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52604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恺,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界定,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内容: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主要有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样东西,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首先从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的(实体始终不变,只是变换它的形态),那就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了这本体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不止一个,别的东西是从本体产生出来的,本体则是长存的。至于本体有多少,属于哪一种,他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这一派哲学的创始人泰利士就把水看成本原。”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形是本原,阿那克希米尼认为气是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本原,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或四根是本原,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种子是本原。,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恩格斯,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哥白尼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地心到日心)“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研究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布鲁诺之宇宙无限论(打碎天球),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开普勒行星三定律(打破天体正圆、匀速运动的信条),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伽利略运动学(从思辨式的质的研究到数学化的量的研究),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16、17世纪自然科学之革命,牛顿完成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与问题b、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问题:机械性拉普拉斯给出了机械决定论的经典形式,如果知道宇宙的初始状态和所有规律,就可以推出无论是昨天还是明天任何一个时刻的宇宙状态。,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喝茶,肌肉运动,神经冲动,前一个神经状态,人之自由意志,?,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与问题b、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问题:形而上学性由于认为世界是一个机械,而机械是被设计好、决定好、已经完成了的,未完成的半个机械是不能运行的,不再认为世界象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一样可以进一步发展完善,于是就没有了发展性,于是就产生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世界观。,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与问题b、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问题:不彻底性仅将唯物论应用于自然领域,为“第一推动力”式的神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留下了空间。,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背景世界的系统整体性细胞学说、进化论、能理守恒转化定律三大发现及尿素的人工合成、电磁场理论、无素周期律等科学发现,消融了电与磁、物理与化学、有机与无机等等事物之间的“鸿沟”。自然界普遍联系、做为一个系统整体的图像越发清晰。就研究方法而言,从原来的烤问自然、分解还原到重视系统有机性。,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社会科学渊源马恩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超越之上。“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恩格斯,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c、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d、人与自然能动性与受动的统一,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它主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系统自然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系统所组成,各系统间通过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而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络体系。世界是由许多中间层次组成的整体,揭示了各种系统内部的横向联系,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一、系统自然观,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系统都是由若干物质要素组成的,这些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的诸要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甚至是异质的。(要素与系统的关系),一、系统自然观,(2)组成自然物质系统的各个要素是通过它们之间内在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才能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整体性),一、系统自然观,(3)一切物质系统都具有其特殊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系统自然观,(4)自然物质系统的特殊功能是在其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建构性),一、系统自然观,(5)自然界系统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一、系统自然观,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再次,系统自然观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问题,阐明了时间的不可逆性,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关系,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一、系统自然观,(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法所谓系统思维方法,是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的系统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研究对象的各组成要素有机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区别“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概念.,二、人工自然观,1、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即“人造自然”,是人类采取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人工自然”的范围,基本上是指现实地球的表层。,二、人工自然观,(1)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在初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天然生物的分散向集成转变,少量的几种动物和植物被训化和大量繁殖。在高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表现为非自然选择的生物品种大量出现,生物可以通过基因被设计和培育,生物能源出现等。,二、人工自然观,(2)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时,石器得到利用,从铜和天然陨铁开始,开始了各种金属的“纯化”过程,同时地质圈的深度蕴藏物,如矿石、石油或天然气等也越来越多的引到地表。同时各种地表和地上资源得到了很大控制和利用。,二、人工自然观,(3)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表状态下模拟产生了核裂变和核聚变。另一种方式是在近地空间(包括月球、火星)创造出形成适宜人生存的环境等.,二、人工自然观,(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人工自然”的三个层次,根据人工自然中人为因素的多少,可将人工自然划分为三个层次:人工自然I1、人类可以设想、推论到的自然2、人类仅能感知其信息的自然3、人类仅以身体涉及的自然,“人工自然”的三个层次,人工自然II1、人类可以适度控制的自然2、人类已初步改造的自然3、人类按自己的需要建造的自然,“人工自然”的三个层次,人工自然III1、人类创造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实物系统2、人类将创造出的体现人物质性的新世界3、同时完成对自身的彻底改造使人类具有无限的力量,二、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人工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1)有助于我们沟通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进一步揭示自然与社会的本质联系。人工自然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部,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工自然是自然目的性与社会目的的统一。人工自然的创造和发展规律,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确立人工自然观,有助于发现新的自然与社会规律。把人工自然观引入自然科学领域,也会使自然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2)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人类改造、利用与保护自然的统一。人工自然是我们劳动的成果,已接受了人的目的性,它是按照人的选择与设计而进化得。它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人的利益已包含在人工自然之中,并成为人工自然的内在规定性。人工自然的价值是人自身价值的体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3)有助于我们更好实现生产模式的转轨。现代生产必须从扩大外延为主转向提高内涵为主。要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就要对天然资源反复进行加工和利用,使生产的物质资源从天然资源为主,转向人工资源为主。提高生产的内涵,关键是提高产品的人工创造的含量,提高产品的“人化”程度。劳动对象经过人加工、改造的程度,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在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中,赋予了天然自然新的信息。因此,提高产品的内涵就是提高产品的信息量。,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离不开自然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三、生态自然观,三、生态自然观,(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马克思明确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主张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对环境的改造,使之为我所用,从而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创造性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自然观,(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所谓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如气候、水分、土壤、森林、矿藏等;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基础上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生态自然观,(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马克思说:“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比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美索不达比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三、生态自然观,恩格斯在总结了人向自然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但是以后和再以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三、生态自然观,(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不改革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三、生态自然观,2、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的能动性受动性的统一(3)人内在尺度和自然外在尺度的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三、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生态自然观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人口指数增长,自然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三、生态自然观,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系统,(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二是每一种生物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三、生态自然观,(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环境系统输入能量来维持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生命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过程决定。,三、生态自然观,(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持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有的稳定状态,不只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积极地保护自然。那种认为人类对生态平衡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观点是错误的。生态系统在人为的有益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好的效能和更高的生态效益。,三、生态自然观,三、生态自然观,4、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要求:人是自然界生态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三、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上。1987年世界环境发展与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将“可持续”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着眼于三个实现:第一,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第三,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1994年3月,中国政府编制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确认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参与。,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是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立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绝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不是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利益,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在不超过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3)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鼓励合作,谴责、制止转嫁污染,停止军备景竞赛。,(4)人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作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第二,代内公平。同代人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一个国家内,地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在国际中,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3、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文明包含着以下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第一,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其核心是维护“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第二,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社会管理体制。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环境保护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如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采取确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等等。,第三,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转向。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TheEnd,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