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35816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PPT 页数:287 大小:1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7页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7页
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6岁幼儿心理发展 的特点与教育 “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 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 “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 陈鹤琴( 1892 1982)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发展中的幼儿心理 三、交往中的幼儿心理 四、活动中的幼儿心理 内容提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幼儿心理的本质 1.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 分支 ; 2.幼儿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 机能 ;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具有能动性。 人的心理现象 社会(团体)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个性(即 人格)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倾向 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 能力、气质、性格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行为活动 支配 表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过程 小张清晨醒来, 看到 光亮照进屋子, 听到 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 感到 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 嗅到 了一股花香,便 猜想 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 ,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 高兴 ,便在脑子里 盘算 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 惬意 啊!她很 喜欢 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忽然她又 想起 ,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 忍耐 一下, 坚持 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 3.不平衡性 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 期 ,儿童期的平稳发展, 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 ,再是平稳地发展,老年期开始出现下降。 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和最终达到成熟水平不同; 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个别差异 每个人的发展优势 (方向 )、发展的速度、高度 (达到的水平 )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50% 的儿童能够在图中所标出的月份里完成每一种技能。 但是每一种技能出现的具体时间有很大的差别。 5.发展的关键期 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母亲印刻( K.Z.Lorenz, 1952) 关 键 期 心 理 发 展 的 内 容 1 3 岁 4 5 岁 0 4 岁 5 岁 左 右 10 岁 以 前 5 岁 以 前 口 语 学 习 书 面 语 言 学 习 形 象 视 觉 发 展 掌 握 数 概 念 外 语 学 习 音 乐 学 习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二、发展中的幼儿心理 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意志的发展 幼儿个性的发展 3-4岁幼儿心理发展专题 3-4岁幼儿心理发展 总体 特征 强烈的 好奇心 表现为好看、好听、好问、好动手 同伴关系的发展 由母亲和亲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扩展到同伴的关系上 总体心理特征 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 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 行为受情绪支配 喜爱模仿 (一) 3-4岁幼儿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认知”指的是那些使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及结果”,包括感知、记忆 、注意、思维、想象、创造、推理、问题解决等。 感知觉 早期认知的基础。 视力发展: 3岁幼儿的视力可达到 1.0,视觉较为敏锐 ,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1、感知觉的发展 视觉 主要表现为 视力发展 和 辨色力发展 两个方面。 辩 色力发展 : 3岁以后,幼儿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 不能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易混淆。 儿童在颜色识别的过程中, 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 大约 4岁起,儿童能够将基本颜色与其名联系起来。 听觉 听觉发展较早,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3岁幼儿能准确地辨认各种声音,但是不能区分声音上的细微差别,因此,不能学会正确的发音。 