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上传人:Q** 文档编号:35870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 绪论 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 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 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 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 治、建设农村生态 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 第一章 绪论 一、调查原因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 设 生态 文明,基本形成 节约能源资 源的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 生 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 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 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 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 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 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 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 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 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 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 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 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 绪论 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由于生态文明理论还处于不断成熟、完 善的阶段,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关于生态文明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中的“生 态文明”是指生态 文明中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 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研究意义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 现代文明体系。生态环境是人 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与之相比,生态文明更具有基础性和 普遍性。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人类就不可能有好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 没有 生态环 境安全,人类就会陷入生存危机。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大多数居民都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自然资源开发也 在农村,因此,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根基。农村的环境质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农村的水污染、 土壤污染、空去污染都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等渠道影响城市居民。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一下 3(1)、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物质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体现的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物质文明的基础首先是 解决温 饱问题,因此,农村作为全国人民的粮食来源地,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 态 安全有这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果要开展生态文明 建设,就必 须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识与理念,自觉形成 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即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政治文明的功能实质 就是通过 制度的安排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运用来维系社会秩序,通过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来保障 个人的权益。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必然会对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民主和人权等政治文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就需要切实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而建设生态文明即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建设生 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参见徐震著, 理顺关系定好位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环境报,2008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第二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第二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普遍性问题。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 开放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生态文明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发展。然 而,中国在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仅给生态环 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还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制 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服设污染等严重地影响 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 协调发展。 在接受本次 问 卷调查的 86 人中,有 49 人居住地位于城市,37 人位于乡 村,分别占比 56.98%和 43.02%。本章主要通过对于问卷回收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 一、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还需加强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 86 人中,目前只有 11 人的家庭使用的都是节能电器,占 12.79%, 而有 4 人不使用节能电器,由此可见,节能电器的推广还需加强。在垃圾分类方面,22.09% 的人会在丢垃圾是进行垃圾分类,51.16%的人有时候会进行垃圾分类,而有 26.74%的人不 会进行垃圾分类,说明,人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未完全形成,还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 重要性。 随着使用清洁能源的广泛宣传,家庭日常使用能源结构正在逐渐转变。最常用家庭日常 使用能源是太阳能和天然气,占到了调查人数的 66.28%,使用液化气瓶或煤气的占56.98%, 而通过焚烧秸秆来获得能量的占 20.93%,其中农村人口占 66.67%,是城市人口的两倍。还 人家庭的日常使用能源是电能。由此可见,新型能源在家庭中的推广率并不高,大部分的家庭还停留在原始的通过焚烧秸秆和使用液化气瓶或煤气来获得能量进行日常生活,只有 一小部分的人已经接受并使用新型环保能源,而在之中,城市居民所占比例远高于农村居民。 造成以上情况的基本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较低。68.6%的居民认为他们了解 一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只有 22.09%的居民表 示他们对于这些很了解,而剩下的9.3%的居民并不是很了解这些。 二、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1、自然环境污染严重 调查显示,有 58 人认为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 态环境问题中存在秸秆焚烧、禽畜 养殖、水产养殖等 污染,占调查人数的67.44%。 2014 年 11 月至 2015 月,中 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在全国选取 29 个大中城市进行了水质检测,其中包括北京、上海等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宁波、青岛等经济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 告 第二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发达的大中城市。本次检测水样均取自各城市居民区,为民众日常生活所用的终端水。经调查发现,29 个城市中 15 个城市的 20 项饮 用水指标全部合格,约占抽检城市总数 的 52%;14 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 48%。在抽取 的 89 个有效水样中超过八成水样余氯含量不达标,余氯含量低就代表着自来水管里的细菌 增长可能性高,一旦突发水污染事件,可能导致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另外,有 4 个城市水样 浊度超标一倍,浊度高,杀菌效果低,也代表着水处理技术不过关。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水污染严重,水质达标率低。 而随着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在不断上升。秸秆焚烧导致空气 中悬浮物颗 粒明显增加,且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城 市乡村的大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烟雾还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妨碍交通、航空运输和高 压输电线 、通信线路的运行。近年来,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与秸秆焚烧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连续 20 年以平均 9.9%的速率持续增长,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 民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禽畜粪便以及对于农田的破坏。