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评报告编制及审查技术要求.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45564 上传时间:2019-12-1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评报告编制及审查技术要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能评报告编制及审查技术要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能评报告编制及审查技术要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评报告编制及审查技术要求,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一、概念,(一)节能评估:根据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和措施,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者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二)节能评审:节能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对节能评估文件提出的项目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专业技术评审,并形成评审意见的行为。评审意见为节能审查提供依据。(三)节能评估机构:符合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经省经信委备案公告,在相应的行业、专业范围内开展节能评估工作的中介服务机构。,二、节能评审流程及重点,(一)评审原则客观原则独立组织开展评审活动,不给项目建设单位及评估单位增加任何负担,以保证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同时,也不向参加评审的专家施加任何影响,保证专家意见的客观性。公正原则节能评审过程要杜绝关联交易,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对于与评审人员存在利益关系的项目,需主动提出回避。保密原则评审专家及评审人员在对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过程中,对于尚未公布、公告的节能评估文件的有关内容,以及其他不适宜公开的信息负有保密责任。,二、节能评审流程及重点(二),(二)评审程序、评审组织形式:会议评审函审、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节能评估文件的符合性审查,构建评审专家组等第二阶段:专家评审阶段。主要工作是专家初审、质询答疑、提出评审意见、专家复审等。必要时到项目现场勘查、要求建设单位提供补充说明或进行现场答辩等第三阶段:工作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专家意见和修改后的节能评估文件,向委托单位提交节能评审意见。定期对已评审项目进行汇总分析等,节能评审工作流程图,、符合性审查,由于能评办法去年底才开始正式施行,评估单位编制的节能评估报告质量不一,有些难以达到上会要求。因此,我们设计了此步骤,对不符合要求的节能评估文件,要求建设单位补充或修改,以保证评审会的质量和效率审查要点应包括(1)节能评估文件类型正确,文件编制、审批程序齐全,并按要求加盖项目建设单位和节能评估单位公章(复印件应重新加盖公章),文件数量符合要求。(2)节能评估文件内容深度符合能评办法附件1或附件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节能评估文件,要求建设单位补充或修改。,、组建专家组,根据项目类型、所属行业及专业领域,从专家库中选择能源利用及相关行业的专家,专家人数应为单数,重大节能评估报告书的评审专家至少5名,一般节能评估报告评审专家至少3名,并明确各自分工,组成项目评审专家组,专家组设组长1名。组长:总体整体把握成员:相关行业专业:进行生产工艺流程节能,核算和判断项目能效水平热能或电气:核算能源消费量等指标热能或电气:用能工艺、设备评估能源经济:核算项目增加值,节能措施经济性分析等,、确定评审依据,评审依据的选取应充分涵盖项目用能范围,并坚持先进、适用的原则,考虑行业及项目所在地的特殊要求等进行适用性分析。一般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和政策;相关标准和规范;,、评审关注点,项目综合能源消费增量及其影响(1)根据项目所在省市的单位GDP能耗及下降目标、GDP增长率等数据,测算其“十二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应考虑核减居民能源消费等合理、刚性增长以及地方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带来的增量等)(2)核对项目能量平衡表、能源网络图、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表等,校验项目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及最终使用情况的测算是否正确,复核项目建成达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对比分析项目新增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地方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说明项目带来的影响。(4)复核项目达产后的单位增加值能耗等节能评价指标,并与所在省市单位GDP能耗目标值比较分析,说明影响。(5)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的描述是否完整;项目所需的电力、煤炭、原油等能源是否得到落实,项目消费的能源品种、数量对所在地资源条件和当地能源生产、输送、储运、消费的影响分析是否准确。,、评审关注点,项目能效水平(1)判断节能评估选取的主要能效指标是否合理,能耗计算的基础数据选择是否真实,能否满足项目的功能需求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节能评估中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能耗等指标的计算是否符合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通过能量平衡表或能源网络图等测算评估主要用能环节能源利用效率。(3)项目能耗(能效)指标是否符合相关能耗限额标准或相关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的要求;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标准先进指标的选取是否准确;项目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或标准中的先进指标。,、评审关注点,项目建设方案(1)项目采用的主要生产工艺路线是否合理,生产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要求。项目选址、布局方案、总平面布置、交通组织等的节能设计是否合理。(2)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是否符合能耗限额标准或准入政策的要求,是否达到先进水平。项目主要用能工艺有无被其他更为合理用能的工艺取代的可能性等,对于不合理,可替代的工艺,应给出相应的评审意见。,、评审关注点,项目用能装置(1)主要用能装置能耗指标的计算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其能效水平是否符合相关能效标准的规定,是否达到先进水平,是否有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设备;(2)辅助生产和附属生活设施能耗指标的计算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相关设施的能效水平是否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达到先进水平。(3)提出项目设备选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评审关注点,节能措施情况(1)节能技术措施。项目是否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节能技术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2)节能管理措施。项目是否具有必要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具有必要的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能源统计及监测、计量器具配备是否符合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等。(3)单项节能工程。节能评估文件是否详细论述有关情况;是否对能源进行了充分利用,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估结果是否准确。(4)节能措施效果。节能措施效果的测算依据是否准确,测算方法是否适用,测算结果是否正确。(5)节能措施经济性。是否对节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经济性评估;测算依据是否准确,测算方法是否适用;是否符合经济可行性要求(6)提出项目节能措施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专家评审意见要点,专家评审意见主要参照“节能评审要点”。其中,“项目综合能源消费增量及其影响”环节,专家主要负责核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核实项目所需能源能否落实,及其对当地能源生产、输送、储运、消费等的影响。“项目能效水平”、“项目建设方案”、“项目用能装置(设备)”、“节能措施情况”环节,专家负责核算具体指标、评审节能评估提出的方案、措施,并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等。,、评审要点,核算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测算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十二五”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及项目增加值能耗对所在地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影响判断项目选取的能耗指标是否合理,指标计算过程是否正确,论证项目能效水平是否先进从节能角度论证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路线是否合理,项目主要用能工艺是否合理,工序能耗等指标是否先进;主要用能设备(装置)的能效指标是否先进;是否使用了淘汰类或落后的设备或产品等推荐应用节能先进技术、工艺或产品、设备节能评估报告提出的措施建议是否合理可行,并提出新的节能措施等,、评审意见格式,对于重点耗能项目,为突出能源消费增量和能效指标双重控制,我们不断对节能评审意见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修改完善。