知 觉 3-4岁幼儿知觉发展特点 1、方位知觉 :能辨认上下方位 ; 2、距离知觉: 2个月掌握; 3、形状知觉 :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 ; 4、大小知觉 :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 ; 5、时间知觉 :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方位知觉 发展顺序 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上下( 3岁) 前后( 4岁) 左右( 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 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个别差异很大 ,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人判断自身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的认识。 6个月的婴儿便具有深度知觉(吉布森,沃克,1961)。 视觉悬崖 心 率 形状知觉 3个月 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形状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 模式化的、有组织的 视觉世界。 偏爱一定程度的 复杂 的世界、 信息量多 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 社会性意义 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偏好相对新颖、清晰、复杂、对称、和谐的刺激 形状知觉 对幼儿来说,辨别图形 从易到难的顺序 是: 圆形 正方形 半圆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八边形 五边形 梯形 菱形 。(中科院,何纪全) 幼儿期,形状知觉和图形辨别逐渐与掌握图形的名称结合起来。 年龄 表现 3-4岁 用象形词命名几何图形 4-5岁 开始正确认知几何图形 5-6岁 只对陌生图形进行实物命名 大小知觉 4个月 以前婴儿就已具有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6个月 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年龄 表现 3-4岁 能够按照语言指示区分物体大小 4-5岁 判断大小精度提高,在三个以上物体中排列大小顺序,依赖触觉比较 5-6岁 能用视觉指出物体大小及相同 时间知觉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又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 识记的事件 相联系。( 生活制度、天气变化 进行时间定向) 5、 6岁 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 7岁 开始发展时间知觉 小学阶段 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 结 在幼儿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 3 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可以说, 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 ,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幼儿的记忆、情绪、意志、思维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 小 结 学前期是个感知觉发展的 最重要 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 最迅速 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 最宝贵 时期。( 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 ) 感觉剥夺 感知觉是婴幼儿 的主导心理过程。早期感知觉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有研究者对黎巴嫩的一所孤儿院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在第一年里,孤儿们只是呆在童车里,很少得到看护者的个别关心,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极为落后。 1-6岁的平均智商只有 53。后来,许多孩子被家庭收养,发展情况大有改观。 2岁以前被收养的儿童能克服早期的智力迟钝, 2年内智商平均提高到 100。被领养较晚的儿童也有一定的进步,在领养家庭中生活 6-8年后,智商达到 70左右。 对早期有着不良境遇的儿童来说, 2岁能否得到改变,至关重要。 “感觉轰炸” 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做法能产生更聪明更优秀的“超级婴儿”。相反的,拼命地把刺激给那些还没有做好接受准备的婴儿会导致他们退却,并且会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构成威胁。此外,当这些曾经信誓旦旦的做法并没有造就出他们曾保证过的小天才时,他们会使孩子的父母们感到失望,会让父母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是失败的人。这样做在孩子们走向成熟征程的开始阶段就剥夺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剥夺了父母们在他们孩子的早年成长过程中既轻松又愉快的参与活动的机会。 2、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过程。 3-4岁 幼儿的记忆特点: 无意性 ( 1) 3-4岁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较弱,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 幼儿中期和晚期的记忆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 3岁幼儿并未真正接受识记任务,基本只有无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见图 6-6),并逐渐超过无意识记。 3-4岁 幼儿的记忆特点: 暂时性 ( 2) 3-4岁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 幼儿识记的平均再现数量 年龄 熟悉的树的名称 不熟悉的树的名称 3-4岁 1.8 0 4-5岁 3.6 0.3 5-6岁 4.6 0.4 3-4岁 幼儿的记忆特点: 情绪性 ( 3) 3-4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幼儿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3、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复活,简单的相似联想,没有情节的组合 ) 3-4岁幼儿的想象特点: 无意想象占主导 3-4岁幼儿会玩想象性游戏,但此时孩子的想象简单,是无意的、自发的。其想象主题多变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是说谎。