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上课件.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87262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2,历史分期,511世纪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1114世纪上半叶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14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3,城市的出现,初期:5-10世纪,初期,生产力尚不发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特点是劳役制庄园制农业组织形式;个体生产与自给自足,4,中期:11-15世纪,城市里,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人口的绝大部分。他们整个地、或部分地获得城市的管理权。市民阶层的大多数都是从封建庄圆的人身依附关系下解放出来。他们希望享有了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拥有自己的法人独立地位。他们纷纷成立自己“行会”(Guild)组织,以保护其贸易上的安全和利益。这种设立的目的在于“保护、保持标准,保护市场和他自己,以及寻找集体其他有利的事。”商人行会(MerchantGuild)很快流行起来,并且从商业和手工业领域拓展到学术界。,5,行会组织形成,中世纪行会是在工商业活动日益活跃以后逐步形成的,行会形成的最为根本原因是保护本行业的手工业匠人的利益不受外来竞争的侵害;是一个排他性的利益集团。,行会:一种新的小生产方式,出现行业性组合、作坊式经济单位,构成匠师、帮工、学徒的关系。,6,中世纪行会的职业训练,7,第一节中世纪的教育发展,基督教教育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世俗封建主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8,中世纪教会迫害异教徒,9,中世纪西欧的教堂及其文法学校,10,中世纪西欧学校的拉丁文课,11,中世纪修士在阅读和整理经典著作,12,中世纪骑士教育图,13,中世纪的骑士教育,14,三、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产生背景:1.物质基础2.社会基础3.文化基础4.政教之争,15,12世纪末后出现,泛指行会之意。13世纪之后开始专门指学者或师生组成的行会,但在中世纪(直到1800年),该词仍然泛指学者团体组织,此时而作为学习机构或场所则使用的另外一个拉丁词为Studiumgeneral,中世纪后期两个词意义逐渐统一,指由教师传授高级学术的场所,即今天意义上使用的“University”,1、巴黎(Paris)大学(1150?1180?)2、波伦那(Bologna)大学(1158?1088?)3、萨勒诺(Selaerno)大学(1173),16,巴黎大学:曾是唯名论者和唯实论者争论的讲坛,北欧地区最受欢迎的学术中心。,NotreDameofParis,索邦学院,巴黎大学就是从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所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索邦神学院(Sorbonne,theFacultyofTheology)演变而来。11世纪中期法国各地很多这样的学校。如圣.雨果寺教会学院;圣.杰奈维耶夫教堂学校和巴黎圣母院学校最为著名。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内,是个知识密集的地区。因为13世纪的大学里以拉丁文传授知识和交谈,所以巴黎大学所在的第五区被称之为“拉丁区”。,17,香浦的威廉是该教堂学校第一位为人所知的校长,他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修道院发表的演讲,促成了一场知识运动。,教父+校长+学者,1103年,阿伯拉尔(PeterAbelard,1079-1142)自布列塔尼慕名而来,但却用逻辑三段论推翻了威廉的理论,并发表了一系列著名的演讲,使得学生纷至沓来,巴黎从此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学术中心之一,他也因此被视为巴黎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至12世纪中叶,巴黎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师也随之倍增,于是,日益增加的教师们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教师的同业公会,以此来争取维护自身的各种利益和权利。这样,大学组织也就形成了。在中世纪,特别是13、14世纪里,巴黎大学是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学术机构,伟大的神学哲学国际中心,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大多出自这里。,18,到了14世纪,这个学院发展成为神学研究中心,除了神学研究,还有医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是基督教世界最著名的教学中心。17世纪时,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学的校长,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他的国际威望。,19,即以教师为管理主体的大学。其中,教师获得管理大学的权利。如他们按照一定的学术标准制定教学大纲,选择学生,对学生进行考核等。他们还有权推选校长和参与大学的事务。今天在西方,“学生的大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已经消失,只有在英国苏格兰一些古老的大学里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一些影子。