目前,评审意见主体包括以下六方面: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影响项目主要能效指标项目主要生产工艺主要用能工序和设备节能措施、效果和经济性分析评审结论和建议,、评审意见格式,评估文件中提出的措施和意见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具有实操性。节能评估机构应根据项目特点,提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节能措施及建设方案、用能工艺调整意见等,为下阶段设计、招标及施工等提供具体操作依据,不能仅做原则性、方向性的描述。节能评估文件应论点鲜明,对于评估、评审和审查阶段提出的节能措施及调整意见,应明确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并作为相关部门竣工验收及考核的依据。,二、产业政策符合性评价,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类鼓励类:共大类计项第二类限制类:共大类计项第三类淘汰类:共大类计项浙江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8年本)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类鼓励类:共大类计项第二类限制类:共大类计项第三类禁止和淘汰类:共大类计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第一类鼓励类:共大类计项第二类限制类:共大类计项第三类禁止和淘汰类:共大类计项,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一)产能计算的准确性、设备年利用时间:连续三班制二班子单班制、主要工序主要设备产能:最大最小平均(二)产值计算的准确性、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工厂法原则: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续),、计算方法: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产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按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续),对外加工费收入: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修理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是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计算依据:时间段平均价格价格波动合格品率,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续),(三)增加值计算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收入法”,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此种方法涉及到七个要素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及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目前,有的部门归结为四大要素,即: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其内容都大同小异。,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工资:从人力部“劳动工资”报表或会计核算“损益表”中取得,对应的人数为单位从业人员。福利费:从会计核算“损益表”中取得。折旧费:从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科目中取得。劳动、待业保险费:从会计“管理费用”明细表中取得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从会计“损益表”中产品销售收入科目中取得。本期应交增值税:从会计“应交税金及附加费明细表”中取得。营业盈余:是指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以及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等。计算公式为:营业盈余=营业利润+生产补贴-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将以上这七个要素直接相加就得出工业增加值。以上就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作了详细论述,但两种方法计算企业工业增加值的结果有一定差异,能评以收入法为准。,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三、产值、增加值计算的准确性,20052010年浙江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51.00)K1(k1k2k3k4k5)如:按浙江省生活资料食品类价格计算,2005年1.00,价格折算系数k1(1.0121.0391.0090.9411.038)0.965。项目的产值按2005年可变价计算为:=万元。,四、用能量计算,水重复市用率电损耗、使用系数、同时系数、负荷率煤热值、使用效率汽参数油重油、轻油天然气所需各类能源的可靠性、依据,五、设备、工艺先进性分析,国际国内省内其先进性水平应量化产品市场定位、销路,六、有关法律规定,项目节能审查通过后,项目地点、建设规模等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节能审查意见规定水平10%以上的,建设单位应重新编制节能评估文件,并重新申请节能审查。节能主管部门应加强项目新增变压器容量管理。在项目节能评估文件(报批稿)和节能审查意见当中明确项目新增变压器容量。项目节能审查意见作为项目申报电力接入的依据。,六、有关法律规定(续),节能评估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节能评估文件,应当客观公正、诚实守信、保守项目建设单位商业秘密。由于节能评估机构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节能评估文件严重失实(经审查项目综合能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误差在10%以上)的,按照实施办法第五十一条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罚。(第五十一条节能评估机构在节能评估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节能评估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县级以上节能、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节能评估机构和负有责任的评估人员三年内所编制或者参与编制的节能评估文件不能作为节能审查的依据。),七、附件:能源标准目录,一、能源基础标准GB/T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2586-1991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2.1-1993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GB3102.3-1993力学的量和单位GB3102.4-1993热学的量和单位GB3102.5-1993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GB3102.12-1993特征数GB/T4132-1996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GB/T4270-1999技术文件用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代号,GB/T6425-2008热分析术语GB7451-1987电光源名词GB/T12936-2007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T13324-2006热处理设备术语GB/T17050-1997热辐射术语GB/T17781-1999技术能量系统基本概念GB/T18517-2001制冷术语GB/T20861-2007废弃产品回收利用术语SJ/T11395-2009半导体照明术语相关参考标准:电工术语、电能质量,二、能源管理标准,GB/T2587-200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8-2000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5623-2008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B/T6421-1986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GB/T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T6423-1995热电联产系统技术条件GB/T8222-2008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12455-1990宾馆、饭店合理用电GB/T12723-2008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3234-19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338-1991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GB/T13471-2008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608-2009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GB/T15148-2008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GB/T15587-200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6614-1996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5-1996