幼儿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部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幼儿以想象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幻想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概括的 和 间接的 认识,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幼儿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 1-4个月,习惯动作阶段 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 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阶段 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 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 2、前运算阶段( 2-7岁) 2-4岁,象征思维阶段 4-7岁,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 11或 12岁以后) 3-4岁幼儿的思维特点: 自我中心主义与象征性游戏 ( 1)自我中心主义: 完全以自己的方式来知觉和阐释世界,无能力从他人的观点观察事物。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不是他特意的选择或缺乏经验和训练的结果,而是他这个年龄必然出现的思维方式。就象此时的儿童和成人相比一定身材矮小。 错误信念任务 小明把一些巧克力放到了厨房的一个蓝色橱柜里 (位置 A) ,然后离开了厨房。小明的妈妈把巧克力移到了绿色橱柜里 (位置 B) 然后离去。小明回到厨房想吃巧克力。 讲完故事后问儿童:小明会到哪里去找巧克力? 自我中心的喜与忧 喜: 此时的儿童 真诚,不会戴 “ 假面具 ” 。 (天真无邪;童言无忌;皇帝的新装) 忧: 他们无能力察觉自己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后果。 3岁儿童在用棍子敲击物体以体验音响效果时,会用棍子去敲击另一名儿童的头颅,而这另一名儿童因疼痛而发出的尖叫只会引起他的 “ 惊讶 ” ,而不是 “ 内疚 ” 。 3-4岁幼儿的思维特点: 自我中心主义与象征性游戏 ( 2) 象征性游戏 : 随着表象和语言能力的日益发展, 3岁儿童学会了用一件事来象征另一件事。 认知发展的教育要点 (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 3-4岁幼儿情绪的发展与教育 情绪: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态度体验 和相应的 行为反应 。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直接指导学前儿童的行为,有人甚至称学前儿童是“ 情绪的俘虏 ”。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情绪和情感 : 人对客观事物的( 态度 )和( 相应的行为反应 ) 。 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 基础知识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 1)情绪为 ( 人和动物 )所共有,而情感只有( 人类 )才有。 ( 2)情绪是( 外现的、暂时的 )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 情感是( 内隐的、稳定的 )。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基础知识 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什么?情绪,是 外现的、暂时的 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什么?情感, 内隐的、稳定的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的 激发者 。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 (2)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推动幼儿的 认知活动。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 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研究猴子 幼儿情绪的发展 情绪类别 最早出现时间 诱因 经常显露时间 诱因 痛苦 出生后 身体痛刺激 出生后 厌恶 出生后 味刺激 出生后 微笑 出生后 睡眠中,内部过程的节律反应 出生后 兴趣 出生后 新异光、声和运动物体 3个月 社会性微笑 3-6周 高频人语声(女声),人的面孔出现 3个月 熟人面孔出现,面对面玩 愤怒 2个月 药物注射痛刺激 7-8个月 身体活动受限制 悲伤 3-4个月 治疗痛刺激 7个月 与熟人分离 惧怕 7个月 从高处降落 9个月 陌生人或新异性交大的物体出现,如带声音的运动玩具出现 惊奇 1岁 新异物突然出现 2岁 同前 害羞 1-1.5岁 熟悉环境中陌生人出现 2岁 同前 轻蔑 1-1.5岁 欢乐情况下显示自己的成功 3岁 同前 自罪感 1-1.5岁 抢夺别人的玩具 3岁 做错事,如打破杯子 看脸色行事 2岁的儿童已经能表达他们的情绪感受,并学会采用一定的方式来控制情绪。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在 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 3 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 3岁前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 生理需要是否满足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 :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 都不和我玩! 为什么哭? 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 :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 ( 1)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牵着手。 ( 2)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重视、注意、表扬。 幼儿最高兴的: 老师表扬、喜欢 幼儿最难过的: 老师批评、不喜欢 3-4岁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表现具有外露性、冲动性和易感性 2、情绪理解能力初步发展 ( 1)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 ( 2)开始了解情绪诱因 ( 3)对情绪理解具有表面性 移情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普遍移情( global empathy):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强烈的对别人情绪状态的体验。