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的力学基础.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83768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循环的力学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血液循环的力学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血液循环的力学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的力学基础,第六章,返回,第一节血液循环系统,定义: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systemacardiovaschlare)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血液循环系统,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大循环),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肺循环(小循环),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首先从结构上,血管网络是一个高度枝化的系统。从心脏出发,动脉逐级分支,管径逐级变细,直至毛细管呈网状密布于全身。然后逐级汇集成静脉,逐级变粗返回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血管主要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平滑肌组成,远离心脏,血管管壁中弹性纤维成分越少,胶原纤维成分增加,平滑肌所占成分也增加。,循环系统各部分血管的血压分布,血压分布的特点,1.血管中的压力是脉动的;2.动脉中的脉动要大于静脉和毛细管中的脉动;3.在小静脉处压力下降最为明显;,血液循环主要功能及重要性,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4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血液循环主要功能及重要性,临床上的体外循环方法就是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动。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病人,紧急采用的心脏按摩(又称心脏挤压)等方法也是为了代替心脏自动节律性活动以达到维持循环和促使心脏恢复节律性跳动的目的。,心脏挤压实施方法,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急救人员用右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压后应立即放松。如此反复进行。频率为70-80次/分左右。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胸骨。,第二节血液流动基础知识,一血液流动的层流和湍流,层流,层流:由于粘性的存在,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自然的出现了分层流动,各层流体只作相对滑动而彼此不相混合,这种现象称为层流.,基本概念,层流,由于黏性的存在,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自然的出现了分层流动,各层流体只作相对滑动而彼此不相混合,这种现象称为层流.,湍流tunli,湍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这时的流体作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这种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湍流:速度、压强等流动要素随时间和空间作随机变化,质点轨迹曲折杂乱、互相混掺的流体运动。,雷诺数,雷诺数(Reynoldsnumber)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vr/其中v、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r为一特征线度。例如流体流过圆形管道,则r为管道半径。利用雷诺数可区分流体的流动是层流或湍流。,雷诺数一个判断流体做层流还是湍流的数字.,其中:r-流体的密度r-流管的半径v-流体的平均流速-流体的黏度Re-雷诺数(无单位),02300湍流,在刚性管道中流动,雷诺数的临界范围:,雷诺数和流动状态,流体流动时的惯性力Fg和粘性力(内摩擦力)Fm之比称为雷诺数。用符号Re表示。Re是一个无因次量。雷诺数小,意味着流体流动时各质点间的粘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各质点平行于管路内壁有规则地流动,呈层流流动状态。雷诺数大,意味着惯性力占主要地位,流体呈紊流(也称湍流)流动状态,因此雷诺数的大小决定了粘性流体的流动特性。,血液流动的层流和湍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循环系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大都可以近似为层流,仅在主动脉和肺动脉瓣的出口处有可能出现局部的湍流。在某些病例情况下,例如血管局部狭窄使当地流速变化,则可能出现局部湍流,血液流动基础知识,二.血液的定常流和脉动流,基本概念,定常流动(steadyflow)定常流:流场中任一点的流动参数(压力,速度和密度等)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脉动流:紊流(湍流)中一点处某物理量围绕其时间平均值随机变动的现象。,脉动流,脉动流:紊流(湍流)中一点处某物理量围绕其时间平均值随机变动的现象。,Womersley数,式中t为时间,为振荡角频率,(P)0是压力差的幅值。式中d为管直径,为流体粘度,为流体的密度。,狗的各血管段中的Womersley数,Womersley数,在血液循环中,在不同血管中,值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如在大动脉中值大于10,而在毛细管中器数量级这为10-3.在主动脉中,血液流动的压力和流速均具有很强的脉动性,但越接近外周血管中的流动越趋于平稳,在毛细管中的流动一般视为定常流。,循环系统各部分血管的血流平均速度及脉动分量,第三节血液流动中的血管阻抗,血液流动中血管的切应力血管阻抗,血液流动中血管的切应力,Stokes公式,管壁处切变力,牛顿粘性定律,牛顿流体在圆管中层流的速度分布,血管壁的速度和切应力,一.血液流动中血管的切应力,泊肃叶定律,平均流速,血液流动中血管壁的切应力,血管血流平均速度分布,二血管阻抗,血管阻抗:血液循环中血液的流动总是受到某种阻碍作用,血管阻抗是定量描述血液流动阻力的参数。