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第三模块离骚(节选).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72902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第三模块离骚(节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第三模块离骚(节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第三模块离骚(节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模块殉道者之歌,离骚(节选),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赏析】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结尾两句化用屈原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点明季节、时间和景色,再加上“萧萧”这一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思考】请赏析结尾两句的妙处。【提示】画线句子为思考答案。,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离骚(节选),基础自主学案,“锡”同“赐”,赐予,“辟”同“僻”,幽僻,“道”同“导”,引导,形容词,美好的,形容词,高、长,动词,修理、修建,“道”同“导”,引导,名词,主张、思想、学说,名词,道义,动词,说、谈论,名词,意向,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字,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把当做,递相更替,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六、文言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_肇锡余以嘉名_七、名句默写_,又重之以修能。日月忽其不淹兮,_。惟草木之零落兮,_。_,来吾道夫先路!,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八、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出身贵族,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位至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后被怀王疏远,又被顷襄王放逐。后因秦兵攻破楚国郢都,屈原在悲愤绝望中自沉汨罗江。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用楚辞的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创造了“骚体诗”,又称“楚辞体”。其作品还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23篇。,2资料链接骚体诗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至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奸臣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耐,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九、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本诗开篇自叙身世,强调自己的先天禀赋及“修能”有什么作用?【提示】诗人首先自叙高贵的出身、奇异的身世以及由于父亲对自己期望甚大而赐予的“美名”。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同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表明他的尊贵不凡和具有崇高的理想。“正则”,公正而有法则,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屈原之所以强调自己的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及“修能”,还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2离骚中,诗人常以香草、美人作比,有什么好处?【提示】屈原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王以及政治思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事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运用广泛,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如: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作者对这些美好事物不只是停留在客观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融入其中,通过美好的事物来体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不悔的斗志。,3“兮”字在诗中有哪些作用?【提示】“兮”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用在句中,表延长声音;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节选部分看,均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从句式角度看,本诗打破了诗经的那种以四言诗为主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能力。,4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名师点拨】面对现实,诗人非常焦虑:“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一心报国的志士而言,最令人担忧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质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君主。,君主昏愦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诗人在发出“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的劝告后,又以昂扬的斗志发出呼喊,“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子的引路人自居。,5离骚(节选)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名师点拨】塑造了一个代表着美好和正义,有着远大理想的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父亲据卦肇赐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像“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的愿望。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细剖深析楼主如何理解屈原抱石投江这一举动?请谈谈你的看法。沙发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和愚忠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去,活着,便有希望。,板凳屈原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仆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主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若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三楼我认为屈原的这一举动应从他的政治理想“美政”来理解。屈原的“美政”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当时楚国的社会实际,因而他的“美政”理想终不得实现,作为政治家的屈原,他不能像政客一样苟活,只能随他的“美政”而去。,移情于物,绚丽多彩离骚中作者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注于景物描写中,在诗中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诗人对美好事物“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不是停留在客观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情感、美德、追求移注到那一件件美好事物上。通过这些事物,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理想追求和不悔的斗志,感受到他的高尚情操。,写作素材积累,“移情于物”,即写作时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某一外在的客观形象上,使之颇具人情味,“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诗人高兴时则大地扬眉带笑,诗人悲伤时山河亦低泣垂泪。这种将情感寄寓于某一物上的方法在古典诗词中被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写作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方法要注意:1连接原则:就是要在描写时注意写出能沟通客观外物与主观情感的过渡性字眼。2虚化原则:一定要在客观外物与人之间加上“仿佛,似乎,如”等一类表示虚化的比喻词,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合乎情理。,随堂练笔根据情景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段话(词序可调整)。用“风、树、雨”表达自己受到表扬时的心情。用“风、树、雨”表达自己受到批评时的心情。答:_【参考示例】风儿暖暖的,雨丝儿柔柔的,树枝儿伴着风雨唱着春天在哪里,仿佛为我受到表扬而高兴。狂风呼啸,大雨如注,苍茫的天底下,一棵孤零零的树被劈面的风、密集的雨打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遭受批评的我,多像那棵风雨中的小树,低头弯腰,难以呼吸。,1课内素材开发对美好人格的不断追求诗中屈原反复渲染自己身份的高贵,强调自己的“内美”,暗喻他与楚国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担当起振兴祖国的重大责任,体现了一种自我价值的发现。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他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抓紧时间,修养自己。这“精勤修能”体现了他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表明了他的人格追求。,他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当仁不让,愿为君主引路,这表现了诗人虽遭厄运仍坚守高尚的品格,坚持真理的精神。屈原保持高洁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如明灯,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夜。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内外兼修成就真美”“时不我待”“人格尊严”“人生价值”“追求”等有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周海婴:不愿活在父亲光环下2011年4月7日凌晨5时36分、鲁迅唯一的儿子周海婴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这位“鲁迅之子”还是无线电专家,摄影家,也是原国家广电总局的副部级干部。爱上无线电,与瞿秋白有关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32年10月9日,瞿秋白夫妇到鲁迅家中避难小住,特意给3岁大的周海婴赠送了一种叫“积铁成像”的玩具。,周海婴用它组装小火车、起重机。鲁迅去世后,周海婴报考了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他考进北大物理系,毕业后从事无线电事业长达55年。“细想起来,和他们两位(瞿秋白夫妇)当初对我的启迪不无关系吧?”周海婴对儿时的玩具记忆尤深。,为鲁迅研究上书毛泽东周海婴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够资格”从事鲁迅研究,也不愿活在鲁迅的光环下。但终其一生,周海婴都在为整理鲁迅遗存、弘扬鲁迅精神奔波忙碌。1975年10月28日,周海婴上书毛泽东,提出了关于鲁迅书信的出版、鲁迅著作的注释以及在鲁迅博物馆增设鲁迅研究室等建议。4天后,毛泽东在信上批示:“我赞成周海婴同志的意见。”此后,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北京鲁迅博物馆于1976年由北京市重新划归为国家文物局直接领导。,不做“空头文学家”鲁迅与我七十年出版人萧关鸿表示,我促成周海婴晚年写了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因为鲁迅曾说过不要让他做“空头文学家”,他从来都觉得自己不想写东西,鲁迅研究让鲁迅专家去做。但我认为他应当写,每次见面他都给我讲很多精彩的故事。我说,如果你不说没有人知道,说了就会对鲁迅研究留下第一手材料。他写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写文章,而是从心底流出来的。,他对细节要求很严谨,曾经有一位领导评价鲁迅的一段话,一位当事者告诉过一位鲁迅研究者,但他怕不准确,一定要找到第二个人证实。“后来他来上海时我陪他去找王元化先生,王元化先生说也听到过,并认为可以写,周海婴才答应写。”(东方早报羊城晚报解放日报北京晨报鲍志安刘婷等)适用话题本材料可用于“光环下”“追求”“活出自我”“真实人生”“严谨”等相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生命的弧度,“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流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而看见的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呐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惟恐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未来和希望,你绝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后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自张仪到楚国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绝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秦国会盟而客死秦国,你,就彻底绝望了。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的弧度,纵然无奈,却是另一种光华万丈、永垂不朽的美丽!,【赏评】文章以“生命的弧度”为题,含蓄而优美,正文则以“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领起全文,分别从屈原的爱国情怀、生命的完美、忠贞不渝三个方面来叙写,使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根据课文内容生动地再现屈原的形象,巧妙引用课文的内容,既增强了文章的丰富性,又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以第二人称来行文,有助于抒发情感。,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