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 egocentric empathy):在2岁左右出现,婴幼儿能区分自我与他人,能区分形成自我的表象和他人的表象。 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 empathy for anothers feeling):约在 23岁产生,幼儿开始能承担角色,使用语言,开始意识到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情感、需要及对事物的理解。 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 (empathy for anothers life condition):儿童不仅能从当前情境,而且能从更广阔的生活经历来看待他人所感受到的愉悦和痛苦。 3-4岁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3、情绪调节多采用释放性策略 (哭泣、顶撞) 4、高级情感萌芽 (道德感) 教育要点: 1、丰富情绪体验,鼓励恰当表达 2、设立行为规范,拒绝不当要求 3、鼓励同伴游戏,学习调控情绪 (三) 3-4岁幼儿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意志: 是指人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自觉的调节行为和情感, 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意志的发展使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向更高级的阶段。 基础知识 克服困难 心理过程 有目的的行为 调节行为和情感 意志 基础知识 意志品质 人物 主要成就 所用时间 曹雪芹 红楼梦 10年 司马迁 史记 19年 司马光 资治通鉴 19年 达尔文 物种起源 28年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30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27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27年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1. 独立性 基础知识 意志品质 我要学吉他 我要学打篮球 我要学摄影 我什么都没学到 独立性 基础知识 意志品质 我要学吉他 我要学打篮球 我要学摄影 我什么都没学到 独立性 受暗示性 基础知识 意志品质 1. 独立性 战斗英雄董存瑞在情况紧急的时候, 毅然决定舍身炸碉堡,用自己的生 命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反映出坚 强意志品质的什么特征? 果断性 寡断性 基础知识 意志品质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爱迪生发明电灯, 14000 次 林肯竞选 11次 1. 独立性 2. 果断性 顽强性 动摇性 即使颠仆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基础知识 意志品质 1. 独立性 2. 果断性 3. 顽强性 两 小 儿 学 奕 自制力 任 性 基础知识 意志品质 1. 独立性 2. 果断性 3. 顽强性 4. 自制力 良好意志品质的四大特征: 独立性 果断性 顽强性 自制力 不良意志品质的四大特征: 受暗示性 寡断性 动摇性 任 性 基础知识 3-4岁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 1、行动中没有明确的目的 2、不善于事先计划自己的行动 3、行 动 的 持 久 性 不强( 510分钟) 教育要点: 1、指导幼儿按照目的去行动 2、鼓励幼儿的“关注”行为 3、不打扰幼儿的活动 (三) 3-4岁幼儿个性的发展与教育 个性: 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3 6岁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因此,学前儿童的个性主要是指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气质等方面。 个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 自我意识 的发生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知识 自我意识: 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它包括三种形式,及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第一反抗期” 基础知识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阶段: 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点红实验) 第一年末:自我意识萌芽,认识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 第二年: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能对着镜子观看自己的身体器官,尤其是脸部 2-3岁:由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呼 “我 ”,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 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形成的典型表现 : 他们经常提到可观察到的特点,如他们的名字,外表、财物和每天的行为。 通常到 3岁半时,儿童也会用表达典型的情感和态度的词语来描述自己, 他们坚持自己对物品的 占有权 。 图: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占有感常会引发一些冲突 , 但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 。 3-4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1、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广泛但没有中心,直接兴趣较多) 2、模仿性突出 3、自我意识形成,出现自我评价(依赖性与情绪性) 4、出现独立性愿望 1961年 “ 观察学习 ” 实验: 教育要点: 1、尊重幼儿的求知天性 2、客观评价幼儿 3、正确对待反抗行为 4-5岁幼儿心理发展专题 4-5岁幼儿心理发展 总体 特征 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 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友 总体特征: 活泼好动 具体形象思维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比小班幼儿迅速得多。 活泼好动在中班尤为突出。因为他们的身体长得更结实了,动作能力更强了。小班幼儿比较听话,顺从老师的意见,说话和动作的速度也相对缓慢。中班幼儿的动作比小班灵活得多,头脑里主意也多,使老师感到不象小班那么 “ 好带 ” ,要求教师更加注意教育内容和技巧。