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话语语境下不同熟悉度谚语理解的ERP研究.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52147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1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话语语境下不同熟悉度谚语理解的ERP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自然话语语境下不同熟悉度谚语理解的ERP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自然话语语境下不同熟悉度谚语理解的ERP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话语语境下不同熟悉度谚语理解的神经语用学研究,张辉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致谢,像神经语用学(neuropragmatics)这样的实验研究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在这里我感谢博士生杨波、周红英和徐维华的帮助以及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杨亦鸣教授和顾介鑫博士的指导。,什么是神经语用学?,Neuropragmaticsinthe21thCenturyNeuropragmaticsisconcernedwithhowbrainandminduseslanguage,thatis,howitcomprehendsandproducesverbalpragmaticbehaviorinhealthyaswellneurologicallyimpairedindividuals.BrigitteStemmerandPaulSchonleBrainandLanguage.2000,No.1,ThispresentationisanexerciseofneuropragmaticswhichinvestigatesthecomprehensionofChineseproverbsinarelativelynaturalconversationenvironment.,1.引言,语用学的研究表明,我们所表达的大部分意义无法由组成话语的词语的字面意义所表达,例如隐喻、熟语和反语等。语言学和心理学中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人们如何用词的字面义来获得意向性表达的非字面义的认知过程。(Gibbs,1994),谚语是一种非字面义的语言形式。DominguezBarajas(2010:7-10)指出,从谚语的理解中,我们可以见证一个微观的意义创造的奇迹。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我们可以把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一句评论变成一个相关的和可理解的、明确易懂的意义表征。,我们把谚语看作为是一个交际工具,但这些工具,尽管其表面形式没有变化,却是多功能的,因为并不是谚语的形式而是其所在的语境(包括社会语境)和人的适应性思维为谚语本身赋予了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考察以汉语为母语的被试是如何在语境下(偏向字面义语境与偏向比喻义语境)识别和理解谚语的。我们关注不同类型的语境以及谚语自身的特征(如熟悉度)对谚语加工认知过程的影响。,2.前期主要的相关研究,2.1Katz&Ferretti(2001)的行为实验他们的实验设计有三个特点:(1)他们测量目标谚语之前的词汇的反应时,以确定目标之前的阅读速度的基准水平;(2)对目标谚语本身实施逐词的监控,特别是目标谚语中的最后几个词;(3)测量目标谚语后阅读速度的潜伏期,以确定阅读中的困难在阅读完目标谚语的最后一个词时是否已得到解决。目标分别是放在偏向谚语字面义或非字面义的语境中的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谚语。,Katz&Ferretti(2001)的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发现:(1)加工的差别出现在谚语阅读之中。熟悉的谚语比不熟悉的谚语的阅读速度要快,这一效应出现于谚语的第二个词。熟悉的谚语的优势阅读时间以及在谚语的第二个词中表现的这一效应表明,谚语的非字面义在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较早。,(2)语境效应在谚语理解中已经显现。偏向比喻义的语境中的熟悉谚语,阅读速度要比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熟悉谚语要快,这一效应在谚语的第二个词中就可以观察到。鉴于熟悉谚语的突显义是其非字面义,而其释义(paraphrase)的突显义是字面义,这表明突显义在熟悉谚语的理解中很早就通达了。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不熟悉谚语,其阅读速度并不快,这至少说明突显义的通达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才会发生。,(3)不熟悉谚语的语境效应在谚语本身的加工中已出现了。如果把不熟悉谚语放在偏向比喻义语境中,其阅读时间会有较大的延长。而如果把不熟悉的谚语放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其阅读时间会相对较短。这一语境效应在阅读谚语的中途出现,在谚语的末尾则最为明显。,2.2Ferretti,Schwint&Katz(2007)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实验设计与Katz和Ferretti(2001)基本上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有以下两点:(1)前者的实验只涉及熟悉的谚语,而后者涉及熟悉和不熟悉的谚语;(2)前者使用的是神经语言学的ERP方法,而后者使用的是行为实验的方法。,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39)主要考察了三个ERP的成分:慢电位(slowcorticalwavepotentials)、N400和晚正波成分(latepositivitycomponent)。其中慢电位首次用于考察熟语(谚语)的加工。