,流阻,对于定常血液流动,长孔的血管受到的流动阻力被称为流阻。,血管流阻的意义,流阻的大小反映了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流阻R与流量Q和压力差无关的参数,它取决于流体本身的粘度、管长L和管径。,血管流阻,其中管径的影响最大,当血管长L一定时,粘度不变,表明若管径增加1%,则流阻R减少4%,而流阻R的减少会导致流量Q的增加或压差下降。,降低流阻的方法,1.扩张血管(增加r)对于增加血液流量和降低血压十分有效。2.降低血液粘度也能有效控制血管阻力的增高,循环系统中的阻力分布,有上式可见流动阻力主要集中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中,尤其是小动脉站整个阻力的41%,通常用“外周阻力”表示小动脉的阻力。,流阻的并联,流阻的串联,2.影响血管阻抗的因素,1.阻力血管的收缩和舒张阻力血管,如小动脉、微动脉的舒张和收缩会对血管系统的外周阻力产生很大影响。2.血管弹性特性的改变血管弹性模量的增大将增加脉搏波的波速。一般来说,在血管截面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血管弹性模量的增大使血管阻抗增大。3.血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血管横截面积的变化将导致血管特性阻抗的变化。在血管弹性模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血管半径增大将使特性阻抗减小,,第四节脉搏波,一.血管壁的弹性模量二.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弹性模量,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总称,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杨氏模量,对一根细杆施加一个拉力F,这个拉力除以杆的截面积S,称为“线应力”,杆的伸长量dL除以原长L,称为“线应变”。线应力除以线应变就等于杨氏模量E=(F/S)/(dL/L),剪切模量,对一块弹性体施加一个侧向的力f(通常是摩擦力),弹性体会由方形变成菱形,这个形变的角度a称为“剪切应变”,相应的力f除以受力面积S称为“剪切应力,剪切应力除以剪切应变就等于剪切模量G=(f/S)/a,体积模量,对弹性体施加一个整体的压强p,这个压强称为体积应力,弹性体的体积减少量(-dV)除以原来的体积V称为“体积应变”,体积应力除以体积应变就等于体积模量:K=P/(-dV/V),弹性模量的意义,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的刚性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性。,一.血管壁的弹性模量,血管壁微元的张力,一.血管壁的弹性模量,血管壁的弹性模量E,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模量受年龄影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模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例如,青年人胸主动脉管段E约为41056105N/m2,而年龄60岁以上老人胸主动脉的E值可达20105N/m2,其E值大是因为血管壁内的弹性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等老年性变化所致。,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动脉血管壁的弹性模量受血管位置和病理变化的影响。E在远离心脏的方向增大是弹性纤维成分减少所致。此外,动脉管壁的弹性模量还将随血管内的压力和尺寸而变化。,二.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脉搏波,脉搏波是心脏的搏动(振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因此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物理和几何性质-动脉的弹性、管腔的大小、血液的密度和粘性等。,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脉搏波传播速度c是指脉搏波由动脉的一特定位置沿管壁传播至另一特定的位置的速率。这是一个用来反映动脉弹性及可扩张的非侵入性指标,c值越高表明血管壁越硬。,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其中,K为血管壁的体积弹性模量,为血液密度。C为脉搏波速。,脉搏波速C,上式称为Moens-Korteweg方程,简称M-K方程。脉搏波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血管壁的弹性模量E。c值越高表明血管壁越硬。,脉搏波的传播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例如,5岁左右的儿童主动脉中的压力波传播速度约为500cm/s,而80岁左右的老人的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则为860cm/s.随年龄的增加,动脉壁的弹性减弱而刚性增加,使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加快。儿童主动脉中的压力波传播速度约500cm/s,而到小动脉则可达8001000cm/s.小动脉壁的弹性比主动脉要差得多,因此波的传播速度增加。,第五节静脉血液流动的特点,和动脉血流比,静脉血流的特点为:1.静脉血管壁很薄,厚度-半径比(h/R)比动脉血管小得多,这个比值在不同血管中的比较如下:主动脉:0.16动脉:0.25小动脉:0.75大静脉:0.10静脉:0.20小静脉:0.10可见静脉血管比动脉血管更符合薄壁管的假设。2.静脉血管中的血液压力低于同一高度动脉内的血液压力,甚至低于大气压力。,静脉血液流动的特点,3.静脉血管弹性模量(E)比较低,加上血管壁很薄,故静脉血管的截面刚度较小,很容易被管外压力压塌,会产生可塌陷管的失稳现象。4.管壁的流动切变率较低,如较大的静脉里平均切变率约为130s-1,腔静脉内的平均切变率约为40s-1,因此静脉管内血液的非牛顿效应显著。5.在静脉血管中波的传播速度很低,因为波速与和成正比。,静脉中的血液流动,6.静脉血流的脉动性比动脉血流小得多,可近似作定常层流。但静脉血流脉动性状比较复杂,因而它源自:由毛细血管传来的左心室搏动;来自右心房的搏动;呼吸运动或肌肉收缩-松弛引起的脉动,是三者的综合。7.几乎所有远支静脉都有瓣膜,它使得静脉流动的性能大大复杂化了。总之,静脉血流的力学问题要比动脉血流复杂得多,大的特点是:静脉血流会产生可塌陷管流动,具有高度的非线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