如走路爱走在不平的地方,如果一堆沙子,一定要跑上去再跑下来或滑下来,再用手扬沙子。而 3岁幼儿则只在沙堆边站着玩沙土 。 不要轻视幼儿的活泼好动好玩,天才往往就出自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上 ( 爱迪生) 活泼好动 思考题:为什么教师在让幼儿计算物体数量时会说: “ 3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是几个苹果? ” ,而不是直接问:“ 2加 3等于几? ” 4岁幼儿主要靠头脑中已有的印象进行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比如中班幼儿计算物体的数量,虽然可以不用手指直接点着去逐个地数,但是头脑中必须有物体的形象,而不能依靠抽象的概念 具体形象思维 思考题:如果问幼儿:床、桌子、椅子、被子,这四样东西,哪三样应该归在一起? 他们大多数会把床、被子和椅子放在一起,因为被子在床上,椅子在床边。因为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具体的,他们不能按物品概念进行正确分类 让幼儿做分类游戏,给面包、汽车、自行车、椅子、被子、小杯、床、篮子、妈妈、水果、小孩、火车、司机桌子、等分类 ,试想一下孩子的答案 具体形象思维 思考题:幼儿园在哪个年龄段有值日生?为什么? 中班幼儿可以听得进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可以接受成人给的一些任务。 中班幼儿在做游戏时可以先想一想玩什么,有简单的角色分配,也可以发展游戏的情节 还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的有意性上,想象的有意性有了发展。 4岁幼儿的坚持性也变得成熟了。有实验证明 4岁幼儿在坚持性上比 3岁和 5岁幼儿都要好一些, 4岁可以坚持做完一件别人委托的或是自己选定的事 。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一) 4-5岁幼儿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精度提高 从 4岁起,幼儿就开始具有辨别物体细微区别的能力。例如他们能逐渐能分辨混合色,区分各种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对早、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于昨天、今天、明天也开始有所了解。听觉的精确程度也有所提高,表现在对声音差别的感受能力上已有明显进步,对远距离物体的辨别力也开始发展。 2、有意记忆发展,抽象记忆萌芽 4-5岁幼儿已经能有意识地记住成人要他做的事情。例如,父母带他去游乐场之前,要求他记住游乐场都有些什么,回家后他能清楚地说出来。 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已能记住经多次重复讲述给他听的故事。 4-5岁幼儿已开始能记住较为抽象的事物, 例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老师或家长教的某个词,都能较为顺利地记忆。 3、再造想象开始占优势 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 4-5岁幼儿的想象已经开始具有初步的目的性,想象的内容也比以前丰富,但是仍然很零碎。这个年龄的幼儿在游戏中不再单纯重复成人或年长幼儿提出的话题,而是通过自己的构思来加以补充。幼儿的再造想象 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 ,同时也常 常受外界情景变化的影响 ,缺少独立性。 4、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幼儿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思维逐渐从动作和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脱离出来,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他们 依然需要依靠具体事物作为思维支柱,对抽象问题往往困惑不解 。 4-5岁幼儿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能依据事物的重要特征进行概括。他们掌握的概念,往往只与具体的对象联系在一起,与物体的感知特点和感知的具体情境密切相关,还不能反映该类对象的一般特征。但在他们的经验范围内,对于熟悉的事物,他们已经可以进行逻辑思维了。 守恒性缺失 泛灵论 在直觉思维阶段,从认为所有物体都有生命( 4-5岁)转变到只有移动着的物体有生命。 教育要点: 1、鼓励幼儿发现事物的异同 2、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记忆发展关键期 ) (一) 4-5岁幼儿情绪的发展与教育 4-5岁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 2、情绪理解发展进入关键期 ( 1)移情能力迅速发展 ( 2)情绪理解依存于社会知识 ( 3)理解信念和情绪的关系 ( 4)情绪理解具有单中心性 4-5岁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3、情绪调节多采用建构性策略 ( 1)替代活动 ( 2)口语表达 ( 3)自我安慰 4、道德感和义务感进一步发展 ( 告状) 教育要点: 1、疏导不良情绪 2、培养移情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的培养可从情绪的辨识入手 能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是孩子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绪反应,经常要求孩子观察别人的情绪状态。 (1)观察自己的表情。 当孩子做出高兴、生气、喜欢等表情时,在孩子面前放一面镜子,让孩子看到镜子中自己的面部表情。这种方法被称为镜像表情观察法。 (2)表情图识别。 即教孩子识别一些明显的表情图,如高兴、生气、害怕等表情图,甚至可以利用各种卡通人物的夸张表情,有时效果也很好。 (3)表情模仿训练。 即让孩子做出与同伴相同的面部表情动作,在模仿同伴的各种表情时,能立刻用正确的语言说出这是什么样的表情,如 “ 高兴 ” 、 “ 害怕 ” 、 “ 生气 ” 等 。 (4)表情推测。 即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推测故事中某一角色的表情。如,有一天,小白兔在森林里玩,突然一只大灰狼出现在小白兔的面前,请想一想小白兔心里会觉得怎样 ? 引导孩子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1)情绪追忆。 情绪追忆是通过语言唤起孩子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当时情景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情景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孩子产生共鸣。如,看到邻居家的超超感冒发烧了,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 哟,超超发烧了,热度很高呀。我想起来,你前几天也感冒、发热了,好像感觉特别难受,非常不舒服吧? ”通过引导孩子情绪追忆,使他们能想象出别人当时的感受。 (2)情感换位。 情感换位是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景 (如家庭 父母 老人 邻居等 ),让孩子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他们能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促使孩子以某种角色进入情感共鸣状态。如 “ 如果你是一位老爷爷,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 如果你眼睛看不见了,你在生活中会感到有什么不方便,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 有一天,你在公园里玩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个小弟弟不小心摔倒在水坑里了,假如你是那个小弟弟,你心里是不是特别想要别人能帮助你 ?” (三) 4-5岁幼儿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4-5岁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 1、行动中能提出个人目的 2、能提出一个预先的计划,可是,情节缺乏计划性 3、行 动 的 持 久 性 增强( 1525分钟) 教育要点: 1、指导幼儿按照目的去行动 2、鼓励幼儿的“关注”行为 3、延迟满足 (四) 4-5岁幼儿个性的发展与教育 4-5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自我控制 教育要点: 1、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坚持性教育的关键期 5-6岁幼儿心理发展专题 5-6岁幼儿心理发展 总体 特征 爱学、好问 抽象思维发展 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 有意行为增多 个性初步形成 好奇心 是学前儿童的普遍心理特征,但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却是不满足于表面性的现象,他们喜欢追根问底。表明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学心 大班幼儿的好问,有的情况是 真正不知而求答 ,也有时是喜欢用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去考问别人而提出问题 大班幼儿好学好问还表现为自发的观察,动手尝试,拆卸、探究等活动越发地多了起来 爱学、好问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抽象逻辑思维已经明显地发生了 ,如对物体的分类,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了,他们既可以象 4岁时那样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分类,也可以按物体的使用功能或范围来分类,如会把交通工具分为船、车(火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电车)、飞机、飞船、潜艇,而汽车又分为卡车、小汽车、大轿车、面包车、吉普车等。从小汽车到交通工具已是四级概念 对于一些逻辑思维的题目,大班幼儿也能自己解答了。如小明、小刚、东东三个人不一样高,现在已知小明比东东高,东东比小刚高,问他们三人按高矮怎样排队(高个在前)。 抽象思维发展 大班幼儿基本可以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是和他人用语言交谈交往了。语言的连续性既有逻辑思维发展作基础,又要有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词汇的掌握。大班孩子词汇量明显增多,掌握了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数量词等 口头语言能力是学前期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入学前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入学学书面语言的基础 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 有意行为在 4岁已经出现,到了 5岁有意性有了发展。如观察两幅图片找出异同时,他们会从左至右将画面上的物体一一对应地看,这就是在有意识有策略地进行观察活动。画画时是先在头脑中有个构图设计,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画下来 有意行为增多对儿童入学后学习和独立生活都是必要的准备 有意性行为增多 大班幼儿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如在自由活动中,有的孩子总是去玩球,有的总是去玩 “ 娃娃家 ” ,还有的总是凑在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大班幼儿的荣誉感、自卑感、羞愧感、嫉妒心、好强心等都比以前年龄更加显露,不同儿童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倾向 大班幼儿的性格特征已有明显差异,已开始表现为顺从的、冲动的、懦弱的、好表现的、攻击的、内向的、外向的以及依赖的等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 个性初步形成 (一) 5-6岁幼儿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具有系统性、概括性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5-6岁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感知觉开始有系统性和概括性。 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5-6岁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增强,观察的延续时间也有所增加。他们会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观察,开始了解所观察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他们能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从而获得了对事物各个部分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比较完整的,即系统的印象,因此能比较顺利地概括出本质特征。 2、记忆策略显优势 5-6岁幼儿记忆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发展。幼儿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有意识地复述故事、回想问题。在记忆中能主动运用初级的复述、组织、匹配联想等策略。 5-6岁幼儿能用他比较熟悉的词去代替他不熟悉的词,表现出一种幼稚的但具有概括性的特点。