但是“先生的大学”模式却保留下来。,(一)巴黎模式:先生的大学,20,学院制的初步形成,巴黎大学逐渐形成四个学院,即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文学院。神学院(系),地位最高,法律学院(系)次之。医学学院(系)由于规模小常常被忽略。文学院(系)属于预备阶段的学习,开设基础性课程。各学院分别选举院长主持“院务”。所谓院务主要指安排课程和分派教学任务,主持辩论会,办理考试和授予学位等。,索邦神学院,21,巴黎大学四学院式的办学模式,在中世纪可谓风靡一时,为法国及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所效仿。当时,如果一所高等学校没有设立四个学院,就不能使用“大学”的名称。,22,随着索邦神学院和整个巴黎大学的名声越来越大,欧洲各地的学者纷纷云集巴黎。巴黎大学一时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成为西欧无可争议的学术中心。鼎盛时期,学校师生达五万多人,号称与教皇和皇帝一起并未欧洲三足鼎立的势力,在当时就有“罗马有教皇,德国有皇帝,法国有知识”的说法。,23,13世纪末,有人描述当时的巴黎说:“巴黎城就像雅典,分成三部分:第一,商人、手工业者和普通百姓,名为大城;第二,宫廷周围的贵族和大教堂,名为旧城;第三,大学生和教员们,名为大学。”,24,巴黎第六大学,在中世纪,尤其13世纪和14世纪,巴黎大学是学术思想最活跃、影响最大的文化中心。作为文化象征,老巴黎大学周围的地区有五多:学校多、书店多、咖啡馆多、旧书摊多、旅馆多。文化名城巴黎正是因为有了巴黎大学才名扬四海。枢机主教黎世留重修了被毁的学院(包括教堂),从而形成大致相当于今天规模的建筑群,北至克吕尼博物馆,南到先贤祠一带。学院也从单纯意义上的神学院发展为综合的巴黎大学,现在所说的巴黎大学,实际上是13所巴黎大学的联合体。,25,1971年1月1日,新生的13所巴黎大学同时宣告成立,新生的13所大学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但共同拥有一个名称“巴黎大学”。编号只代表顺序,与质量以及名望无关。,26,中世纪的巴黎大学,“法兰西国王的大公主”,索邦神学院鼎盛时期的盛况,27,波伦那:最早的法学院校,波伦那,萨勒诺,伊尔内留斯(Irnerius:1055-1130)意大利法学家,波隆那法学学校的创始人(CorpusJuris)被认为是对罗马法最好的注释。,28,波伦那大学是11世纪末在西欧建立的第一所大学,之前它作为一所研究罗马法的学校时,就已经闻名于世。德皇赐赠一笔基金,一群日耳曼学生也来就读,很多人从欧洲赶到这里学习法律罗马法。到12世纪上半叶,波隆那的民法博士们就已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引用查士丁尼法典解释法律问题和其它问题,体现出对理性的重视和热爱。新的法律哲学在西欧迅速传播开来,给予理性以强烈的刺激,推动了经院哲学的形成。1140年,爱尔纳留的学生格拉蒂安将新方法应用于宗教法律,编写了第一本宗教法典。从此,波伦那不仅成为民法教育的伟大中心,而且成为教会法教育的伟大中心。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英诺森三世都曾是波隆那大学的学生。,29,波伦那大学,格拉蒂安:教会法的创始人,30,波隆那大学是学生的大学,即以学生为中心并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的大学;是学生们的自治组织,其中学生行会有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用以调整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内部关系,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从行会中选举出院长和聘任教师。同时,学生也控制大学教学工作,如付给讲课者讲课费,并能够对迟到或未完成有学生们所制订的教学计划的教师罚以重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世俗大学,它的教师中有很多是俗人,它的学生有很多是在意大利城市的政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律师和官员。1364年以前没有神学课,只有宗教法规。,(二)波伦那模式:学生的大学,31,威尔杜兰有一段具体详细的描述:“在波伦那,可对不满意的教授抵制,并结束其教书生涯;由很多案例得知教授的薪水由学生所付,而被迫宣誓服从大学的校长(rectors)学生团体的领袖。如老师渴望放假离开,即使只有一天,将对学生领袖准假感到异常惊喜;但他们被禁止随意放假。学生协会决定规则限制老师,何时应开始讲课,何时应下课,以及若违规需受何种处罚。若他讲得太久,超过了预定时间时,学生协会即命令学生离开,另规定对遗漏一章或其法案之解释的教授罚锾。同时还决定教科书上哪些部分授几堂课。学生委员会被指定考察每位老师的行为,向校长报告其犯规和过失。教授不是雇主,而是自由席位的演讲者,且须令学生信服。”,32,波隆那大学,波伦那大学,“欧洲大学之母”,33,萨莱诺大学(Salerno):欧洲最早的医学中心。,腓特烈二世,34,1231年,腓特烈二世颁发特许状,承认该校的地位,规定不经萨莱诺学校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行医,并且在完成五年学习课程之后,还得在一位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至少实习一年。虽然萨莱诺学校是欧洲最早和最著名的医学中心之一,但直到13世纪后期,萨莱诺才符合当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大学标准,在此之前,它被认为并非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大学,因为它缺乏有效的组织以及一所合格的大学应开设的必要的学科。