原因 是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率很低,建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很少,粪便无 害化处理率、利用率都很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造成养殖场周边地区水环境的硝酸盐、氨氮严重超标。 与此同时,乡镇一些小企业工厂的污染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占 63.95%。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的提高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一些地区出现了污染企业向农 村转移的 趋势,加大了农村环境压 力。部分企业违法违规排放有毒废水、废气、废渣导致人 畜中毒、鱼类死亡或损害农作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2、垃圾污 染问题突出 调查显示,有 68 人认为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 态环境问题中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堆 放的 现象,占调查人数的 79.0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垃圾基本上是一种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状况。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农村垃圾 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 “白色污染 ”严重; 二 是垃圾数量猛增; 三是垃圾来源多极化,城市为了减少成本,往往直接将垃圾运到农村,也 不作任何处理,任由垃圾风吹日晒,垃圾产生的污水渗透进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3、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 调查显示,有 60 人认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存在化肥农药不合理 使用的现象,占调查人数的 69.77%。 化肥、农药过量和使用不当以及化肥、农药本身结构造成的污染,正在成为农业环境中 的一个突出问题。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农业生产环境的退化,农产品品质下降。化 肥农药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资源培养出来了受污染的粮食、蔬菜、鱼虾等,对食品安全 构成了威胁。土壤、水的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和鱼虾等水产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农村环境未然已经成为农民发生疾病的重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三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产生原因分析 因素之一。三、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多样 调查显示,人们认为阻碍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保 护意识的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村舍建设规划不合理、农散放式养殖、水土流失带来的 生态破坏、工业产品、工厂的大量引入、村民不文明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不当的农业生产方 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第三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产生原因分析农村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生态文明建设不到位造成的,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许多不 足是多方面原因交织产生的结果,包括投入不够、技术手段跟不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不科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国的土地利用强度几乎在世界上居首位,农民普遍通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提高产 量、抵御病虫害。然而高强度的耕作种植,不良的耕种方式,大量的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有 机质的大量 矿化,引起土壤性状恶化,造成土地退化,降低生产力。 2、农民生态环境保 护意识不强 在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普及程度低,经济条件差,导致整体受教育程度低,环境意识薄 弱。包括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环境意识不高,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 和污染潜在危害性认知不够。除此之外,受传统价值观念,例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等处 事方式的制 约,农村地区很 难形成环境维权组织,且那些通过污染环境来获利的农村领导人 员对于这些污染行为大多不会正面对待。这些种种原因都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 3、农村生态环境保 护机制不够完善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主要分为方面:一是农村环境保护监督机制不适应形势 需要;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机制没有有效建立;三是 农村生态环 境监管力量薄弱; 四 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及制度的不健全。4、农村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由于缺少政府引导,缺乏优惠政策和研发资金,我国没有专门从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 术研究的机构。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很少重视和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导致农村环 保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薄弱环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四章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第四章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调查显示,居民认为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重视的方面以此为绿化环境,污水处理,文化建 设,道路建设,经济开发,废水排放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发展生态经济, 加强生态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村民也应该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共同推进新农村的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服务 均等化”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内容。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责任主体,有必要、有义务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发挥主导作用,不断缩小以至消除城乡居民在生态环境服务上的差距,实现国民环境待遇 公平。针对上一章提出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产生原因现提出建议如下: 1、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 ; 2、建立健全考核 奖惩机制; 3、加强农村环保力量建 设; 4、加大农村生 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 5、制定完善的 约束性法规政策; 6、大力解决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 而在调查中部分居民 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议,现整理如下: 1、加强政府引导; 2、在有大规划的前提下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来加强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改善日常生 活习惯 ; 3、健全制度,在一定范 围内可以对不文明现象罚款处理; 4、合理利用化学物品,保护耕地, 进行垃圾处理; 5、大力发展农村生 态经济。 综上所述,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主要需要政府的介入,健全相关制度,宣传相关知识, 将新农村生 态文明建设真正的落实下去。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第五章总结 本文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反映出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在重点分析 其成因的基础 上,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措施,并得出一下结论:1、严峻的农村环境形 势,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 把农 村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 2、农村环境问题是多方面因素交 织产生的结果; 3、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 设必须坚持统 筹规划、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按照政府 主导、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 4、在实际操作中要逐步改变农村与城市环境保护不平衡的状况,处理好主动预防与被 动治理的关系,预防和治理并重。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专题报告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 改善城 乡环 境,建设生态家园1、开展生态示范 创建工作。从 2006 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自去年以来, 编制了覆盖全县 13.15 万农村人口的59 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 1.6 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 50 万元。通过多年的创建,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建 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 围绕建设“ 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 目 标,充分利用区位 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 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 镇化水平, 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 ,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 举 措。