他们在复述故事时,能删去无关紧要的部分,加上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细节,还会在不破坏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对故事的细节程序做更改。 3、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概括能力有所发展,他们的想象活动中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他们的想象就不再完全按照成人的描述或指示,而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 5-6岁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使他们能预见到活动的进程,如在游戏之前能想象出游戏的情节,商定游戏的规则,分配游戏的角色。 4、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已开始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即出现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的思维。幼儿能够初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的联系;能够掌握最初的词的概念、实物概念、社会概念及数的概念。他们已能按照一定的类别为物体分类,但是他们掌握的概念大部分还是具体的,与直接可以感知的对象相联系的,他们需要通过直观形象来理解抽象的超经验的概念 教育要点: 1、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思维力 特别关注: 1、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好吗? (二) 5-6岁幼儿情绪的发展与教育 5-6岁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表现的社会性增强,表现手段多样 2、情绪理解发展进入成熟期 ( 1)对消极情绪具有较好理解 ( 2)开始理解混合情绪 5-6岁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3、采用回避策略调节情绪 4、道德感分化,义务感扩展 教育要点: 幼小衔接 (三) 5-6岁幼儿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5-6岁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 1、个人目的和共同目的统一 2、在游戏前能设想出几个有效的步骤,有计划地行动 3、 行 动 的 持 久 性 继续 增 强 (四) 5-6岁幼儿个性的发展与教育 5-6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1、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2、个性初步形成 教育要点: 1、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 2、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 三、交往中的幼儿心理 语言 同伴关系 社会行为 亲子关系 (一)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语言的结构或基本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学前期是儿童掌握语言结构的时期。入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口语的发展。 1、语言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For use only Yeye-leos texts. 2009. 1 指向他人 交往 2 指向自己 “ 内部语言”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模仿说 强化说 社会交往说 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先天语言能力说 自然成熟说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 维果斯基 2、语言获得的理论 1 反射性发声(本能发声) 2 语音模仿:偶发( 2m)、 系统模仿( 4m-8m) 3 语音知觉和偏好 4 语音、语义交流环境 3、儿童语言获得的基础 语音掌握和定型化趋势 语音意识的产生 扩充 本能 定型 发音 收缩 成人纠正 哥哥 (的的) 自我纠正 4、 学前 儿童语言发展 ( 1)语音的发展 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 3-4岁幼儿发音不准的较多,但语音一般比较分散。 幼儿的发音错误大多数集中在辅音,尤其是 zh, ch, sh, z,c, s, l等,此外,在 f, n, g, er, r, ang上也经常发生错误。 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4、学前儿童语言发展 ( 2)词汇的发展 资料来源 1岁 1.5岁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施太伦 100 300400 10001100 1600 2200 25003000 斯密斯 3 22 272 896 1540 2072 2562 彪勒 58 383 1227 2346 阿尔金 1926 久保良英 259 886 1675 2050 2289 朝鲜学前教育大纲要求 20003000 Carey,S 1400 李石君 70 270 950 史慧中 1730 2583 3562 陈帼眉等 1619 2799 4021 词汇量的增加 词类的掌握 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 形容词: 2岁已能使用少量形容词; 4.5岁以后形容词使用量较快增长, 6.5岁能使用的形容词可达 200个以上。 2岁前儿童还常常分不清“你”“我”。 3-4岁常常用具体专有名词,而不是人称代词称呼自己。 3、 4岁幼儿仅能使用少数量词; 5岁左右的幼儿开始注意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但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搭配; 6岁幼儿能够根据事物的类别标准来使用量词。 句子理解 1 岁:按指令完成动作 2、 3岁:与人交谈,听故事 4、 5岁:能清楚地与人交谈,但复杂句子理解有困难 王老师被小华背进了房间, 因为他的腿摔伤了。 张一鸣被王浩月给推倒了。 生活经验 词序影响 ( 3)句子的发展 句子表达 不完整句 完整句 单个词表达完整的意思。兔! 单词句 双词句 (电报句) 这妈妈;宝宝帽 妈妈球,妈妈抱 我穿鞋。 简单句 我吃完饭看电视。 复杂句 奶奶吃筷子,我吃勺子。 复合句 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年龄 2岁 2.5岁 3.5岁 4岁 5岁 6岁 含词量 2.905 4.613 5.219 5.768 7.868 8.385 句型的发展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爸爸 爸爸班班 爸爸去上班了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宝宝坐车 只有全班孩子都站好了,才开始做操 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我们看猴子 老师昨天带我们到动物园看猴子了 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小鸟飞 小鸟为什么会飞 爱桐语录 两岁后,桐桐终于会说一个字以上的 “ 话 “ 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桐桐说: “ 警察叔叔爱桐桐。 ” 桐桐说: “ 奶奶腰痛,妈妈抱抱 。 ” 桐桐说: “ 当然不洗澡 。 ” 桐桐说: “ 啊,我疯了 ! ” 桐桐说: “ 妈妈白雪公主,奶奶灰姑娘,姨妈美人鱼,桐桐老虎,狮子王,米老鼠,唐老鸭,狗熊 。 ” 爱桐语录 2009年 3月 17日星期二,今天桐桐他们幼儿园给小朋友集体体检,老师要求早上要空腹到校,所以桐桐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起床的时候没有喝牛奶,他很不开心,甚至很伤心,以至于为了牛奶流下了眼泪,他哭着说: “ 为什么不给我冲喔喔(牛奶)? ” “ 我真的要喝喔喔! ” “ 我的摩托车哪里去了,我要喝喔喔! ” “ 快把我的摩托车拿来,我要喝喔喔! ” “ 我不去幼儿园,我要喝喔喔! ” “ 我要去姨妈办公室,我要喝喔喔! ” 最后他居然说了一句让我大吃一惊的一句话,那就是:“ 我要当坏孩子,我要喝喔喔! ” 作为桐桐的妈妈,我终于知道了牛奶对于桐桐是多么的重要啊。 爱桐语录 我去外地出差,几天没有见桐桐,汽车刚进县城,我就给桐桐打电话,桐桐在电话里一口气说: “ 妈妈,我知道你回来了,但是我不想见你,你不要来接我,我要住在姥姥家,再见拜拜,我挂了。 ” 周末带他去外面吃饭,我点了一盘蜜汁汤圆,我叫桐桐和我一起吃,没有想到这个小东西居然不领情,头也不抬就说: “ 我们男人都不喜欢吃甜食,只有你们女人才喜欢吃这些东西。 ” 他不吃才好,正好我全吃 光 。 ( 4)幼儿口语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出生后 1年) 1、出生 -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 ei,ou,a,ai.e,ei,hai等) 2、 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ma-ma,ba-ba,ge-ge,a-i等) 3、 9-12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a-jue-lu-bi,a-lu-fu等) 言语发生阶段( 1-2、 3岁)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1-1.5岁) 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1.5-2、 3岁) 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2、 3-6、 7岁) ( 5)幼儿独白语言的发展 3-4岁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是在集体面前讲话往往不自然、不大胆; 4-5岁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 5-6岁不但能够系统的叙述,而且能大胆而自然地、生动和有感情的进行描述。 5、 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 3岁以前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时间 3岁:最适合学习词汇的一年 词汇量增强,用代词、形容词和介词 不要在座位上学习,而应在实际环境中学习 说出完整的句子 4岁:口语成熟的一年 词汇和句法运用(复合句)趋于成熟 表达能力增强 说话爱夸大喜欢被人看成是大孩子 非常爱说话,给人起外号,甚至骂人。 5 6岁:阅读能力增强、对书面语有较高的理解力 教育要点: 选择适龄的读物 以身作则,培养家庭氛围 读书给孩子听,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共读 善用录音、视频等设备 采取多种参与形式 交流的重要性 儿童的语言是在交流中学到的。 一项跨文化的研究指出,父母或哥哥姐姐对婴儿或学步儿说话时普遍具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说的话很短、很简单,心理语言学家称之为儿化语,或者 “ 妈妈语 ” 。 父母的话总比孩子长一点点,复杂一点点。 孩子语言的获得必需接触说话场景,积极加入交流。 (二)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与教育 文库专用 187 学校 同伴 家庭 邻里 小环境 中环境 外环境 大环境 家庭 -邻里 家庭 -学校 学校 -社区 亲戚朋友 学校 管理层 父母工作单位 文化 亚文化 传统习俗 民族特征 儿童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图示 ( U.Bronfenbrenner , 1989) 1、亲子关系 依恋 :是由鲍尔比( John Bowlby, 1969)最先提出的一个心理概念,是指婴儿与母亲之间所形成的由爱连接起来的永久性心理联系(金子, 1988)。 特点 :(1)发生在婴幼儿与其经常接触者之间 (2)感情联结具有强烈性、持久性、密切性 1、亲子关系 表现 :(1)最愿意与依恋目标在一起,感到最大愉悦 (2)更多趋向依恋目标,与之分离会感到极大痛苦、焦虑 (3)依恋对象比任何人都更能抚慰儿童 1 对任何人的反应没有区别 天真活跃反应 2 2-3m能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对不同人的反应略有不同 3 对母亲明显依恋,看见陌生人时反应减少 4 认生, 7m对母亲明显依恋,依恋的范围扩展到父亲。 5 对母亲的依恋逐步下降,对同伴的依恋逐步上升。 ( 1)依恋的形成 无差别的反应阶段 For use only Yeye-leos texts. 2009. 怯 生 依恋一般形成于婴儿 6-8个月之间,分离焦虑与怯生的出现是依恋形成的标志。 哈利 哈洛 恒河猴实验 Mary Ainsworth陌生情境试验 ( 2)依恋的类型 “猴子先生” 哈利 哈洛 (Harry F. Harlow) 依恋一直被认为是对于获得营养物质的一种回报: 我们爱我们的母亲是因为我们爱她们的奶水。 哈罗( Harlow, 1958)的实验 布妈妈 奶瓶妈妈 cloth mother wire mother 我们的需求远不止饥饿,我们不惜任何代价与他人建立连接关系,我们所见到的第一张脸在我们心中是最可爱的脸 。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 Mary Ainsworth 陌生情境试验 儿童依恋类型的测量 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 strange situation) 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典型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儿童依恋关系的现状。 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景实验 陌生情景 1. 父母和孩子一起进入陌生的房间 2. 孩子探索房间。 3. 陌生人进来,与父母交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