史家认为萨莱诺学校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非宗教性学校的第一个样板,不同宗教不同国籍的人为一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受到款待,他们在这里传授知识和工作,做出了特殊贡献”。,35,11世纪形成的萨莱诺医学中心,36,在11世纪下半叶时,卡西诺山修道院的非洲籍修士康斯坦丁(ConstaninusAfricanus)就开始了翻译工作,他把希波克拉底和加伦的医学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萨拉诺学校作为一个希腊、阿拉伯和犹太影响的汇集地,特别是在医学研究方面翻译、保留和吸收了许多希腊和东方的医学思想。在西西里诺曼底王国,伊斯兰、犹太和希腊文化同样受到重视,腓特烈二世本人就懂阿拉伯文、希腊文、拉丁文等多种语言,他将和犹太教的科学家及哲学家带到他的宫廷,酬以巨款,要他们将希腊和阿拉伯的科学古籍翻译成拉丁文。促进了医学理论和教学的发展。,37,“东方与西方的教师”。,38,三、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多样性、宗教性;实用性,39,教学方法与内容讲授、问答法、辩论和大量的练习,40,中世纪大学讲课,41,中世纪大学辩论,42,四、中世纪大学的大学理念,享有教会和君主赋予的某种特权,一、三项特权第一是教学权以及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的考试权和授予权。这些权力都是由宗教权威(罗马教廷)赋予的;第二是高度的自治权,就是大学有权管理自己的事务,不受政治和宗教限制,这种权利是大学师生通过“迁移权”和“罢工权”争取到的;第三是独立审判权,大学师生可以不受普通法庭的传唤,并免交各种租赋和税收,这是地区或市政当局赋予的特权。,后期特权逐渐消失:巴黎大学在15世纪前,拥有许多特权。1437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宣布,撤销巴黎大学的税务特权。1445年,巴黎大学的法律特权被撤销,大学被置于议会的管辖之下。1449年,巴黎大学师生的罢课权也被取消。,44,第六节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一、基本特征(一)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二)宗教性和国际性(三)职业性和实用性(四)民主性和平等性,45,杨东平,大学制度作一个最简化的概括,可以说是“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46,张斌贤,它的核心是16个字:学校自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47,中世纪大学是一种具有国际性质的机构。其国际性主要表现在可以接受来自任何地区或任何民族成员;主张成员和成员之间赤诚相待,不拘囿于地区利益,不墨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使用一种超越地区障碍进行交谈的世界性语言(拉丁语)和共同的神学观(基督教)。此外,其国际性还表现在学者们可以在国家间、大学间的自由往来,以及各国大学在课程内容、学位等方面的基本认同。特别是著名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德国的海德堡大学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和教师。,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性质,48,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和学者促成了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的诞生。有人列举了13至16世纪曾在巴黎大学执教和攻读的知名外国学生,其中有153名英国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200名德国人,56名荷兰人,109名意大利人,44名西班牙和葡萄牙人,41名斯堪的纳维亚人,41名斯拉夫人、匈牙利人和希腊人,甚至还有一批来自亚洲的学者,巴黎大学13至16世纪的不少校长也是由外国人担任的。,49,中世纪大学多数是在教会庇护下建立起来的。在神学院里,教会的教义成为它们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解释和论证基督教教义为出发点;一切大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古代传统和宗教神学的基础之上的。各科教学都须按照教会审定的课本进行,教义的教材也要依据圣经经文和教会教规编成而成,在法学院,教师主要讲授是以宗教议会和罗马教廷公布的教规、命令为依据的教会法和以东罗马查士丁尼法典(TheCodeofJustinian)为依据的罗马法。这两个法宗教色彩明显。,宗教色彩十分明显;,50,“大学虽然不是教会,但大学却继承和保留了教会的特点。”(布鲁贝克)“大学按照教会的独特生活方式去活动,特别重视教会的世界性质和国际性质。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大学,至少是德国的大学,无例外地是在基督教会的土壤上蒙受天主教会的庇荫而成长起来的。教会的教文成了它们教学的基本原则,教会的通用语言也是它们的语言。”(鲍尔生),51,职业性,在大多数大学里,神学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它能吸引的学生人数最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太理论化了。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其次是教会法,然后是医学。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医生,而不是哲学家、纯科学家或是文学学者。,52,职业性大学毕业生就职于各国家机构和教会机构,任政府要员、王室顾问、牧师、主教、教堂院长、教会领导;有人任法官、议会成员、高级官员或任校长、牧师、家庭教师等;另有法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神学家等。