湛江市竣工验收并核发验收意见函。二是 2016 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016 年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 3.2 万亩,建设资金 4800 万元,建设地点为北和、唐家、纪家、东里等 4 个镇,目前项目工程规划设计已通过湛江市农业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组长专家评审,报雷州市财政审核中心进行项目工程预算审核。2.雷州市东西洋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目前项目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粮食加工厂土建工程已经完成,烘干及加工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3.认真组织实施 2015 年、2016 年粮食产业带项目。我市实施的 2015 年粮食产业带项目 2 个,项目财政补助资金 345万元。其中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优质稻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财政资金 200 万元,已实施完成;雷州市泰康农业有限公司实施的有机稻培育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财政资金 145 万元,已完成项目投资进度的 100%。2016年实施项目 3 个,投入财政资金 340 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实施进度的 90%以上。4.认真组织实施 2015 年芒果产业带项目。2015 年芒果产业带项目总投入财政资金 660 万元,分别由 1 个农业公司、2 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和 1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项目已实施完成并通过县级验收及湛江市农业局、财政局验收。5.认真组织实施 2015 年热带南亚热带水果项目。我局负责实施的 2015 热带南亚热带水果项目 4 个,共投入财政资金 600 万元。其中:雷州市喜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雷州喜原高端青枣防风防虫大棚建设工程项目,财政补助资金 200 万元,已完成项目工程招投标并开工建设;雷州市或醉山庄农业有限公司实施的雷州市旱坡改水治旱建设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示范基地项目,财政补助资金 300 万元,已完成项目工程招标并开工建设;雷州市枣福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的雷州枣福青枣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财政补助资金 50 万元,已实施完成并通过县级初验;雷州市赴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荔枝种植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财政补助资金 50 万元, 项目实施已完成并通过县级初验。(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运用“互联网+”模式,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1、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一是构建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 我市种植业共遴选 12 名不同专业的农业专家组成专家组、18 个镇的 72 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和 687 个科技示范户构建成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网络,完善了以“ 包村联户” 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形成“ 专家组+农业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 的技术 服务模式。二是加 强互联网云平台“ 农技宝” 建 设。同中国 电 信雷州分公司合作建 设互联网云平台“ 农技宝” ,为 全市 509 位专家、农技员、种植大户和管理者提供“农 技宝 ”基 层农技推广 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的建 设与应用推广,使种植大户在种植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三是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根据我市种植业的产业发展和要求,建立了雷州市白沙镇水稻高产示范基地 100亩,雷州市纪家镇蔬菜优质高产示范基地 100 亩,雷州市良种场水果优质高产示范基地 100 亩。四是加大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 的措施 ,分期分批选派技术人员参加省、市、县的业务培训学习或技术交流和参观取经,共计 50 人次,邀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南亚所等单位的专家到田间现场培训指导 48 人次。2、创新销售模式,实现销售网络化。我市注重创建网络销售农产品平台,引导顺丰快递网点延伸到全市 18 个镇,大大加快电商发展。引领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运用“互 联 网+” 模式,开展网 络销售农产品。雷州市喜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 互联网+”模式,创建网 络销售农产品平台,打响“ 喜原冰糖木瓜” 品牌。该公司与全国各地名牌水果网 络销售公司合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这样我市网上销售农产品将有新突破。3、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按照我市制定的广东省雷州市 2016 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我局应负责的雷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的培训任务,委托湛江市农业经济管理干部学校进行培训。按照“分 阶 段、重 实训、参与式 ”的培养模式,促 进生产经营型和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协调发展,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30 名,其中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 80 名、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 250 名,培训对象是符合雷州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的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等。(四)积极引进良种良法,大力推广先进生产实用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一是引进优质水稻良种、玉米、甘薯、高产优质蔬菜和优质水果品种进行示范、择优推广。