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什么,北大,教学目标,1、充分理解“我”与北大的尘缘:北大的书、北大的人是怎样影响作者的。2、品读、摘录优美句段,赏析重点句子。3、体味北大氛围,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渴望创造、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湖光塔影,北京大学历史,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十三岁的际遇,1985年,十三岁的田晓菲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十七岁北大毕业后,出国留学。本文写于1987年,作者为纪念北大诞辰90周年而作。,题解,“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1)初到北大,“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2)“我”在北大生活学习,哪两个方面的人事感染着“我”?找出文中的过渡句。(3)作者终有一天会离开北大,即将离开时她对北大持怎样的感情?,作者依恋北大,是不是要永久地停留在北大的怀抱?,“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提示:“不系之舟”指的是没有拴的船。大家想一想,一只没有拴住的船,它会怎样?(会在河里漂流,不会停下。)问:联系下文看一看这段诗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明确:作者在此处借诗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要离开北大,实现誓言的远大志向。,品读探究:第二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写北大对“我”的影响:,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感到“近乎绝望”,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四个“开始”,三个“渴望”,“专注而入迷”“高声争论”,“绅士风度”“谈笑风生”,“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严谨治学”“诚恳做人”,“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疑难探究,修辞角度:1、“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2、思考:文中还有哪个句子也用到了这种修辞?,本课小结,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北大三年来的学习、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热爱、眷恋,立志要回报母校的深情。作者是一个早慧型的人才。我们难以和她比肩,但从她的成长故事中我们能够汲取到一点什么:自信、执着、渴望创造、回报母校!,拓展延伸,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学了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我们深受启发,正值人生大好年华,怎样才算不负青春?你立下了什么志向?打算怎么做?请同学们写一篇课后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