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B/T16616-1996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7145-1997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GB/T17471-1998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GB/T20862-2007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GB/T21084-2007绿色饭店GB/T21474-2008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再使用及再生利用体系评价导则GB/T22336-2008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GB/T22908-2008废弃荧光灯回收再利用技术规范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84-2009产品及零部件可回收利用标识GB/T23685-2009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23688-2009用能产品环境意识设计导则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50405-2007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设计规范相关参考标准:企业能量平衡技术考核验收标准、钢铁企业设计节能技术规定等,三、节能监测标准,GB/T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7-2009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GB/T15318-1994工业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19-1994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910-2009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B/T15911-1995工业电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第1部分:冷库GB/T15913-2009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GB/T15914-1995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16665-19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16666-1996泵类及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16667-1996电焊设备节能监测方法,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751-1999运输船舶能源利用监测评价方法GB/T18566-2001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检测评价方法GB/T24560-2009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GB/T24561-2009干燥窑与烘烤炉节能监测GB/T24562-2009燃料热处理炉节能监测GB/T24563-2009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GB/T24564-2009高炉热风炉节能监测GB/T24565-2009隧道窑节能监测GB/T24566-2009整流设备节能监测GB/T13338-1991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GB/T13467-1992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13468-1992泵类系统电能平衡的测试与计算方法GB/T19862-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50063-2008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13338-1991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GB/T13467-1992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GB/T13468-1992泵类系统电能平衡的测试与计算方法GB/T19862-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50063-2008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相关参考标准: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熟料回转窑)、砖瓦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玻璃池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陶瓷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铸造冲天炉经济运行与节能监测、石灰立窑节能运行管理与监测、热处理电热设备经济运行管理与节能监测等。,四、能源计量、统计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39-2008港口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B/T21367-2008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68-200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69-2008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1392-2008船舶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B/T21393-2008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B/T24851-2010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DB33656-2007浙江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DB37/T810-2007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测量体系标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五、能耗限额标准,GB16780-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8-2007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9-2007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0-2007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1-2007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8-2007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0-2008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08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3-2008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4-2008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5-2008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6-2008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7-2008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8-2008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9-2008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0-2008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1-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70-2008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T12723-2008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7358-2009热处理生产电耗计算和测定方法GB/T18820-2002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19944-2005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六、浙江省标准能耗限额标准,DB33/642-2007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43-2007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644-2007火力发电厂供电标煤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45-2007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46-2007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1-2007合成氨(大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2-2007合成氨(中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3-2007合成氨(小型)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4-2007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5-2007电石单