全市推广主推优质品种71.8 万亩,其中水稻 36 万亩,甘蔗 22 万亩,芒果 0.9 万亩,青枣 0.6 万亩,其他作物 12.3 万亩。蛋芒和蜜思枣产品口感好、风味佳、品质显著提升,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售价格增加 23 倍,效益大幅提高。二是引进、推广先进适用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我市优质水稻生产主推水稻“三控” 施肥技术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水稻三控技术面积39.3 万亩,平均每亩比习惯施肥增加稻谷 23.1 公斤,每亩新增 60.1 元,共新增经济效益 2361.93 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78.8 万亩,比习惯施肥亩增加产值 75.6 元以上,共新增经济效益 5957.28 万元;推广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技术 79.5 万亩,每亩减少损失 54.2 元,共减少损失 4308.9 万元。在优质水果生产方面,主推热带亚热带水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优质水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肥水一体化喷灌滴灌施用技术,如:西瓜的大棚种植技术、青枣的搭架防风技术、芒果的高位嫁接换种技术、果蝇等虫害的诱杀技术、菠萝反季节生产技术、旱坡地果园的肥水一体化滴灌技术。(五)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有序流转,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一是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有序流转。今年以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8 万亩,土地流转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体系。我市通过采取协调土地流转、积极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主要扶持规模化生产的有效措施,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进入我市进行规模化生产,其中农业龙头企业 16 家(国家龙头企业2 家,省级龙头企业 6 家,市级龙头企业 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892 家(国家示范社 3 家,省级示范社 8 家,市级示范社 10 家),全市 100 亩以上家庭农场 205 户,被评为湛江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有 18 户。(六)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到目前止,已印发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400000 份,办宣传栏476 个、竖宣传牌 18 个、挂横幅 1192 条、出动宣传车到 21个镇(街)及 320 个村委、自然村开展宣传与发动。全市举办业务培训人数达 4673 场次,覆盖培训人数 197796 人次工作推进会,印发培训资料 424500 份,拨付市级工作经费 60 万元,镇、村级工件经费 798.3 万元,镇(街)奖励金额两批共347.73 万元,全市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测面积 182.19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106.17%,已颁发经营权证书 166056 本,颁证率 74.8%。(七)完成了“三资” 清理、 产权交易平台建 设及数据录入工作。到目前止,我市全面完成农村集体“ 三资” 清查清理工作,全面完成公款帐户开设任务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总有村组(集体经济组织)2343 个,已开设村组公户 2343 个,已进行“三 资” 清理完 毕 2343 个,已签 定委托代理协议书2343 个,已审计移交财务帐务 2215 个,资金已存入公户1279 个,生成帐套进行核算 1863 个。存入公户资金54961596.01 元,清理资产 13.3438 亿元,清查土地资源 296万亩。建成资金管理服务平台 21 个,资产资源交易平台 17个,目前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都能够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充分体现产权交易在公开、公平、公正下阳光操作。据统计,全市平台已成功交易 148 宗,总金额达 3359.25万元,全市 18 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三资” 资料全面录入省平台。全市涉及农村“三资” 问题的上访数量大幅减少,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八)大力推进“一事一 议” 项目,改善村容村貌,提高 农村的生活条件。2017 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在我市各镇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发动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经村、村委会及镇层层筛选,2017 年有附城、纪家、松竹等18 个镇 131 个自然村实施一事一议建设项目 131 个。现经过组织实施与核查,雷州市 2017 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全部完成 131 个。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村内硬底化道路、文化广场、路灯、农田小水利、文化楼、饮水及村容村貌建设等,直接受益人口 193881 人。项目总投资 6995.7 万元,其中群众筹资筹劳、集休经济和社会捐赠总额 4182.2 万元。(九) 重视创立品牌和产品认证,品牌数量不断增加。我市扶持条件较好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办示范基地,引种优质品种,并经过产品安全检测后精打包装。及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创立优质农产品品牌。今年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到外地取经学习 30 人次,市内技术交流 80 人次。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品质提升和质量安全等,截止目前,创立品牌共29 个,其中“ 鹰峰” 牌菠 萝罐头、伊齐爽 “芦荟”罐头、 “麒麟”牌西瓜、 “万有引力 ”锌 米、 “茂德公”牌辣椒 酱、 “喜原冰糖木瓜”和覃斗芒果等。特别是我市大力巩固和发展“覃斗芒果”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积极推动青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工作,打造一批具有雷州特色的知名农业品牌,推动农业品牌化;“万有引力 ”锌米系列 产品,取得了国家 绿色食品认证,并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雷州市泰康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泰临”牌转型有机米、广东正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正茂 1号” 和 “正茂香 ”两个优质高锌品种,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大执法力度。