以百里“ 绿色长 廊” 建设为主线,与全县特别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 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 展沿线的休 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调研、谋划、争资争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办法,百里 绿色生 态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在各成 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人居 环境跃上新水平。3、开展“三治”活动。县从 2011 年 12 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 治脏、治乱、治堵”三治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城镇周边的垃圾死角等场所,整治乱搭乱摆乱放和清理垃圾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二) 注重科学 发 展,壮大生态经济1、发展生态林 业,构建“生态” 。植树造林及“ 一大四小” 工程曾获省级表彰 ,曾获“国家油茶 产业发展重点县”和“中国宜居宜 业典范 县” 称号。近年来,县围绕 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全力打造 农林产业 基地, 科学发展生 态林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生态环 境不断改善, 现代林业建设 成效显着。去冬今春,我县完成造林绿化“ 一大四小” 工程建设 新造林面积 3.97496万亩, 其中工程造林 15906 亩、社会造林 17843.6 亩、封山育林 6000 亩 。提升打造瑞赣高速精品段 绿化 10 公里, 抓好了206 国道 13.737 公里通道林带的补植补造工作,补植面积1059.5 亩。全新打造周田“两新” 绿化 100 亩, 栽植香樟、杜英全冠大苗 6000 多株。去年 11 月份,经省 检查验收组核查,合格面积核实率在 95%以上。实施了中幼林抚育项目 13000 亩、长防林封山育林项目 6000 亩、巩固退耕 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工业原料林项目 5000 亩, 向上提报了 2012 年中幼林抚育项目 14000 亩、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各 5 万亩。2、构建旅游网 络,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 县确立了以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实施“ 旅游旺县” 战略,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创新机制,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现在重点推进生态长廊旅游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三大旅游项目建设。通过大手笔、大项目,逐步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打造旅游强县。3、强化可持续发 展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县通过抓技改、建园区,推 进生态工业发展。一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今年完成了省氟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台商创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并以两个规划为依据,实施分类管理,提升 绿化低碳 发展水平。二是制定生态园区规划。今年初,工 业园区聘 请省公司咨询公司对工业园区进行了生态园区规划编制,将 “两基地一小区”纳 入了生态园区规划范围。三是全面落实环保“三同时” 制度。 严把“生态”入口关,严格项目规划环评,尊重 专家意见。四是大力提高园区绿化水平,近两年投入资金 500 余万元,对省氟盐化工产业基地九二大道、工业园工业大道、南北大道、台商创业基地沿江路进行了重点美化绿化, 建成以 锦顺达公司为代表的花园式工厂 5 家。(三) 强 化监管力度 ,保障生态建设1、切实抓好污 染减排工作。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 环保执法。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2、严厉打击企 业违法排污行为。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 加强对 “十五小 ”、“新五小” 企业的整治。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情况。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 100%达标。3、加强环境监测 。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二、存在的问题(一) 舆论 引导还 不够强势一是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宣传没有突出重点,缺乏针对性。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运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科普知识的宣传。(二) 生 态经济还 比较落后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品牌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生态工业方面,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不足;节能工作刚刚起步, 但宣 传不够,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 大多数企业规 模小, 力量薄弱,产 品档次低, 单位产品能耗高,节 能改造心有余力不足; 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旅游新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现有的、温泉、地貌观光旅游区由于投入不足,景区的档次和品位都不高;而景区周边村民关系太复杂,又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三) 农 村环境综 合整治还须加强一是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现在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是当前县农村的四大“ 顽疾” 。二是清 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近年来,县虽然建成沼气池几千个, 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在推广使用时, 却受到了资 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这 一清洁能源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三是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省卫生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对于生态创建工作不理解,认识不到位, 参与 热情不高,行动迟缓。(四) 工 业污染治理任 务艰巨从总体上看,目前县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 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工业污染源中以工业废水污染为主,而 废水中以工业园区污染较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污 染治理进展较慢, 重点 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虽经限期治理,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重,排污总量大、治污欠帐多的问题。企业生产力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污染治理相 对滞后。由于小规模, 零散 选矿点多,选矿工具落后, 环保 设施不健全 ,矿山污染问题仍然 较为突出。(五) 执 法能力和力度亟待 强化 县环保执法力量不足,环境监察、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专业人员较少, 离环保 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环 境管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仍然薄弱。三、几点意见和建议(一) 切 实加强工作 领导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县里要形成“县委负总责, 政府 负实责, 职 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 门协同抓, 人大、政协督促抓” 的工作格局 ;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二要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的政绩观,把生 态建设 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县委要制定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量化考核内容和办法,纳入党建工作之列, 每年对乡( 镇)进行严 格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 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完善“ 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 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一是制定规章条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法制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林改 ,最广泛地动员林农投资投劳育好山、护好山、开发好山。四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 的监督体系。(三) 构筑生 态经济 格局一是突出资源培育,发展生态林业。通过产权明晰的林改工作, 加快林业结 构的调整, 加大经济 林和林木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 减少资 源消耗, 凸现林业生 态效益;二是突出绿色食品开发, 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和安全食品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 式生态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基地。三是突出生态保护,发 展生态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业生产模式, 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污染较小的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改造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的工业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工业污染和原材料消耗。凡新上项目均要进行严格的“环评 ”,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 重污染的, 必须坚决“ 砍”掉,始终把可持 续发 展贯穿于发展工业的全过程。四是突出资源整合,发 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创建 5A 风景区、地貌观光旅游开发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 态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强 化包装宣传,规范经营管理, 促进 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