位综合能耗和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6-2007吨钢可比能耗限额和电炉钢冶炼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67-2007啤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78-2008粘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79-2008黄酒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2-2008玻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3-2008涤纶(长、短)纤维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4-2008建筑陶瓷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5-2008印染布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686-2008机制纸板和卷烟纸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DB33/757-2009棉布可比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58-2009棉纱可比单位产量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59-2009商场、超市单位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0-2009饭店单位综合能耗、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1-2009铜及铜合金线材、棒材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2-2009合成革单位产量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3-2009低温冷库单位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4-2009氨纶长丝单位产品可比电耗、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5-2009玻璃纤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6-2009工业气体空分单位产品综合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767-2009烧结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T771-2009电梯能源效率评价技术规范DB33/T777-2010商用燃气灶具能效等级评定DB33/T791-2010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DB33/T799-2010用能单位节能监测技术要求DB33/800-2010锅炉运行能效限额及监测技术要求DB33/801-2010精对苯二甲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2-2010铝合金铸件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3-2010塑料编织袋可比单位产品电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4-2010纤维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5-2010压缩空气站电耗限额及节能监测技术要求DB33/806-2010轧钢、锻造火焰加热炉能耗限额及监测技术要求DB33/807-2010铸铁件可比单位综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808-2010乙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和计算方法,行业、兄弟省标准,感应熔铜炉能耗分等感应熔铝炉能耗分等熔铜燃料炉能耗分等熔铝燃料炉能耗分等碳化硅冶炼电炉能耗分等白刚玉冶炼电炉能耗分等陶瓷磨具烧成窑能耗分等树脂磨具硬化炉能耗分等火花塞窑炉能耗分等电镀工序能耗分等电碳焙烧窑和石墨化炉能耗分等绝缘材料制品加热工序能耗分等铅蓄电池化成工序电耗分等,电力电容器真空浸渍工序能耗分等木材蒸汽干燥室能耗分等蒸-空锻锤车间锤群能耗分等供热系统节能分等箱式多用热处理炉能耗分等传送式、震底式、推送式、滚筒式热处理连续电阻炉能耗分等砂型干燥炉能耗分等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制定总则吨钢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无缝钢管吨管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转炉炼钢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电炉炼钢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还原铁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炼铁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冷拔无缝钢管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棒材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热轧无缝钢管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热轧带钢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中、厚板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小型材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烧结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线材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焦化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冷轧薄板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六、能效限定标准,GB12021.2-2008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4-2004电动洗衣机能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5-1989电熨斗电耗限定值及测试方法GB12021.6-2008自动电饭锅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7-2005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8-1989收录音机效率限定值及测量方法GB12021.9-2008交流电风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7896-1999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8613-200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153-2009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415-2003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3-2004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4-2004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6-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761-2009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2-2007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3-2006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2006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2006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GB21518-2008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519-2008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520-2008计算机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521-2008复印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08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6-2008家用电磁灶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4500-2009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790-2009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848-2010石油工业用加热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849-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微波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850-2010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相关参考标准: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载客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节能产品评价导则、中频无心感应炉单晶炉能耗分等、热处理电热铅浴炉能耗分等、冲压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编制方法、锻造加热炉能耗分等、冲天炉能耗分等、压缩空气站能耗分等、发生炉煤气站能耗分等、热处理箱式、台车式电阻炉能耗分等。