,53,民主性和等级性,一般而言,大学中不存在特权阶层,每个教师都有权利竞选校长或院长,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管理上的民主性。从平等性来看,中世纪大学的学生更多地来自市民或农民家庭,而不是贵族家庭,上大学成为普通人子弟跻身上流社会的途径,当时很多青年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寄托着社会晋升的希望。”,54,大学学位可以使贫困的下层贵族在王室机构中效劳,可以使工匠的儿子成医生,可以使农夫的儿子成为司铎或主教。”中世纪时的许多学者闻名遐尔,但却无人知道其出身门第,这与大学的民主气氛不无关联。,55,“大学接收每一位希望成为一名从属或成员的人,无论出身或等级。无论居住远近、无论贫富,也无论身体健康还是身体残疾,都不会影响入学。”,56,大学团体的正式成员都具有表决权,都可以参与校内事务决策,师生都有资格成为校长竞选人。大学提倡学术争鸣,鼓励自由辩论,在自由辩论中增长知识。,57,尽管中世纪大学成员在法律上是平等和共享特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成员实际上的平等,绝对的平等从来都是没有的。,58,学生的地位或取决于他们的学术等级,或取决于他们的社会身份。贵族出身、在教会和社会地位高者以及愿付高学费的人,常常在大学中拥有更多特权,甚至上课或各类活动的座次也取决于财富的多寡,前排就坐的常常是高级教士、贵族和富家子弟。,59,二、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意义,欧洲中世纪大学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欧洲社会开始走向文化繁荣的初步表现,是当时社会进步的缩影。正如SE佛罗斯特指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复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60,在中世纪大学的影响下,13世纪到14世纪,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多所大学。如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1222年)、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亚勒索大学(1355年);法国的图卢兹大学(1230年);西班牙的巴伦西大学(1212年);葡萄牙的里斯本大学(12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布拉格大学(1348年)等等。1400年全欧新建大学22所,1500年约80所,1600年大学总数为105所。到中世纪末,欧洲建立了约80所大学,其中意大利20所、法国19所、德国14所、英国5所、西班牙4所、葡萄牙2所在这些大学中,有的是短命的,还有许多仅仅具有地方性的名望,其他如萨莱诺兴盛一段时间后即消失了。,奠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6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改变了西方教育制度,形成了主宰西方文化的专业知识分子层,造就了一批把基督教带进理性之海的哲学神学家,特别是塑造了欧洲人说理论辩的思维习惯,形成了西方不朽的学术传统。在几个世纪里,欧洲受教育的阶层,在逻辑思维艺术方面一直接受一种严格的和精确的训练。如英国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如果西方思想没有经过几个世纪的理智训练的准备,以便用宇宙理性或人类智力去探索自然的秩序,那么现代科学的诞生将是不可能的。,思维方式和批判精神的形成,62,促进近代科学和文化的繁荣,但丁,薄伽秋,63,中世纪大学虽然还不是近代学制中的高等教育阶段,但是,由于它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注重研究学问,促进了普通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恩格斯说:“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的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得多了。”,64,由于历史的局限,中世纪大学还没有完全,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教会和宗教的控制和束缚。有些大学甚至直接控制在教会手中,成为顽固守旧的堡垒。它们在其组织教育和教学之中所表现出的对基督教教义和宗教权威的崇拜,以及日趋明显的教育对象贵族化;教学内容的贫匮缺乏;教学方法的繁琐死板和形式主义的四处泛滥等等都反映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局限性。,65,毫无疑问,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裔。虽然中世纪大学几乎没有为后世留下任何有形的物质遗产,但她与现代大学之间的传承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66,科班(Cobban)曾评论说:“大学的组织形式、民主制度、学生住宿、纪律、课程、教学及学位设置、学生参与大学事务的可接受程度、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外部权威作斗争以保护大学的自治地位等,这些大学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表明了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发展的连续性,揭开覆盖在20世纪大学表层的种种附属物,我们最终会看到现代大学只不过是中世纪大学的派生物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