今年来,我局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 2546 人(次),检查农资门店 904 间(次),对 560 个农药产品、130 个杂交种子的标签标识进行抽查和对 31 个农药产品的有效成分、25 个杂交种子质量进行抽样送检。经抽查和抽检,共查处不合格农资产品 14 个。办理一般程序案 10 宗(其中移交公安机关 1 宗)、简易程序案 4 宗,办结 14 宗,办结率 100,罚没金额约 141358 元。接办群众投诉案件 11宗,办结 11 宗(其中转交植保站 1 宗),为群众索赔 10.2 万元。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今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 6600 份,张贴宣传广告 560 多张,悬挂横额 140 条,宣传车下乡宣传27 车次,接受群众咨询 4650 人(次);根据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法、 食品安全法、 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规定,共举办培训班 13 期,共培训人员约1540 人(次)。(十一)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开创新举措。今年来,我市加强领导,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机构、多渠道收取保费和及时合理理赔等措施,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我市政策性农业(种植业)保险有 4 个品种,包括水稻、甘蔗、玉米、岭南特色水果(香蕉、木瓜、荔枝、龙眼),2017 年增加了政策性岭南特色水果种植保险。目前,2017 年我市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承保面积 77.8 万亩,参保覆盖率 90.5%;甘蔗种植保险承保面积 47.4 万亩,参保覆盖率 96.7%;到目前止,我市玉米种植保险承保面积 0.83 万亩;岭南特色水果承保面积 5.1 万亩;(十二)坚持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精准扶贫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核查识别,全市认定有贫困农业人口的行政村 438 个,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 73 个,认定农村居民相对贫困户 28199 户 92020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 142 户 720 人,低保扶贫户 17734 户 79672 人,五保户 10323 户 11628 人。根据省和湛江市的安排,省直单位帮扶我市 16 个贫困村,佛山市顺德区帮扶 49 个贫困村,湛江市直单位帮扶 8 个贫困村和 24 个非贫困村,我市自身帮扶 341 个非贫困村。截至目前,全市共筹集扶贫资金 10.67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 8.7 亿元,帮扶单位和群众自筹资金 8600 万元,社会资金 6472 万元,行业资金 3423 万元。实施扶贫项目 26095 个,其中帮助贫困户脱贫项目 25780 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315 个。今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贫困户脱贫步伐不断加快,贫困村落后面貌逐步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三)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进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市认真按照省、湛江市有关部署,立足实际,迅速行动,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有序启动创建工作, “由点、到面、及片” 整市全域推 进 省定贫困村创建新 农村示范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我市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我市先后制定雷州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雷州市关于 73 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和雷州市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奖补资金和项目管理意见。三是组织召开动员大会。2017 年 6 月 23 日上午,我市在市人民会堂召开了全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动员大会。四是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我市的 73 个省定贫困村目前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此外,不断健全村规民约及村民理事会,73 个省定贫困村 408 个自然村已全部建立村规民约,并相应成立村民理事会。我市省定贫困村已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根据我市省定贫困村实际情况,优先整治省定贫困村,全面开展“ 三清理” 、“三拆除”、 “三整治”。我市 73 个省定贫困村 408 个自然村中,有 40 个自然村(20 户以上)已完成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公共服务。列入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的松竹镇东井村、塘仔村、山美村等 3 个省定贫困村率先启动,目前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建设成效明显。此外,白沙镇符处村、客路镇南山乙村、龙门镇九斗村等村积极借力、大力推进,创建工作也走在了前列。(十四)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党建工作。一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上半年,组织股级 6 名、科级干部 2名参加市委组织部、党校等单位组织的党校主体班培训。12月份,根据湛江市人社局关于开展公务员“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十九大报告解读”专题全员培训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全体公务员参加“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十九大报告解读”专题全员培训。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内容和要求,推荐出 3 名干部走上管理岗位。今年,我局共有 5 位同志评审高级农艺师,8 位评审中级农艺师,3 位评审初级农艺师,评审资料已报送相关单位。二是抓好单位党建工作。今年,我们对 3 名入党积极分子认真进行了严格的政治审查,打算下班年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把抓好党报党刊任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按照全市 201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要求,认真执行订阅范围、订阅数量,完成了湛江日报、 求是南方等党报党刊任务。 