,八、热工设备标准,GB1921-2004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GB/T3003-2006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及制品GB/T3166-2004热水锅炉参数系列GB/T17410-2008有机热载体炉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18292-2009生活锅炉经济运行DL/T964-2005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JC/T428-2007砖瓦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T791-2007轮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T792-2007隧道式砖瓦干燥室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JC/T793-2007隧道式干燥室-轮窑体系热效率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SY/T6381-2008加热炉热工测定,八、电气设备标准,GB/T10201-2008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B/T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13462-2008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13469-2008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与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GB/T13470-2008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GB/T17468-200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981-2000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T18293-2001电力整流设备运行效率的在线测量GB/Z18718-2002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B/T18857-200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GB/T19065-2003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GB/T21056-2007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及其应用技术GB/T22582-2008电力电容器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九、新能源标准,GB/T3606-2001家用沼气灶GB/T4271-2007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GB/T6424-200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型太阳集热器技术条件)GB/T17049-2005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GB/T17581-2007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3-20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9141-2002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19568-2004风力发电机组装配和安装规范GB/Z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十、清洁生产标准,HJ/T127-2003清洁生产标准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83-2006清洁生产标准啤酒制造业HJ/T184-2006清洁生产标准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HJ/T185-2006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HJ/T186-2006清洁生产标准甘蔗制糖业HJ/T190-2006清洁生产标准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293-2006清洁生产标准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4-2006清洁生产标准铁矿采选业HJ/T314-2006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315-2006清洁生产标准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6-2006清洁生产标准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7-2006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HJ/T318-2006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39-2007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59-2007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氨纶)HJ/T360-2007清洁生产标准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1-2007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HJ/T402-2007清洁生产标准白酒制造业HJ/T426-2008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HJ/T429-2008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HJ/T430-2008清洁生产标准电石行业HJ443-2008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4-2008清洁生产标准味精工业HJ445-2008清洁生产标准淀粉工业HJ447-2008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HJ448-2008清洁生产标准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9-2008清洁生产标准合成革工业HJ450-2008清洁生产标准印制电路板制造业HJ452-2008清洁生产标准葡萄酒制造业,HJ468-2009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废纸制浆)HJT473-2009清洁生产标准氧化铝业HJT474-2009清洁生产标准纯碱行业HJT475-2009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烧碱)HJT476-2009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T510-2009清洁生产标准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T513-2009清洁生产标准电解铅业HJ558-2010清洁生产标准铜冶炼业HJ559-2010清洁生产标准铜电解业HJ560-2010清洁生产标准制革工业(羊革),十二、建筑节能标准,GB/T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1944-2002中空玻璃GB/T18915.1-2002镀膜玻璃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GB/T18915.2-2002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GB/T20311-2006建筑构件和建筑单元热阻和传热系数计算方法GB/T20473-2006建筑保温砂浆GB/T21558-2008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22476-2008中空玻璃稳态U值(传热系数)的计算及测定GB/T23450-2009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GB/T23483-2009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176-19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十三、节水标准,GB/T7119-2006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GB/T12452-2008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17367-1998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GB/T18820-2002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18870-2002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916.1-2002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GB/T18916.2-2002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GB/T18916.3-2002取水定额第3部分:石油炼制GB/T18916.4-2002取水定额第4部分:棉印染产品GB/T18916.5-2002取水定额第5部分:造纸产品GB/T18916.6-2004取水定额第6部分:啤酒制造GB/T18916.7-2004取水定额第7部分:酒精制造GB/T18916.8-2006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GB/T18916.9-2006取水定额第9部分:味精制造GB/T18916.10-2006取水定额第10部分:医药产品GB/T21534-2008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50506-2009钢铁企业节水设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