慢电位是在句子或从句中多个词上发生的电位。,以N400成分为例,以前的研究(KingMunte,Heine&Kutas,1998)表明,慢电位对句子和从句整合到正在建立的语篇的心理模式中的难易程度非常敏感,整合句子的难易度与整个句子中持续的前额分布的正波(frontallydistributedpositivity)有关联。慢电位与N400和晚正波很相似,它可让我们考察一个句子与其所处的语境的整合在何时变得困难了。,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48)有一些重要的发现:(1)他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当人们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对熟悉谚语进行加工时,其加工的难度比在偏向比喻义语境中的要更小,这一点在Katz和Ferretti(2001)的实验中没有发现。,(2)熟悉谚语在偏向字面义语境和偏向比喻义语境中唤起的ERP振幅差异说明,谚语的字面义比其熟悉的比喻义更容易与语篇语境整合在一起,这一点与Coulson和VanPetten(2002)的实验是一致的。,(3)熟悉谚语在两种类型的语境中的加工差异出现在谚语的第三个词。另外,他们还发现在谚语阅读结束之前,被试试图把谚语的比喻义整合到正在浮现的语篇结构之中,在这个实验中,熟悉谚语的比喻义是非常突显的,因此,他们认为,在偏向比喻义的语境中的整合困难不是由谚语比喻义通达引起的,而是由建立连贯话语的困难所引起的。,Ferretti等人认为,这一差异是由谚语的特性引起的,因为以字面义使用的谚语与语篇语境有着更大的概念上的重叠。总之,他们的研究说明,在语篇加工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地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中构建话语的解释,而并非仅仅从语义记忆中检索凝固在长时记忆中的意义。,本研究的实验设计与Katz和Ferretti(2001)的相似,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实验使用的是行为实验中自我确定阅读速度的移动窗技术,而我们的研究使用了更加灵敏的和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本研究与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在有些方面相似,所不同的是后者只探讨在偏向字面义和偏向比喻义语境中熟悉谚语加工的时间进程,而我们的研究考察这两种语境下熟悉和不熟悉谚语的加工时间进程。我们的研究弥补了Katz和Ferretti(2001)与Fereitti,Schwint和Katz(2007)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上的不足,可以使我们更加全方位地考察谚语的加工情况。,3.实验的刺激语料,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悉)(1a)“再进去,小崽子们躲在里面呢。”甲说。“不行呀,”乙回答:“它们咬我怎么办?”“别担心,没事的。”甲向乙保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确定?”乙问。“是的。它们牙还没长全呢。”甲解释道。(偏向字面义语境)(1b)“再坚持一下,他们就要交易了。”甲说。“不行呀,”乙回答:“被识破了怎么办?”“别担心,没事的。”甲向乙保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确定?”乙问。“是的。他们并没怀疑你。”甲解释道。(偏向比喻义语境),(2)鸭子肥不到蹼上去(不熟悉)(2a)“看它们浑身是肉,再养点。”甲说。“不行呀,”乙回答:“它们脚上可是皮包骨头。”“别担心,没事的。”甲向乙保证:“鸭子肥不到蹼上去。”“你确定?”乙问。“是的。脚上看不出有没有肉。”甲解释道。(偏向字面义语境)(2b)“再到楼里搜一回那箱银元。”甲说。“不用了,”乙回答:“怕是分给周围百姓了。”“别担心,没事的。”甲向乙保证:“鸭子肥不到蹼上去。”“你确定?”乙问。“是的。钱财从来没有穷人的份。”甲解释道。(偏向比喻义语境),4.结果与讨论,慢波电位(-200毫秒至4500毫秒)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39)发现,与偏向比喻义语境相比,字面义语境引起更加正走向的慢波电位的振幅。我们实验的结果恰好与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的相反,熟悉谚语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比在字面义语境中引起了更加正走向的慢波电位。而且在整个八个字的谚语中,几乎从第一个字开始,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便引起了更加正走向的慢波电位。,我们的研究却与Katz和Ferretti(2001:213)是一致的。放置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的熟悉谚语要比放置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同一谚语的阅读速度要更快,且在谚语的第二个词这一语境效应就开始表现得较为显著。我们研究也发现,至少在第二字开始,熟悉谚语的非字面义(即谚语的突显意义)与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之间的整合相对更容易一些。,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熟悉谚语比不熟悉谚语引起了更大的正走向的慢波电位,这说明熟悉谚语更容易地与偏向非字面义语境整合在一起。Katz和Ferretti(2001:213)也发现,放置在偏向比喻义语境中的不熟悉谚语,其阅读时间会有较大的提高。熟悉度的效应在谚语阅读的中部会显现出来,而在接近句尾时会更加显著。,单个字的N400和LPC的分析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熟悉谚语的N400振幅比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的要更趋向于负走向,而后者的LPC比前者的则要更趋向于正走向。这与慢波电位的情况是一样的,与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44)结果也恰好相反。