二、存在问题(一)传统农业占比大,整体经济效益低,现代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程度较低。(二)农村土地流转难,制约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后,农村土地分散到各个农户经营。由于农民观念落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承包经营难度大,范围小,不利于农作物生产经营规模化发展。(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今年来,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仍然未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旱坡地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灌溉水源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市场竞争不强。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效益低。(五)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六)名牌优质产品生产规模小,品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产品品牌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较少。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品牌,由于保护机制不健全,无法持续保持影响力。(七)农业自然灾害多,农业生产投资风险大。我市常年遭受强台风和洪涝灾害为害较多,投资风险大,影响了现代农业生产投资积极性。(八)我市地方财政困难,对农业发展投入的资金少,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不够位。(九)有的村贫困对象基本信息核查不够细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资料录入不够准确;有的帮扶单位帮扶措施不够精准,不够完善;有些干部群众存在“ 等、靠、要” 思想,主观脱贫意识差,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十)农村环境整治滞后。我市部分省定贫困村还未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 。特别是我市相当部分村庄存在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现象。受财力限制,我市绝大部分村庄村内排污系统并未建立起来,水污染问题还很突出。三、2018 年工作计划(一)搞好农业规划,完善生产区域布局。由多部门跨行业密切合作,制定科学的农业规划,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不同区域发展特色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二)增强创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品牌。支持鼓励企业创立品牌,着力打造包装,走高端销售路子,提高效益。(三)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采取措施引进培育一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我市农产品加工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挥各方积极性,逐步解决农村耕地碎片化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整合各种专项资金,扶持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加大旱坡地的灌溉水源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投入,解决旱坡地水源灌溉问题。(六)建设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由政府牵头解决用地,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高效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解决我市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效益,促进农业的发展。(七)扶持建设田头冷库。扶持经营实体建设一批田头冷库,加大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增强农产品贮藏保鲜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供应期,满足市场需求。(八)积极发展“互联 网+现代农业”。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培育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等销售模式,建立新型农产品销售体系。(九)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国家、省级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关键是确保领导到位,强化镇、村两级责任,压实责任,打好确权攻坚战,按倒排分解任务,确保 2018 年上半年前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十一)继续完成我市 2017 年种植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任务,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十二)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十三)因地制宜,实现节水治旱。利用肥水一体化喷灌、滴灌节水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治旱,实现以少量的灌溉水量取得优良的农业生产成果。整治现有水塘,充分利用地面水源,提高农业排灌能力,并通过适度打深井,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紧张的难题。(十四)各镇街、各帮扶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加强扶贫队伍力量,解决驻村干部实际问题,确保驻村干部专职驻村,杜绝驻村干部“走读” 现象。深入宣 传发动,克服“等、靠、要 ”思想,进 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 对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浓厚氛围。(十五)加快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进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 ,充分依靠 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加强资金管理,选好项目,做好招投标工作,将新农村建设资金纳入扶贫资金监管范围。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