,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熟悉谚语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其N400比熟悉谚语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的振幅要低,他们的解释是,由于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谚语与语境之间的概念重叠程度较大,导致熟悉谚语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加工相对较为容易。我们的实验则表明,熟悉谚语更容易与偏向非字面义语境整合在一起,而与偏向字面义语境的整合则相对较为困难。,5.本实验主要的三个发现,(1)在偏向字面义语境和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的熟悉谚语在谚语的第二个字到第六个字,语境主效应十分地明显。我们发现,对于偏向非字面义语境的条件而言,熟悉谚语更容易与偏向非字面义语境整合在一起,因为,在该语境中熟悉谚语在前额区表现出更加正走向的慢电位的振幅。这一发现与层次突显假设(Giora,2003)是一致的,因为,熟悉的谚语,其突显的意义应是非字面义,突显的非字面义很容易与偏向非字面义语境整合在一起。,如果熟悉谚语放置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熟悉谚语突显的非字面义与偏向字面义语境就会发生冲突,熟悉谚语与该语境的整合相对较为困难,这表现为放置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熟悉谚语的慢电位的振幅更趋向负走向,而且这一差异在整个谚语中一直持续到句子的末尾。,对于熟悉谚语,我们的发现与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的结果恰好相反。他们发现,熟悉谚语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更容易与该语境整合在一起,也一直持续到句子末尾。他们对此现象的解释是,由于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熟悉谚语与该语境之间共享更大的概念重叠,因此熟悉谚语与偏向字面义语境更能整合在一起。,但我们的研究与Katz&Ferretti(2001)是一致的,因为后者发现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的熟悉谚语比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的要读得更快。造成这一混乱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实验设计的谚语本身等因素的控制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关于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才能搞清楚。,(2)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谚语,把它们放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两者的加工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如果把熟悉和不熟悉谚语放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熟悉度对谚语加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从谚语的第三个字至第六个字,熟悉和不熟悉谚语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差异明显,熟悉谚语更容易地与偏向非字面义语境整合在一起。,(3)不熟悉谚语分别放置在偏向字面义语境和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这两种语境对不熟悉谚语的加工影响不是太大。我们的研究与Katz和Ferretti(2001:213)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Katz和Ferretti(2001:213)发现,相对于偏向字面义语境,如果把不熟悉谚语放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后者的阅读时间比前者要长得多,这一语境效应在谚语阅读的中间就会出现,并在句末变得最为明显。,但我们的研究有一点与Katz和Ferretti(2001:213)是一致的。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不熟悉谚语的阅读时间并不快速。既然是不熟悉谚语,其突显义应是其字面义,所以它们应该更容易与偏向字面义语境进行整合。这一点说明,并非所有突显义在适合的语境中都能被通达和加工,突显义的通达有时需要一定的特殊条件。这一发现并不完全支持层级突显假设。,我们的研究与Ferretti,Schwint和Katz(2007)以及Katz和Ferretti(2001)都发现,人们在具有足够制约的语境下会在加工非字面义句子的初期就开始构建比喻性的解释,在熟悉谚语加工的第二或第三个字人们已经开始构建比喻性的解释。,我们还发现,熟悉度在不同的语境中对谚语的加工有一定的影响。在偏向字面义语境中,熟悉度对谚语加工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熟悉度对谚语加工的影响明显。熟悉谚语在偏向非字面义语境中更容易与语境进行整合。这说明,在谚语的加工中,熟悉度和语境这两个因素共同联合起来,因此对谚语的加工产生影响。,6.今后的研究方向,对谚语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类语言加工的规律和特点,而且还可以使我们探究作为社会认知的谚语在语言和社会实践中所起到的范畴和评价的作用(DominguezBaraja,2010)。,我们可以把谚语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拓展到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注重在实验室内考察谚语使用中文化、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Curiositycanbecreativ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